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插花藝術的想像是在瓶、盤、盆等容器裏把枝葉和花卉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不錯,這種形式來自於插花的凝練和傳承。然而,最近名古屋的一個花道藝術展卻展現了與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它以蘊涵了歷史、文學和傳統工藝的插花形態超越了人們固有的插花概念。
《松風》 (會長 石田秀翠的作品)
這是活躍在中部地區的花道流派「石田流」每年一次的藝術展。因爲疫情,今年的藝術展規模比往年等比縮小,一改明亮的迴廊展臺形式,暗淡大廳中的每一個作品在聚光燈下靜靜地呈現着樹木花草的風雅清香和日本人的審美意識。展覽的主題是「花與和服」,由石田流花道會與近500年曆史的京都傳統和服老鋪聯手出展,作品充滿新意和濃厚的日本文化色彩。
會場一部分
插花和和服都是以季節感爲中心並具有個性表現力的生活藝術。會場裏,插花作品構成的大自然的山水和鄉間田園景色與高貴典雅的和服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古典、精緻、絢麗的藝術空間。
插花與和服羣芳鬥豔
據介紹,出展的每一件和服都有作品名稱,是價格高昂的珍品。花道作家們則以和服的圖案、色彩以及意境爲背景創作出與之協調的插花作品,其名稱也與和服名稱相對應。觀賞者從中兩個異類作品的彼此呼應交融中享受着渾然一體的傳統美和自然美的昇華。
振袖《王朝橘果麗櫻》與插花《吉祥秋天》的不同角度
名爲《王朝橘果麗櫻》的和服是貴族閨秀喜慶時的服裝,以京都御所(曾經的皇居)裏的橙和櫻花刺繡與貴族建築的帳簾印染構成了一幅高貴華麗的圖案,據說這件和服價值近千萬日元。橙和櫻花是吉祥物的象徵,帳簾表現貴族的奢華。由此,名爲《吉祥秋天》的插花以「御所車」(古代貴族乘坐的牛車)代表貴族的地位,帶有山野痕跡的枯枝和繚繞的雲層表現風捲殘雲和歲月滄桑。和服中的華麗躍動感與插花中的歷史厚重感,不同的色彩和氣氛差異彼此烘托,呈現出二者天衣無縫的呼應效果。
春季外出和服《晴彩三友》與插花《晴彩》的不同角度
印染有松竹梅圖案的白色和服名爲《晴彩三友》,是已婚女性春季探親訪友的節日盛裝。日本習慣以松竹梅寓意歡悅和喜慶,這個和服畫面有着充滿生命力的歲寒三友等候春天到來的蘊意。
插花用柳條表現春天,與和服的淡雅相襯,橘黃色的竹葉、各種山花加上硃紅拱橋和岩石上的蕨類綠葉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秀山麗水。
秋季外出和服《名跡秋想》插花《秋想》 冬季外出和服《瑞鳥佳日》插花《佳日》
《秋想》的作家介紹說:「插花的構思來自於預先看到的和服照片。以粉紅爲底色的和服上印染的是清澈河水和悠然成長的嵯峨菊。嵯峨菊出自古代天皇鍾愛的京都大覺寺,它的優雅姿態透射出内在的高貴。
花材選用了其他多種菊花,加上秋意正濃的樹枝、各色有着吉祥寓意的野花草和幹葫蘆共同構成秋天的意境。直到畫展開幕前一天看到和服實物後,大家才根據和服的空間感覺現場插花造型。作品的完成程序基本是臨場發揮,而不太可能有嚴密的事前設計圖案,大作品的作家都是有着多年修煉和經驗積累的高位傳人。」
每一個插花的主題都在和服背景下被拓寬和深化;在花卉自然襯托下的和服也增添了生命的靈動感。新冠前期絕大多數文化藝術活動都被取消,第60屆石田流藝術展的如期開辦爲人們單調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一縷馨香,會場裏鋪開了一幅幅金秋時節的美麗圖畫。
與藝術、文學、民間工藝等領域的融合
在藝術展大廳,除了與和服呼應的大型插花作品之外,以第四代石田流掌門人爲中心的三位最高位作家的作品組成了古代文人的一段風雅故事。
《造訪》客人乘車來訪(掌門人輔佐 石田有賀裏的作品)
《秋之宴》主人在客廳設宴招待客人(掌門人 石田巳賀的作品)
《小倉山》餐後與客人賞景吟詩(副掌門人 石田雅翠的作品)
(京都的小倉山是紅葉名所,因有吟唱此處的詩句聞名而有了文人墨客造訪的寓意)
這種寓意場景的表現方式經常被石田流花道的高手名師運用。把文學經典或傳統文化作爲插花題材,用插花作品營造出文學經典所描述的意境和情趣,這是石田流獨創的表現方式。石田流創始於1922年文化藝術興盛的中京文化圈,是一支受中國南宋文人繪畫影響的文人插花流派。獨創的‘文人投入花’以線條簡潔和只需少量花材即可在短時間内完成的速度感,加上自由多彩的花器成爲石田流的特點。
