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阜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消化内科學領域的清水雅仁教授、三輪貴生醫師(岐阜大學保健管理中心兼職講師)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透過多機構合作研究對肝硬化患者的急性腎傷害(AKI)進行調查後發現,患者發生AKI會導致預後惡化。研究人員對567名肝硬化患者實施調查的結果顯示,患者發生AKI會導致統計學上顯著的預後不良,參與AKI的風險因素包括氨基酸失衡以及與酒精或代謝異常相關的脂肪性肝病。該發現預計有助於未來預防AKI發病和延長健康壽命。相關研究成果已於6月11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圖1 AKI發病患者與未發病患者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的預後不良,前者危險率爲後者的6.25倍,且隨着AKI嚴重程度的增加,生存率也存在統計學意義的降低(供圖:岐阜大學)
圖2 研究顯示,肝硬化患者的AKI的發病率也會隨着肝備用功能的惡化而增加(供圖:岐阜大學)
AKI是一種嚴重的肝硬化併發症,據研究報告稱,約30%的肝硬化患者會併發AKI,且發病後的死亡率比AKI未發病患者高出6-7倍。然而,日本肝硬化患者AKI發病與死亡率的關聯以及相關的風險因素此前尚不清楚。
此次研究團隊以567名肝硬化患者爲物件,探討了肝硬化患者中的AKI實際情況、AKI與預後的關係和風險因素。
結果表明,調查物件患者中AKI的累積發病率在1年時爲14%,3年時爲23%,5年時爲29%,AKI發病患者與未發病患者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預後不良,前者危險率爲後者的6.25倍,此外隨着AKI嚴重程度的增加,生存率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下降。
此外,研究團隊還揭示了參與AKI發病的相關因子,包括氨基酸失衡、酒精相關肝病和代謝異常相關脂肪性肝病(肥胖、糖尿病及其他內分泌代謝紊亂相關的脂肪性肝病)。與乙肝、丙肝等電腦病毒性肝炎爲致病終極因數的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相關肝病和代謝異常相關脂肪性肝病患者發生AKI的風險更高,分別是前者的2.12倍和2.72倍。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氨基酸濃度會發生變化,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等支鏈氨基酸減量,苯丙胺酸、色胺酸、酪胺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增加,這一現象就是所謂的氨基酸失衡。
氨基酸失衡以及與酒精和代謝異常相關的脂肪性肝病等風險因素可以透過營養療法和生活方式調整加以改善。
三輪醫學家表示:「本研究以日本肝硬化患者爲物件,探討了急性腎傷害的發病率及其對預後的影響以及風險因素。本次調查由多家機構合作進行,我們要感謝各位研究人員的合作。我們希望透過肝硬化併發症證據的積累,能爲肝硬化患者的併發症冶癒措施制定和健康壽命延長做出貢獻。」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論文:Acute kidney injury development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mpact of amino acid imbalance
DOI:10.1007/s00535-024-02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