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盆景
去年晚秋去香川縣旅遊,住在高松市的一個民家。房東介紹高松市是日本最大的松類盆景產地,觀賞盆景也是此地最有魅力的觀光内容。這次機會讓筆者有幸瞭解了一點日本的盆景文化。
盆景是天然樹木的一種等比縮小的形式,來自於1200年前中國的樹樁盆景。中國唐朝盛行的盆景傳入當時平安時代的日本後,在造型方面有了獨特的隊形變換,在日本被稱之爲「盆栽」。盆景的樹木如果長在山野,它的生命將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而盆景的壽命據說要比同類野生植物更長。許多盆景名品的樹齡超過百年,數百年的更爲珍奇。它們經歷了多次主人的更換,被不同的主人養護和珍愛傳至今日。
跟隨房東我們來到名爲HARUCHAN的盆景園,園主岡田利幸是第3代傳人。他在盆景環境的燻陶器下長大,52歲的時候辭去大公司的工作,繼承了父親的盆景業。他給我們講述了高松市盆景的故事。
HARUCHAN盆景園
高松市北臨瀨戶內海,內海沿岸和周邊羣山上成長着許多天然的黑松。該地區氣候溫暖,日照長、雨水少,排水良好的沙性壤土使得成長的松樹具有「根部抗腐、不易受傷」的美譽。加上常年被海風吹拂,松樹的形體具有天然的優雅。
高松市的盆景歷史開始於200多年前。1920年優良品種嫁接技術的出現使盆景種植成爲當地農民的副業。經歷了戰爭的貧困和經濟高速隊形變換,高松市在1970年代迎來了盆景的鼎盛期,家盆景專業戶有300多家。作爲松類盆景最大生產地區,高松的產品約佔全國市場的80%。但是現在從事盆景業的不到200戶,岡田就是堅持盆景生產的業主之一。
HARUCHAN園主 岡田利幸
每一個盆景都是活着的生命,主人的養護態度和技術都透過樹木的成長狀態反映出來。盆景用土少,因此必須每天澆水,夏天還需2到3次。只要有一次疏漏,價格不菲的名品身價就會一落千丈。自從捕手盆景業,岡田再也沒有過其他娛樂,更不可能出去旅遊。他說,因爲對盆景事業獨有情鍾,陪伴着這些植物才會感到踏實。
昔日盆景業的蓬勃
在HARUCHAN盆景園裏,我們不禁對滿園青翠精緻百態的盆景讚歎不已。告別時園主相贈一盆‘十月櫻花’,據說在秋天和春天兩季開花。即使不懂盆景的人也會被它嬌美的姿色迷住,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筆者又從愛知縣的盆景商家和愛好者那裏瞭解了日本盆景的興衰歷程。
微型櫻花盆景——十月櫻花
據介紹,盆景愛好者大致分爲兩大類。
第一類‘盆友’注重享受種植和維護盆景程序中樹木的成長和變化。他們從樹苗或樹齡不長的階段開始培育,每天給植物澆水拔草,在不同時期施肥、除蟲、修剪和整形,透過手工作業觀察新枝發芽,從莖幹表皮和葉脈的細微變化中感受驚奇和喜悅,盆景成爲主人朝夕相伴的親密朋友。這樣的愛好並不需要太多的費用。
第二類‘盆友’注重享受已經模製的盆景之美感。有的人甚至不親自打理,只是欣賞裝飾擺設的盆景。一個價值昂貴的盆景或許被放在專業的盆景園中讓專業人員照料,盆景的主人更享受的是擁有的滿足感和尊貴感。這樣的玩家讓很多人誤以爲盆景是有錢人的愛好。
儘管愛好者的類型不同,植物的造型之美感、植物與花盆的和諧以及歲月的滄桑感是令盆景愛好者迷戀的共通之處。
40多年前,進入小康狀態的日本人漸漸擁有了時間空閒和經濟寬裕,在閒暇娛樂不多的年代,曾經流行在上流社會和殷實人家的盆景便成爲民衆最時髦的業餘愛好。當時最流行的盆景是容易成長的映山紅,買幾枝映山紅樹林苗對一般人來說都不是負擔,很多人便在時尚的湧動中開始了盆景。休息日男人們都忙於呵護植物,種養經驗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把各色各樣的盆景作品展現給他人更成了愛好者引以爲高興的事情。
映山紅盆景(照片來自網路)
一般的愛好者擁有多少盆景呢?因爲盆景的植物種類很多、特性不同,玩家們在不知不覺中購置的家當就多起來。儘管存在個別差異,初學者也會有十多盆,超過100盆甚至300盆的當屬超級發燒友。由於消費者數量龐大,盆景生產和銷售蒸蒸日上,盆景集市總是人頭攢動,那時的盆景業如日中天。
據介紹,使一個盆景基本模製一般需要10年功夫;成爲一個深諳盆景的玩家則需要20年歲月。隨着其他娛樂方式的增多以及人們生活狀態的變化,忙碌和追求效率的觀念使盆景有了‘費事’和‘老人愛好’的名聲,在植物養護的程序中感受愉悅的人漸漸減量,耐不住默默與植物打交道的人遠離盆景。幾十年過去了,年輕的盆景愛好者風毛菱角,當時繼續操作盆景的愛好者至今都已經成爲七、八十多歲的老人。由於盆景愛好者的老齡化,日本國内的盆景市場銷售額已經降到鼎盛時期的1/6,不過,網上銷售的方式正悄然興起。
那麼究竟是什麼魅力讓那些愛好者們始終對盆景愛戀不捨呢?
