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札幌醫科大學發現與口腔癌進展有關的RNA分子,長鏈RNA通過與微小RNA的相輔作用促進癌細胞增殖

2025年01月30日 生物醫藥

札幌醫科大學醫學部分子生物學講座的新沼猛講師和鈴木拓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與該校細胞生理學講座的佐藤達也副教授、口腔外科學教研室的宮崎晃亙教授等合作,共同發現了一種促進口腔癌細胞增殖的RNA分子「LINC02154」,並解明瞭其作用機制。研究表明,這種分子通過調節參與細胞週期和粒線體代謝的基因來促進癌細胞增殖,同時通過與多種微小RNA(miRNA)相輔作用來調節靶基因。該研究有望為開發口腔癌新型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線索。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4年11月23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Science》上。

title

圖1:LINC02154在口腔癌中的功能(供圖:札幌醫科大學)

基因通過從基因體DNA轉錄成傳訊RNA(mRNA),並翻譯成蛋白質而發揮作用。然而,細胞内還存在其他類型的RNA,例如不被翻譯為蛋白質的短鏈非編碼RNA(如miRNA)及超過1萬種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近年來的研究已揭示了微小RNA的分子機制及其與疾病的關係,但對於長鏈lncRNA的功能和意義僅明確了其參與正常組織的分化、個體發育和癌症進程等相關方面,除此之外仍有諸多未解之謎。

此次,研究團隊利用公開的癌症基因體數據庫分析了約8千種不同lncRNA的表達。提取了口腔癌中表達上升且與預後不良相關的lncRNA。

然後,研究團隊以口腔癌細胞系為研究對象,探討了LINC02154對細胞增殖和代謝的影響。還探討了與LINC02154相輔作用的蛋白質和微小RNA。

結果表明,LINC02154在正常組織中幾乎不表達,而在口腔癌中會過度表達。研究發現,它通過調節細胞週期和粒線體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來促進癌細胞增殖。

鈴木教授表示:「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並報告了可通過兩種不同機制促進口腔癌惡性轉化的非編碼RNA分子。儘管大多數非編碼RNA的功能尚不明確,但我們相信,進一步研究這些非編碼RNA分子的功能將會推動癌症患者治療方案的進步。未來,我們還將繼續開展相關研究。」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Cancer Science
論文:LINC02154 promotes cell cycle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OI: 10.1111/cas.1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