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追蜂喫蟲,來自日本的鄉土食文化的現代食品

2020年06月23日 文化歷史

咦,40歲的它,從「性冷淡」變「重口味」了。

品牌誕生40週年的無印良品,5月20日在官網上推出了一款自主研發產品——蟋蟀餅乾。55克一袋,190日元。蟋蟀餅乾的原料,是生息在沖繩和奄美大島上的熱帶蟋蟀,由德島大學研究室養殖。

蟋蟀餅乾不到一週便被搶購一空,5月27日第一次補貨,6月11日第二次補貨。據實際食用過的消費者回饋,蟋蟀餅乾的味道就跟蝦片一樣,是下酒的好材料。

無印良品的初衷,是做一次社會性普及,讓人們逐步打消對食用昆蟲的抗拒與偏見。在2025年可能到來的全球性糧食危機面前,食用昆蟲能夠作爲家畜的代替品,爲人類提供蛋白質。日本文部科學省提供的資料顯示,每100克蟋蟀的蛋白質含量爲60.0克,遠超雞的23.3克,豬的22.1克,牛的21.2克。

title

最近幾年,包括蟋蟀在内的食用昆蟲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日本人的生活裏。2019年末,一家名爲「米與馬戲團」的鳥獸蟲居酒屋在澀谷PARCO裏開業,看板是一隻蟋蟀的圖案,店裏妖冶的燈光在視覺上營造出了美與怪的奇異組合,吧檯上放置着一排泡着各類昆蟲、動物的藥酒,有海馬、蝮蛇、蛤蚶類蚧、海參,甚至還有椿象,也就是臭蟲。主打單品是蟲芭菲、蟲糰子、蟲奶昔、蟲蘇打……

title

2020年2月,食用昆蟲餐廳ANTCICADA與巖手縣的一家釀酒廠——遠野釀造共同推出全球第一款蟋蟀啤酒,聞起來是咖啡、可可、洋甘菊的混合香,喝起來有苦澀的焦糖味。生產啤酒時所剩下的酒粕直接餵給蟋蟀,形成了循環性的環保養殖系統。

2020年3月,上野AMEYOKO商店街設置了幾臺食用昆蟲販賣機。昆蟲跟家畜一樣是動物蛋白,能夠被人體高效吸收。跟家畜相比,昆蟲顯然更便於飼養,生產成長週期特別短,所需的水和飼料都很少,飼養程序中也不會排放瓦斯,能夠減緩地球溫暖化。

title

在2013年被列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本料理——「和食」中,食用昆蟲其實也是一個有歷史傳承的組成部分。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資料顯示,大正時代的全國性農務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食用的昆蟲有55種,不過到1967年的二次調查已經減量至20種,有喫蟲習慣的人多集中在不靠海的內陸地區,包括長野縣、岐阜縣、愛知縣、靜岡縣與山梨縣。

title

長野縣,舊稱信州,是全日本昆蟲食用率最高的地方,尤其偏愛細黃胡峯的幼蟲。胡峯在地下築巢,體長約20毫米,幼蟲富含蛋白質,100克幼蟲就有17克蛋白質,被信州人視爲「陸地蝦」。

井伏鱒二在1977年出版的短篇小說《スガレ追ひ》裏,細膩的描述了信州男兒是如何追胡蜂,如何喫幼蟲的。スガレ便是信州方言裏細黃胡蜂的別稱。

長野縣伊那市出身的導演後藤俊生,曾拍攝了一部兒童成長電影——《小麥色的天使 追蜂》。2006年上任的伊那市長小坂樫男,在市政府官網公開的個人履歷特技一欄上,顯示的也是追蜂。對於信州男兒來說,追蜂、喫蟲,是成長道路上必過的一關。

title

即便是如今,每到秋季,在信州鄉下也不難看到全家老小一起追蜂的場景。他們先是在樹林裏選定一棵樹,掛上一條又一條細細的用青蛙肉或墨魚或雞肝製成的餌,吸引胡峯來喫。胡峯不僅喫還會帶走。有的餌上繫着一個長長的棉團,當胡峯將餌運往地巢時,人們就跟着飄在前面的棉團跑啊跑,基本上都能找到胡峯的巢。

當然也有跑着跑着就跟丟了的情況,那樣就只好回到當初的樹下,等着下一隻胡峯的到來。非常考驗人的體力、視力以及對地形的熟悉程度。

title

找到地巢後,就會火花點火煙,爲的是將裏面的胡峯燻暈,使其失落攻擊性。所謂的煙,是用硫磺、硝石、木炭,按照一比二比三的土法混合而成。如今在信州鄉下的超級市場或網上也能買到現成的。

從地巢裏掏出的蜂房上,一個又一個幼蟲白白嫩嫩,用牛油和醬油輕輕一炒,香氣四溢。喫不完的可以做成甘露煮或佃煮,鹹甜甘辣,便於保存。據說用胡峯幼蟲泡出來的酒,就如同一罈紹興佳釀,還有滋補強健的功效。

日語裏有個詞叫「身土不二」,出自佛教用語,提倡多喫家鄉特產,從家鄉的土裏汲取營養,這樣有益於身心健康,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含義。爲了讓更多人瞭解並傳承喫蟲文化,長野縣有一個信州蜂愛好會,大町市有一個大町地蜂愛好會,全國還有一個JWKA全國地蜂聯合會,每年定期舉辦活動,爲感興趣的人提供體驗追蜂、品嚐幼蟲的機會。

對了,最近在樂天和亞馬遜上也能買到胡峯幼蟲的罐頭,可以小小的嘗試一下,儘管冷門,這其中的民風民俗民族特色可是相當濃厚的。

供稿:莊舟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