被盆景的魅力吸引
筆者走進了豐田汽車集團退休老人活動設施裏的盆景愛好會——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盆友群體,會長安藤榮是一個有30多年「盆齡」的愛好者。
安藤榮會長示範修建盆景
安藤30多歲時開始培育盆景,此後他一直潛心研究盆景技術。他說盆景是人與自然一起讓樹木成長的程序,是一個沒有終結的藝術。人工的干預是幫助樹木有美感地成長,更多的時候是爲了想像中的成長姿態而進行創造性的修剪。
活動小組每月一次聚集,共同探討盆景養護,分享樂趣
對大多數盆景愛好者來說,創作、培育和觀賞是盆景的三大樂趣。用小小的一方花盆展現出大自然中樹木旺盛成長的景象,諸如成長在深山老林的蒼勁,傾斜在濱海帶的舒展,靜守在院落的怡然,紮根在懸崖峭壁的挺拔……,盆景者根據樹木的特質,依順樹木的成長個性,在想像和期待中透過修剪和定形,創作並延續着每一個盆景故事。
人工味太濃的盆景總顯得一些俗氣,得益於土壤,水,光和風的自然恩惠,創作痕跡隨着時間逐漸消失的作品就會滲透出充滿說服力的天然之美。
樹齡60年的真柏(HARUCHAN盆景園培植的作品)
問及老人們鍾情於盆景的理由,他們說,盆景基本上是在戶外種植,在沐浴陽光和經受風雨的成長中有很多人工所不能企及的未知成分,這就是它與繪畫和雕塑藝術的不同。盆景需要花很長時間和耐心在人工和大自然兩方面的作用下才能將一個小小的樹樁或樹苗營造出或溫柔或威嚴的風姿。這種沒有終結的創作空間和期待感讓人欲罷不能;盆景隨着四季變化而滲透出來的詩情畫意讓人賞心悅目;從中感悟的生命啓示讓人忘掉塵世的煩惱。
一個多年的盆景,它一定滿含者主人傾注的時間和愛的呵護以及絕不讓它枯萎的努力。盆景能喚起人對大自然的慈愛,還能在不經意間改變人的心智,淨化連串裝置急功近利的浮躁,以一種靜謐安然的心態讓日子變得平凡、簡單而真實。
日本盆景走向世界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上作爲「造型藝術」,日本盆景開始被海外矚目,日語盆景的發音「BONSAI」作爲日本特有的文化吸引着以歐洲爲中心的盆景愛好者。近年,探訪盆景聖地已經成爲國外盆景愛好者來日本旅遊的目的之一,在日本國内裏還能看到一些修行多年成爲日本盆景園主的歐美人。
學習培育盆景的外國人
與很多盆景園裏的外國學徒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學徒卻少見。因爲盆景業的不景氣,業主後繼無人的問題也非常深刻。名古屋市一個有着120年曆史的「愛知園」園主田中淳一郎介紹,他是第四代傳人,近幾年來購買盆景的客人都來自國外,最主要的是中國的中間商買家。儘管他們對多數類型的盆景都感興趣,也會買走很多昂貴的商品,盆景主對此的心境卻是複雜的。
‘愛知園’園主田中淳一郎
已經被中國客人買下的盆景
田中說,每一件上好的盆景都經過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精心呵護,都不可能克隆。如果很多好的盆景作品流失國外,日本國内的盆景極品就會越來越少。最讓人牽掛的是純粹商業操作的背後,會不會因爲新主人對盆景瞭解的不到位而使盆景受到傷害。一個盆景不僅僅是標有價格的商品,更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有生命的藝術結晶。他希望賣出去的盆景即使在國外也能被精心培育並延續它們的藝術價值。
盆景之鄉的振興
日本盆景業界一直透過各種活動爲振興盆景、增加盆景愛好者的數量而努力着。文章開頭提到的高松市把重振盆景雄風、構建盆景之鄉作爲當地的一項經濟產業的戰略。高松市將於2020年4月開張的綜合設施「盆景之鄉」作爲日本國内最新最大級的盆景機構面向國内外,以「提供資訊」、「體験、交流、研修」、「展覽、銷售」三個職能,逐步實施高松盆景和產地形象的品牌化,期待「高松盆景之鄉」成爲日本盆景文化的重鎮。
高松市每年10月舉辦的盆景展銷大會
高松盆景展銷會(以上兩張照片由岡田利幸提供)
日本各地也有各種規模的盆景展覽會和工作坊向普通市民展現盆景的魅力。他們知道這樣的努力必須是長期不懈的。
展史居日本第二的‘銘風盆栽展’,每年1月在名古屋舉辦(2020年爲第90屆)
在盆景展覽中最著名的是每年2月在東京都美術館的「國風盆栽展」,它是日本歷史最悠久,也是唯一把會場設在美術館的盆景展,它以代表着日本盆景的最高水平展覽而聞名。每年此時,來自世界各國的盆景愛好者可以在這裏看到從日本全國精選出來的傑作以及特別出展的皇宮中的名貴盆景,這個展覽在80多年的歷史中還一直肩負着普及和推廣盆景的職能。
採訪中盆景相關者都表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盛衰輪迴。儘管對今後還將持續的日本愛好者老齡化無不擔憂,但也相信盆景具有喚醒日本人審美觀念的力量。隨着時間的流逝,幾乎忘卻了盆景的日本人或許要向世界各國學習如何享受盆景。因此他們也希望中國盆景愛好者來日本參觀交流,讓盆景文化在世界愛好者的關愛中源遠流長。
文/照片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