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電產宣佈在大連建「供應商小鎮」

2021年05月18日 汽車與運輸

新冠疫情常態化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全球供應鏈脫鉤,也即與中國脫鉤。一方面是由於美國政府加強了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打壓,對中企斷供半導體晶片。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疫情阻斷了經濟的流動,供應鏈在國與國之間發生了障礙。

譬如俄羅斯遠東的鄂霍次克海盛產明太魚(助宗鱈,學名黃線阿拉斯加鱈),其產量佔整個俄羅斯捕魚量的約7成。據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海關當局透露,去年出口水產品160萬噸,價值34億7000萬美元。這其中60%是打撈後冷凍直接運往中國大連港,在大連進行加工以後再出口到歐美。疫情期間由於中國海關在俄羅斯水產品的包裝材料上偵檢了新冠電腦病毒,對水產品的進口進行了嚴格的侷限。因此,俄羅斯的遠東漁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種情況促使當地下決心重組漁業供應鏈,投資其國内的加工設施。

高科技領域由於拜登政府對中企打壓的力度更大,不僅斷供中企晶片,而且制裁很多中企,這個勢頭如果延續下去,則現在的供應模式(即將原料運往中國,在中國生產、組裝以後再出口到世界各國)將無法維持。產業界密切關注美國政府的動態,不得不爲這一事態做準備。

由於產業鏈的重組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不會一蹴而就,各個企業乃至產業間的變化將會對產業鏈的形態與方向產生影響,因此,左右業界的關鍵企業的動靜便是觀察事態走向的晴雨表。

今年春天有幾件事非常有趣,其一,是生產電動車的特士拉要造手機;其二,是生產手機的蘋果、小米要造電動車;其三,是中國的電動車登陸日本,日本宅急便巨頭佐川急便宣佈其輕型貨運車將採用中國製造,京都的計程車公司要進口中國比亞迪的電動車M3e,同時,比亞迪將與豐田汽車合資爲日本提供電動大巴。

特士拉生產手機,要從利潤豐厚的手機行業分一杯羹,在情理之中,看上去只不過是一種副業。特士拉的電動車產業鏈佈局全球,尤其在主要市場如歐洲的德國與中國都投下了巨大的資本,建設了生產基地。用馬斯克的話來說,將工廠配置在最終客戶的家門口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配置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將來中美脫鉤了,由各個基地保障周圍市場的供給,不會受脫鉤太大的影響。

而從體量與供應商的數量以及產能方面看,電動車市場都是巨大的。因此,電動車的產業鏈將如何佈局與變化,將對全球經濟的走向有着深遠的影響。

5月初日本著名電機公司「日本電產」宣佈,將聯合20多家零部件廠商,集結在其世界最大的新電動機工廠(中國大連)周圍,爲電動車廠家提供生產電動車(EV)所需要的零部件。

title

日本電產的「EV心臟「:E-Axle(圖片出自:日本電產官網)

大連新工廠將生產「EV心臟」的驅動馬達。生產能力爲每年100萬臺,是美國特士拉2020年實際產量的兩倍。日本電產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以小型化技術爲武器,提出了「2030年世界EV馬達位置佔有率超過4成」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不僅僅是生產規模。該公司在新工廠推進的構想是,以EV零部件爲中心,形成部件工廠聚集在附近的「供應商小鎮」。據說著名手機代工廠商鴻海精密工業也將入住該「供應商小鎮」。

電動車與傳統的機械汽車相比,主要部件有了很大的變化。隨着EV化的推廣,最受益的將是如下企業:車載半導體晶片(美國NVIDIA、Xilinx、以色列Mobileye),車載軟體(日本Tier IV、美國Aurora Innovation),車載雷達與感測器(美國Velodyne、Luminar、日本索尼),馬達(日本電產、電裝、日立),電池(日本松下、中國CATL、AESC),車體(奧地利Magna、德國FEV,臺灣鴻海)。

日本電產牽線的供應商小鎮構想,除了驅動用馬達相關的零件,還計劃引進剎車、動力轉向等相關的20個零件工廠。據調研公司推測,到2030年,全球車載行程服務市場的利潤將爲36000億美元,其中部件約佔1/5。

目前尚不清楚日本電產的供應基地是否面向全球服務。假如按照馬斯克的話,「將工廠配置在最終客戶的家門口」,那就意味着這個基地主要是服務中國市場的。與此配套的其它廠商,如半導體晶片、車載軟體、車載雷達與感測器等等目前由美國企業主宰的業務也一定會關注這一市場份額,即便在「脫鉤」喧囂甚上的當下,不會輕易放棄到口的蛋糕吧。

新冠疫情與美國的產業脫鉤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會使全球產業鏈重組走向何方?日本電產的新基地建設計劃所引起的後續效應還需持續關注。

供稿 / 戴維
編輯修改 /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