客觀日本

東京大學發現DNA斷裂後的修復機制,與癌症發病有關

2024年04月26日 生物醫藥

東京大學的胡桃坂仁志教授等人成功揭示了生物DNA因輻射等原因斷裂後修復的部分機制。研究人員利用高性能電子顯微鏡成功拍攝了DNA斷裂後的蛋白質活動情況。該成果將為闡明由蛋白質異常引發的癌症發病原因提供線索。

title

胡桃坂教授召開記者發布會

DNA會被輻射或化學物質等傷害。當組成DNA的雙鏈斷裂時,一種名為RAD51的蛋白質收歛集在一起並進行修復。然而,此前一直不清楚RAD51是如何修復細胞内緊密摺疊的DNA的。

研究團隊此次利用高性能冷凍電子顯微鏡調查了DNA的修復過程。研究人員觀察到,分子呈環狀連接結構的RAD51會附著在DNA斷裂處,並解開摺疊在一起的DNA。

研究還發現,RAD51末端的結構對檢測DNA的斷裂位點至關重要。雖然此前在許多癌症患者體內都發現了RAD51末端的突變,但其與癌症的關係尚不明確。而本次研究發現了一種可能性:RAD51末端的突變會導致RAD51無法有效檢測DNA的斷裂位點,使之無法進行正常修復,從而導致癌症發病。

胡桃坂教授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闡明由RAD51功能異常引起的癌症的發病機製以及治療方法的開發」。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上。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4/4/16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Nature
論文:Cryo-EM structures of RAD51 assembled on nucleosomes containing a DSB site
DOI: 10.1038/s41586-024-07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