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2019年07月10日 文化歷史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從東京站乘坐新幹線3小時,再驅車40多分鐘,就到達岡山縣備前市伊部地區、日本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前燒的產地。在過去的1000年裏,伊部地區的備前燒製之火從未滅過。

在這個三面環山的小鎮裏,南、西、北面的山上各有一處國家指定歷史遺蹟,即伊部南大窯遺址、伊部西大窯遺址、伊部北大窯遺址。

南大窯建立於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漫山都是備前燒的殘軀碎片。日本備前燒的「人間國寶」伊勢﨑淳,就住在距離南大窯步行5分鐘的地方。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伊部地區周邊山上的岩石,經過幾十萬年的風化後,被雨水衝下來沉澱出黏土層。這種黏土中含有豐富的鐵成分,也混雜了很多有機物質和砂石,便是備前燒的原料。土質粗糙富有張力,但耐火性差收縮率大,遇上急劇的溫度變化時很容易破損,所以需要持續性的加溫。一個大窯通常可以燒製上千件作品,但最終能夠被挑選出來的只有十幾件。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能誕生於此處的土與火的藝術。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日本茶道的開山鼻祖村田珠光,幼時曾在淨土宗出家,還曾前往京都大德寺拜一休爲師參禪。他將茶與禪結合,自此日本就有了「茶禪一味」的說法。村山珠光曾給自己的大弟子、戰國武將古市澄胤寫過一封簡訊:「目下,人言遒勁枯高,初學者爭索備前、信樂之物,真可謂荒唐之極。要得遒勁枯高,應先欣賞唐物之美,理解其中之妙,而後達到枯高。」由此文可以看出,在村山珠光心裏,唐物,也就是中國的陶瓷器只是鑑賞的入門級別,真正的枯高是日本的備前燒、信樂燒。

這倒不是說唐物不及備前。事實上,日本古代在較長一段時間内,都是中國陶瓷器至上主義,之所以會珍視起備前燒這樣的土法制陶器,與時代背景有一定的關係。

彼時,戰國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末)正走向終結,所見所聞皆是劫後餘生,那些被燒成一片焦土的原野,那些在戰爭中斷了手腳毀了容貌又苟活下來的殘缺身體,都給人們以極大的精神刺激。村田珠光是日本審美意識的先驅者,也是那個時代審美體制的構建者。「月も雲間のなきはいやにて候(沒有云彩遮蔽的月亮可厭也)」,是他對侘寂美學的提煉,含着泥沙不施釉藥原始的備前燒與他的心象藝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效果。

豐臣秀吉更是對備前燒執念頗深。在天正10年的高松城水攻戰前,他曾下達了不許伊部村老少參戰的命令。這被解讀爲他對備前燒匠人的愛護。豐臣秀吉去世後,遺體盤腿面西而坐,被安置在一個高三尺多直徑一米長的備前燒甕棺中,葬進京都市東山區的阿彌陀峯。曾擁有黃金茶屋的天下人,最終選擇了粗製土陶器容身。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在備前燒領域,日本一共有過五位「人間國寶」,依次是金重陶器陽、藤原啓、山本陶器秀、藤原雄,以及伊勢﨑淳。前一位去世後,才會重新再選一位。藤原雄是2001年去世的。據伊勢﨑淳老先生回憶, 「2004年8月末,日本文化廳打來電話術,告訴我從下星期開始,就是‘人間國寶’了。事前也沒有人通知我,我毫無準備。」

老先生出生於陶藝世家。1961年,他和長兄伊勢﨑滿一起復原了姑耶山古窯址上的中世紀半地下式穴窯。「備前燒的穴窯,在最近120年幾乎無人建國,都用的是瓦斯窯或電窯,這樣佔地面積小燒起來好把控。所以我們在復原的時候,就連穴窯的燒製方法都不知道。而且也沒有文獻資料作參考。這種技藝的傳承從前都是一代又一代口授的。於是我沒事兒就去附近的古窯遺址看碎片,那裏有很多古代陶器器的碎片。我試圖透過觀察這些碎片來獲得線索。」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在小泉純一郎任首相期間,官邸的巨型陶器壁就是伊勢﨑淳老先生的作品。每當小泉在官邸接受採訪,陶器壁便成爲了最好的背景牆。其實透過新聞報導,筆者早都看得眼熟了。直到今日才知道出處。

老先生目前去過三次中國,第一次是爲了看兵馬俑,第二次是爲了登長城,第三次是一對留學生夫婦的邀請。

這裏還有一段佳話,1978年老先生受邀到母校岡山大學教育學部美術科任教,當時校内有一對中國留學生夫婦,分別就讀醫學部和農學部。丈夫腿部骨折後在中國做的手術,但術後效果不理想,老先生聯繫了岡山紅十字醫院,重新安排了一次手術。後來妻子被查出脊椎骨腫瘤,北京的醫院說不能手術,千葉的專科醫院說要等4個月才可以,於是老先生又動用私人關係在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爲她優先安排了手術,所幸腫瘤不是惡性的,一個月左右就治愈出院了。「人間國寶」的「寶」,在於藝,更在於心。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近現代伴隨着科學技術的隊形變換,合理主義盛行,量產大量消費。而與此同時,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理念卻越來越稀薄。老先生認爲,透過備前燒能夠喚起人們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精神。他要求自己觀察整個社會,把身處這個時代的感受融入到作品裏。「傳統工藝雖然要繼承,但不能在傳統上止步,一味的克隆過去。對於傳承人來說,能創作出反映時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傳統,才會讓傳統活下去。」

在東日本大地面震動發生後,老先生創作了很多黑色的土偶,命名爲「魑魅魍魎」,即山川木石的精怪。看着這粗糲的扭曲的形體,倒讓筆者想起了莊子《人間世》裏的支離疏。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爲肋,卻活得自立自在,不必擔心被應徵入伍,也沒有賦稅徭役,得以終其天年。而那些形體正常的人,卻往往追求更完美的身材和更漂亮的五官,奔走營營,心有所累,憂慮不竭。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今年83歲的伊勢﨑淳依舊保持着旺盛的創作力。每天早上8點起牀,帶着5名門下弟子工作到下午5點半。做他的弟子,需要修行5年才可以出師。

他的所有行程都是自己管理,沒有祕書不帶助手,從岡山到東京的新幹線裏,還用翻蓋式手機敲打出了一篇給備前燒新銳作家個展的寄語。儘管他已經83歲高齡,眼睛也因爲白內障、晶體半脫位等動過10次手術。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在臨別之際,筆者獲贈了一個形似雞蛋名爲「種」的作品。據老先生說,這個「種」到目前爲止,他只創作了5個,分別贈予了5人。「種」象徵着旺盛的生命力,蘊含着較大的可能性,也是一位真正的匠人對後輩的期待與祝福吧。

聽日本人間國寶講述千年不滅的土與火――備前燒

伊勢﨑淳老先生贈送給筆者的名爲「種」的備前燒,下半部勾畫的波浪紋是老先生的花印,他的每一個作品都有一個波浪紋。

供稿 莊舟
編輯修改 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