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科學大學等開發出鉈中毒的早期診斷方法

2024年12月11日 生物醫藥

東京科學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發現,攝入毒物鉈會導致腎臟中被稱為「髓質外層」的部碎形成結石。鉈中毒的症狀不明顯,醫生在診斷中很難發現。該成果可能有助於及早發現利用鉈實施的犯罪和誤食事件。

title

圖 攝入鉈後,腎臟的髓質外層會形成鈣結晶(供圖:東京科學大學)

鉈對人體有極強的毒性,中毒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它常被用作謀殺的工具。鉈中毒的症狀除了脫髮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表現,東京科學大學的鵜沼香奈教授表示:「因為常規檢查無法檢測出來,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研究團隊給大鼠投用鉈後研究了腎臟的變化,發現在被稱為「髓質外層」的部碎形成了結石。

腎臟的功能是從尿液的前驅物「原尿」中重新吸收(Reabsorption)生物體所需成分。攝入鉈後,原尿中的鉈被吸收導致腎功能下降,本該被重新吸收的鈣無法被正常吸收。鈣會不斷積聚在髓質外層並形成結石,引發嚴重的急性腎傷害。

通常情況下,腎臟的髓質外層不會形成結石。因此,如果在急性腎功能傷害患者的髓質外層發現結石,則很有可能是鉈中毒導致。據稱,通過投用抑制鉈重吸收的藥劑,有望緩解患者症狀。研究團隊計劃將進一步研究腎臟傷害的詳細機制,同時探索如何將該成果應用於醫療領域。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4/11/19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
論文:Thallium reabsorption via NKCC2 causes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with outer medulla-specific calcium crystal casts in rats
DOI:10.1007/s00204-024-03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