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節和中國的國慶節剛好是同一天,國内各地早就紅紅火火地着手做各式各樣的當地月餅,籌備各種慶典儀式,親朋好友也在相約是日團聚,而日本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城市社會基本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天,人們和往常一樣去上班、去上學、去做各種事情。
來日本旅遊過的人會感覺到日本社會里處處有歷史的韻味,於細微處感受到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相似與聯繫。那麼在中國盛大規模僅次於春節的中秋節,爲什麼在日本感受不到呢?日本有沒有月餅呢?
這個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解答。
第一,日本在歷史上不但有八月十五,甚至還有九月十三、十月初十,合稱「三月見」。「月見」,是日語漢字,意思就是賞月。也就是說雖然不是全國統一的,歷史上日本各地每年曾經有三次月夜下的賞月活動。據文獻記載,日本宮廷裏擺供糰子、品酒賞月的習俗乃受中國文化影響,始於奈良時代(公元710-794),恰是繼遣隋使之後遣唐使頻繁往來於中日之間的時期,由此可知1300多年前日本就有了八月十五賞月的習俗。《徒然草》是吉田兼好寫於公元1330年~1331年間的文集,這是一部和清少納言《枕草子》、鴨長明《方丈記》並稱日本三大著名隨筆的文學作品,該作品中就出現了「月見」字句,可以從側面得知賞月行為在距今700年前的日本社會生活裏已經存在了。
第二,明治維新之後曆法變了,八月十五被搬到國曆去了。日本曾經長期沿用中國的歷法,遣唐使回國後依照中國的歷法,還編制了日本的太陰太國曆,但農業勞作和日夜生活作息基本上還是遵循中國的陰曆,傳統年節也都按照陰曆進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社會加速脫亞入歐,於明治5年正式宣佈改陰曆爲國曆,政府發佈公告規定傳統的年節一律改爲按西曆日月運行。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明治改歷」,這一改動使日本的社會生活尤其是與天氣和節氣緊稠相關的習俗都受到了巨大衝擊。傳統節日如盂蘭盆節,要用新收穫的穀穗、瓜果感謝神靈,祭祀祖先,而國曆七月十五前後瓜果稻黍尚未成熟,又逢農忙時節,於是當時社會便盛行推後一個月過節,以期接近陰曆年節的時間,日語稱爲「月遲」過節。記得當年筆者留學時要下鄉做調查,指導教授就提醒我要問清楚當地的過節「月遲」與否。
隨着都市化的進展,日本的上班族上學族都按西曆安排自己的日程和時間預定,大中城市裏「月遲」陰曆過節逐步減量,但是各地至今還不同程度地保存有「月遲」過節的習慣,尤其國曆八月十五的月亮基本沒有滿月狀態,所以「月見」習俗也都大多推遲一個月或直接按照陰曆來過。如和賞月有關的商品多在陰曆八月十五之前上架出售,圖一、圖二中的「小麥當勞月見漢堡」是「期間限定」商品,每年銷售一個月左右,今年9月2日開始出售。圖三的祭月團子賞味期限定在陰曆中秋節當天。這些用於「月見」的節日食品,都是完全拋開國曆八月十五的。
圖一 小麥當勞的「月見小麥當勞漢堡」廣告
圖二 「月見」小麥當勞漢堡有多種口味
圖三 「月見糰子」的賞味期限就設定在中秋節當天
第三,日本農耕社會很早就有秋收祭的習俗,所以很容易接受外來的中秋節賞月祭月文化。在日本還是農業社會的時代,過去長期有秋季收穫之後,用新收穫的農作物感謝諸神帶來一年的風調雨順的習俗。於是八月十五又稱「芋明月」,當時祭月的祭品是新收穫的芋類。有些地區從這一天開始收穫芋頭。每逢八月十五前,城市的超級市場會有一份份的糰子出售,便於人們擺供祭月。說明城市已經是用大米制品擺供,而看圖四可知古時祭月要擺放芋頭,圖五、圖六是2017年筆者在東京郊區看到的中秋夜擺供,祭品有糰子和芋頭、地瓜(日語裏地瓜也是「芋」),可知「芋明月」秋祭習俗在現代依然有傳承。接受唐代賞月習俗,秋收感謝祭色彩濃厚的芋明月改成了賞月的月見。在今日,都市化迅速隊形變換的日本,與農業緊稠相關的秋收祭和感謝月神、賞月的意識也都逐漸淡薄了。
