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全球最高!東工大和慶應透過超稀薄燃燒和噴水技術使汽油引擎實施52%的熱效率

2020年05月07日 汽車與運輸

東京工業大學工學院系統控制專業的小酒英範教授、長澤剛助教和佐藤進副教授等人,與慶應義塾大學的飯田訓正名譽教授和橫森剛副教授等人合作,透過在過剩空氣係數提高至2左右的超稀薄燃燒汽油引擎中應用氣缸内噴水技術,成功地把此前約爲40%的客車引擎淨熱效率提高到了51.5%,指示熱效率提高到了52.6%。

超稀薄燃燒汽油引擎有望實施高熱效率,但要想進一步提高熱效率,必須抑制高負荷區域的爆震及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研究團隊透過向燃燒室内的活塞表面附近噴水形成低溫水氣層,即使是超稀薄燃燒也能在避免燃燒性能惡化的情況下,抑制爆震並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

研究團隊透過最適化各種條件,將壓縮比最終提高到了17,在客車汽油引擎中實施了全球最高水平的熱效率。此外,研究結果表明,透過實施水噴霧的視覺化和熱通量測量,與當初的期待一樣,在活塞表面附近的確形成了低溫水氣層。

研究背景

超稀薄燃燒汽油引擎能透過低溫燃燒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因此有望大幅提高熱效率(參考文獻1),但要想進一步提高熱效率,必須抑制高負荷區域的爆震及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作爲有效抑制汽油引擎爆震和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的方法,以前一直在研究噴水技術。即透過水的蒸發降低氣缸内氣體的溫度,從而抑制爆震和降低冷卻有效能損失,此前主要以理論空氣燃油比爲物件開展研究,此次透過將噴水技術應用於超稀薄燃燒,進一步提高了熱效率。

研究方法

在以前的理論空氣燃油比研究中,汽油引擎的噴水大多采用透過進氣口噴水的形式(參考文獻2),此空間時間氣和燃料的氣體混合物能相對比較均勻地被冷卻。但隨着均勻地向氣體混合物添加水,燃燒速度會大幅降低,因此在超稀薄燃燒中,燃燒不穩定性可能會加劇。

如圖1所示,此次研究提出了「層狀水氣隔熱法」,即直接向氣缸内噴水,避開火星塞周邊,使水氣集中分佈在活塞表面附近。由此,即使是超稀薄燃燒也能在避免燃燒性能惡化的情況下也能取得水冷卻效果,另外有望有效減量活塞附近的未燃燒區域經常發生的爆震以及從活塞表面流向外部的大量冷卻有效能損失。

title

圖1: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汽油引擎氣缸内噴水概略圖

研究成果

氣缸内的水分佈是提高熱效率的關鍵,研究利用石英玻璃製作的視覺化引擎調查了噴水時機對水噴霧分佈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在上死點之前的150°噴水時,水沿着順時針方向被從進氣側送至活塞表面附近,並呈層狀分佈。

title

圖2:在上死點之前的150°噴水時,氣缸内的水噴霧視覺化結果

在實機引擎試驗中也應答,透過在壓縮衝程的前半部分(上死點之前150°~120°)噴水,可以在保持燃燒穩定性的同時,減量爆震和冷卻有效能損失,提高熱效率。

另外,圖3是根據活塞表面及引擎缸蓋的熱通量測量獲得的、透過噴水實施的平均氣體溫度下降率與壁面熱通量下降率之間的關係。在平均氣體溫度同樣下降的情況下,活塞側的熱通量下降率高於缸蓋側,表明活塞表面附近形成了水氣層,發生了形成低溫的溫度分層。

title

圖3:透過噴水實施的平均氣體溫度下降率與壁面熱通量下降率之間的關係

根據以上結果,研究團隊透過最適化噴水條件和運行條件,提高了0.5L(升)級單缸引擎的熱效率。圖4以熱平衡的形式顯示了其結果。透過以15的壓縮比和1.9的過剩空氣係數進行噴水,在抑制爆震和燃燒波動的狀態下,總指示熱效率(不包括機械損失和泵吸有效能損失的效率)由48.7%提高到50.2%。將壓縮比進一步增加到17後,透過在充分抑制爆震和燃燒波動的基礎上,降低排氣有效能損失、未燃燒有效能損失和冷卻有效能損失,總指示熱效率最大提高至52.6%。

這在0.5L級汽油引擎中是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熱效率,可以說體現了新一代超高熱效率汽油引擎的一個可能性。今後將透過同時測量水氣分佈和熱通量等來研究熱效率的提高機制,同時,透過最適化噴水噴嘴的形狀和設置位置等,有望進一步提高熱效率。

title

圖4:透過高壓縮比+超稀薄燃燒+噴水提高熱效率及各種有效能損失的詳情

論文資訊
題目:Therm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super-lean burn spark ignition engine by stratified water insulation on piston top surface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
DOI:10.1177/1468087420908164

參考文獻
1 Jung, D. et al., SAE Technical Paper 2017-01-0677 (2017)
2 Bellis, V. D. et al., SAE Int. J. Engines 10(2), 550-561 (2017)

日語發佈原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