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東北大學在吐噶喇列島和與論島發現新種景天屬植物,秋季開花且器官與近緣種存在明顯差異

2025年11月27日 生物醫藥

日本東北大學學術資源研究公開中心與植物園的伊東拓朗助教、牧雅之教授、琉球大學的橫田昌嗣名譽教授、神奈川大學的岩元明敏教授、遠藤Mituho碩士生,以及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國府方吾郎研究主幹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指出,過去認為分佈於薩南諸島吐噶喇列島的惡石島、臥蛇島、中之島以及與論島的景天科景天屬臺灣佛甲草植物,其實是該地區的新特有種薩南景天(學名:Sedum diversiflorum)。這一成果揭示了日本列島的島嶼區域中仍可能潛藏著尚未被認識的未知分類群,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ordic Journal of Botany》的線上版上。

title

薩南景天的自然棲地。A為與論島,B為惡石島(供圖:東北大學)

以北半球為中心廣泛分佈的多肉植物景天科景天屬中,具有相似形態的種類眾多,且即便為同一種,也會因生育環境不同而在形態上發生較大變化,因此被認為是難以分類的植物類群之一。

研究團隊針對分佈於惡石島和與論島、被認定為臺灣佛甲草的植物開展了實地調查,並基於形態、開花期及遺傳資訊對其進行了分類學上的重新審視。

通過比較形態與開花期後發現,該植物除具備10月至12月開花的秋季開花特性外,在花、葉、果實的形狀,花葯與莖的顏色,以及分枝模式等方面,與其他地區分佈的臺灣佛甲草及其近緣種均存在明顯差異。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該物種還具有數性不穩定這一特徵,即在同一植株上花朵雌蕊、雄蕊、花瓣和萼片數量上會有多種變化,以及存在缺少雌蕊或雄蕊的功能性雌花或雄花等,這些都是景天屬植物中極為罕見的特徵。

基因分析結果表明,這種植物的核DNA序列與「男女萬年草」在系統上接近,母系遺傳的葉綠體DNA序列則與宮古濱萬年草在系統上接近。當核DNA與葉綠體DNA序列顯示不同系統位置時,通常提示可能發生過由兩種植物過去的雜交所引起的葉綠體基因組從一方被替換至另一方的「葉綠體捕獲」現象。從形態上看,這種植物也兼具被認為是雜交親本的兩種植物的特徵,例如男女萬年草的秋季開花特性,以及宮古濱萬年草所具有的黃色花葯和莖的顏色。此外,在花的構造方面,男女萬年草以四數性(雌蕊、花瓣、萼片各為4,雄蕊為8)為基本特徵,宮古濱萬年草則以五數性(雌蕊、花瓣、萼片各為5,雄蕊為10)為基本特徵,而這種植物則混雜著不規則數性的花朵,可能呈現出源於雜交的表徵不穩定性。這種不同數性物種之間的雜交導致花部數性不穩定的現象,在虎耳草科植物中也有類似報告,新種或可視為其中一例。

除惡石島和與論島外,研究團隊還在曾採集到類似植物標本的中之島開展了實地調查,但未能確認新種的存在。而臥蛇島由於為無人島且交通困難,未進行實地調查。然而,從這些島嶼採集的標本在形態特徵上與來自與論島和惡石島的個體一致,因此被認為可能為同一植物。此外,也確認薩南諸島其他島嶼上分佈的臺灣佛甲草屬於廣泛分佈的已知物種。

綜合上述結果,研究團隊判斷,分佈於薩南諸島吐噶喇列島(惡石島、臥蛇島、中之島)及與論島的這些植物為此前未被認定的未記載分類群,並將其記載為新種薩南景天(學名:Sedum diversiflorum)。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MSL10 is a high-sensitivity mechanosensor in the tactile sense of the Venus flytrap
URL:https://nso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njb.0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