圖四 日本古代祭月圖,左邊是等比增大了的芋頭
圖五 2017年東京郊外的祭秋擺設
圖六 2017年10月2日在東京郊外看到的祭供糰子、芋頭和地瓜
現代城市社會里讓人想起八月十五的「月見」一詞只是頻繁出現在商機裏。圖一、圖二是有名的小麥當勞在每年舊曆八月出售的季節性商品「月見小麥當勞」漢堡。圓圓扁平的攤雞蛋的蛋黃寓意着大大圓圓的月亮,據說銷路超好。今年的廣告居然出現了一張「月見家族」,除了每年的一般小麥當勞夾圓圓的攤雞蛋之外,還增添了早餐月見小麥當勞套餐,甜食和飲品的「月見」產品。
日常生活裏雖然很少有人專門在八月十五那天外出看月亮,但是生活裏還保存有與賞月有關的詞語,比如熱騰騰的蕎麥面或者烏冬麪上打上一個圓圓的生雞蛋,稱之爲「月見蕎麥面」、「 月見烏冬麪」等。日本人用雞蛋表現滿月的語言和食物,都是在講述傳統上曾經有過的人與月亮的行為故事。
第四,日本其實是有月餅出售的,但作爲中秋節節日食品只出現在中華街或中國食材店(圖七)。日本製作的月餅,著名的有中村屋月餅、山崎月餅,但都不作爲特定的應季節日食品,而是作爲和食甜點出售的,不像我們以月餅寄託團圓、家庭幸福並由此構成出自文化的重要因素,以至於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裏,這一天都特別想和家人親友分食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
圖七 橫濱中華街的大月餅
中村屋記述廠家產品的歷史,說中村屋店家創始人夫婦曾於1925年去中國,希望尋找一些開啟銷路的產品。得知每年八月十五前後中國的月餅銷量特別大,於是帶回幾塊,研製改造出了中村屋的「月餅」並限定舊曆八月銷售。結果舊曆八月並沒有獲得期待的銷量——理由應該是日本社會消費層沒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也就沒有八月十五祈求團圓、闔家平安的民俗意識,缺乏以互贈或共食月餅來祈禱人間團團圓圓的心理基礎,因此陰曆八月十五雖然有「月見」的賞月行為,但物件徵團圓的月餅的消費十分有限——中村屋的「月餅」本身獲得評價和市場,於是帶着月餅字樣的這味點心就常年出現在中村屋的點心銷售櫃檯裏。
日本一年四季都有月餅作爲和食甜點出售的終極因數,是上述的陰曆八月沒有特殊的文化性消費需求。追究歷史終極因數是由於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最盛期的唐代,尚沒有形成中秋分食月餅或以月餅互贈作爲祈禱闔家團圓的民俗行為,遣唐使們帶回的賞月文化也並沒有月餅寓意團圓的要素。另一個終極因數是嫦娥奔月的傳說講述的是一個放下夫君,獨自飛往月宮的神話,這個故事似乎也沒有被以男子爲中心的日本社會所接受。儘管民間傳說有多個版本,說嫦娥私自吞服二人的長生不老藥成仙,乃是無奈或情急之下所爲,但結果是女子長生不老,而把丈夫留在了人間。這樣的神話傳說在進入日本社會時當然是會遇到阻力的。每個自文化恰似一層厚厚的土壤,它對外來文化的吸收,都是有選擇的。被過濾功能篩選過的中秋文化,在日本一直流傳的就只剩下「月見」(賞月)了。
日本與月亮、仙女相關的,還流傳一則《竹取物語》傳說,「輝夜姬」(かぐや姫),她是一位來自天庭,最後又回到月宮去的小天女。鄰國日本的月宮裏住的就是這位小天女,而不是來自人間的嫦娥。還有,日本社會的月宮傳說裏也有一隻小白兔。只是中國月宮裏白兔在搗中藥,日本月宮裏白兔在忙着搗年糕。這也是同一主題反映出不同社會文化要素的一個小小事例。
文 荷塘
編輯修改 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