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乘風破浪的女傑從美國歸來,頭像印到了日幣上

2020年06月26日 文化歷史

1908年4月24日,火車在滾滾蒸汽中駛入了終點站橫須賀,人們紛紛下車,只餘一位紳士在座位上垂頭酣眠,他在夢中似乎去了很遠的地方,一個連乘務員的驚叫聲都無法傳達的地方。

這位紳士叫津田仙。他在東京站上車,本應在鎌倉站下車,卻因爲突如其來的腦溢血,一路坐到了人生的終點站。

在津田仙留下的提包裏,裝着一棵月桂樹的樹苗,今已亭亭如蓋,就栽種在日本基督教團鎌倉教會的會堂旁。

同年4月28日,青山學院大學在講堂裏爲津田仙舉辦遺體告別儀式,新渡戶稻造、内村鑑三發表追悼文,稱這位爲日本農業、基督教做出過長遠貢獻的人爲「大平民」。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氣賀健生也在著作中對其不吝讚美,羅列了許多褒揚之詞。「生涯不要任何稱號、終生在野、以平民自居、豪放磊落、義俠性格、直情徑行、天真爛漫、行動力超羣,情深而容易落淚、令人又畏又敬、大平民。」

不過對於現代日本人來說,津田仙的名字早已沒入歷史的洪流難以打撈,他們只知道一個津田,即將在2024年成爲日本五千日幣頭像的津田梅子。

title

1871年12月23日,蒸汽船「美國號」從橫濱港出發,計劃經太平洋駛向舊金山。港口烏壓壓地站滿了前來送行的政府官員與爭着擠着看熱鬧的羣衆。這是明治政府首次派出的訪察美國及歐洲各國的使節團,由岩倉具視擔任特命全權大使。

在這107人組成的使節團裏,居然有一名剛滿6歲的小女童。這一發現很快在人羣中傳開,「這是誰家的孩子啊,爹媽可真夠狠心的!」人們驚歎着、議論着、比劃着、觀望着這個日本史上年齡最小的女留學生——津田梅子。

梅子的父親津田仙,出生在佐倉藩的一個武士家庭,自小習學荷蘭語與英文,梅子是他的二女兒。在梅子不足3歲時,他與福澤諭吉、尺振八等人作爲幕府翻譯,奉命前往美國訂購軍艦——東艦,這是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艦。此次赴美經歷,讓他真切感受到了美國的進步,當得知明治政府同意女子作爲留學生跟隨岩倉使節團赴美,便毫不猶豫爲梅子報了名。

在海外生活了11年,梅子於1882年回國,日語幾乎不通,英文派不上用場,長久的離國別鄉,讓她對日本社會、對自己的家人都感到格格不入。她是遠方的歸客,卻也是故鄉的浪子。

當年做爲使節團副使與梅子同船的伊藤博文,見她一時間全無用武之地,便邀請她做翻譯與家庭教師。1885年,華族女學校誕生,伊藤博文又推薦她成爲該校的英文教師。然而華族女子們全無學習慾望,只是希望掌握簡單的英語,便於嫁給外交官或權臣,爲鹿鳴館的社交舞會錦上添花。

在出國前,昭憲皇太后曾召見梅子及其餘四名女留學生,囑咐她們學成歸來,要成爲日本女性的楷模。然而這楷模之路沒有先例,國家與社會也無法爲她們提供合適的平台。與梅子同去的女留學生中,有兩名年滿14歲的姑娘,先後以想念家鄉和水土不服爲由中途回國,另外兩名年歲較小的儘管與梅子共同在美國生活學習了11年,但回國後也經家人介紹分別嫁與了男爵與伯爵。梅子急於做事、成事,誓要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卻在開拓的程序中處處碰壁。

title

1889年,對華族女學校失望,對日本女性教育制度失望的梅子二度赴美,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布林莫爾學院研究生物學,指導教授是託馬斯·亨特·摩爾根。該教授於44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在這所學院裏,梅子的遠景規畫逐漸清晰,開始在同學與教會的幫助下開展募捐,成立「日本女性美國獎學金」。

1900年7月,在父親的協助下,梅子於東京建立了女性高等教育機構——津田塾大學,不分階級地面向社會招生。校内不僅有英文課,還教授時政、音樂以及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徹底改變了以家政學爲中心的日本女性教育制度。津田塾的教育理念是自發性地球科學習、思考與行動,培養出了衆多女性社會活動先驅者。

1944年5月,校舍被軍隊徵用,門口掛上了軍隊的牌匾。數名女學生在夜色掩護下,將軍隊的牌匾摘下,扔進了學校附近的多摩川,令軍部高層極爲震怒。當時夏目漱石的孫女正在該校就學,回家後將此事說與母親聽。母親大讚,「真是好樣的,不愧是津田的學生。」

津田塾女學生的反骨精神,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都是一以貫之。畢業自津田塾的女政治家,在日本國會里被叫做「津田黑手黨」,既含偏見,又不乏敬畏。

1969年,津田塾設立了全日本首個國際關係學科。少而精的招生理念,令該大學出了名的難考,有了一個「女東大」的封號。要說津田塾沾光東大,可真就未必。在《東洋經濟》2011年10月公佈的各大學生涯收入排行榜裏,津田塾畢業生的收入不僅高過東大,還高過京大、一橋、慶應與早稻田等名校。

title

52歲那年,梅子因糖尿病住院,病情反復,2年後她不得不離開津田塾,搬到鎌倉稻村崎的別墅裏靜養。「沒有工作活着就沒有價值,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做成的事情太少,現在讓我離開崗位實在是殘酷啊。」

2019年4月,日本財務省宣佈,新五千日幣的頭像人物爲「日本女性教育之母」——津田梅子。但從公開的紙幣樣本上可以看出,財務省是將津田塾大學提供的梅子的照片反轉後印刷到紙幣上。這一不謹慎的做法引起了極大的社會爭議,「如果是伊藤博文的頭像,你們也敢反轉後再使用嗎?」

五千日幣上的頭像,拍攝於津田塾大學成立那年,即梅子36歲的瞬間定格,爲的是紀念夙願得償。如今回顧,這竟只是生涯奮鬥的一個節點而非頂點,道阻且長。

title

梅子64歲在鎌倉去世,死因與父親津田仙一樣,是腦溢血。遵照遺願,友人們將其墓地安置在津田塾大學小平校區的東北角。

津田塾裏有個流傳至今的校園傳說——只要去梅子墓前憑弔,便會一生與戀愛結婚無緣,每屆新生都至少被學姐們「警告」過一次。因爲這位勇敢的先驅者,她終生未婚。

供稿:莊舟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