石田流在昭和時期逐步完善了各種插花類型。例如作爲應用插花的‘盛花’,表現自然景色的‘風景花’以及進一步簡化‘投入花’而成的‘茶(道)花’,大自然風格的‘大型插花’,使用西方花材的自由插花和造型花等。石田流不僅致力於插花本身的表現方式,還開拓了將藝術、文學以及民間工藝融合與花道的表現形式。例如透過舞臺將插花與音樂、舞蹈、燈光影片效果相結合,在樂隊演奏或舞蹈的表演中完成插花的藝術造型,將固有的靜止插花形態以動態宏大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來。
每年的石田流藝術展總會推出有創造性的表現形式。或是以插花表現某一種日本文學經典,或是把其它的傳統文化元素納入插花造型之中,古典文學、民間工藝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成爲層出不窮的作品題材,石田流獨樹一幟的傳承方式和風格使其成爲綜合性花道流派。
石田流藝術展歷年海報(左起)《花與萬葉集》、《花與俳句》、《花與源氏物語》
《萬葉集》是1200年前的和歌集,收錄了上至天皇大臣下至耕人漁夫吟誦的和歌。其中有1700多首歌詠植物。《源氏物語》是1000年前由宮廷女作家描寫的平安時代貴族社會的長篇小說,118種花木出現在宮廷、庭院和山野儀式的畫面描寫中,它代表了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峯。俳句則是19世紀江戶時代固定模的詩歌形式,主要表現人與大自然交融場景的瞬間情感,它與花道有很多共同之處。
古典文學中以樹木花草爲表達情感的物件,石田流則立意以花草枝藤表現經典文學中詞句描寫意境,石田流如此對傳統花道進行了隊形變換和創新。
藝術展會場
藝術展作品
日本人生活中的插花
大自然在四季交替中不斷地變換着它們的姿色,日本人從這些變化中捕捉到美感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識。他們透過樹木花草以插花的方式實施內心與自然的情感共鳴。學插花曾是年輕女性出嫁前的必修課,從花的選材和造型可以審視主婦以及家庭的教養和品味……,這早已是奶奶輩的觀念和習慣了。如今的生活方式使得傳統插花的空間漸漸消失,花道界的門生高齡化現象十分突出。即便如此,各種花道流派的門下依然聚集着把插花作爲終身愛好和精神需要的人們。
石田流最近出版的《花名鑑》仲介紹了代表性作家們與花道的情結。
無論是年逾90、入門70多年「華老職」,還是入門30多年的「高等師範」,他們都被石田流的魅力所吸引而成爲流派傳人,他們都感謝插花所得到的內心寧靜和因此而擁有的快樂、豐富的人生。
「插花不僅僅是爲了房間裏增加一道美麗的風景,更多的是我自身的內心需求。插花時對造型的調整和意境的思索如同與植物的對話,這中讓人處於毫無雜念的狀態是生活中的「餘白」,對處於忙碌狀態的人來說餘白是生活中不應該缺少的。插花可以享受植物的變化程序,有生命的東西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每天換水並修掉殘枝敗葉,重新插好的花又是全新的情緒表達。我喜歡的正是插花的這一點。」
一位3年前開始學習石田流花道的年輕女士說,插花讓她擁有了一個原來生活中完全不知道的世界,插花的魅力改變了生活節奏。工作家務之餘,她不僅廣泛閱讀關於插花的書籍,還要了解過去不關心的日本的傳統文化。她的作品主題是《花與民間工藝》,因爲這次展覽,她才弄明白「民間工藝」的含義。她特意尋找了竹篾編制的籃子作爲花器,把黃紅兩色蠶絲紗繞在手工紡線機的線軲轆上整整花了6個小時。奇怪的是對這些一點也沒覺得厭煩,而是非常享受作品的製作程序。
《花與民間工藝》
藝術展前的準備情景
藝術展作品
插花藝術的傳承和教育
展品中還有以幼兒和小學生爲主的少年兒童作品。他們是在石田流名古屋和周邊城市的12個「傳統文化兒童(親子)插花教室」的孩子們的作品。
小學生作品
曾在‘傳統文化兒童插花教室’學習過的中學生作品
「傳統文化兒童插花教室」是石田流花道受政府文化廳委託並得到經費資助下以幼兒和小學生爲物件的免費教育活動,其目的是促進傳統文化和生活文化的繼承與隊形變換,並培養兒童豐富的人文涵養。孩子們在活動中可以系統地、持續性的體驗和學習用插花表現自然之美。
傳統插花親子教室
每年500名兒童在石田流親子教室學習插花,17年來共有8500名孩子有過插花體驗。營運親子教室的大師介紹說,「透過插花,孩子可以平靜下來,創造力和表現力會得到培養。在使用花枝植物造型的程序中要有對大自然的想像並考慮色彩組合,這些都可以豐富孩子們內心世界和對大自然的感受性。一個人如果在孩童時代有這樣的經歷,相信成人之後也一定會熱愛大自然,對傳統文化也會有親近感。」
對日本花道隊形變換之貢獻
近100年曆史的石田流派已經傳承到第四代,石田流的插花風格以接近生活、表現生活、高於生活的多種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石田流不僅透過花道傳承和發揚日本人的精神文化,還獨創性地豐富並隊形變換了花道的文化内涵和藝術表達,使插花在文化和藝術層面得到昇華。
透過花道對社會的貢獻得到愛知縣和名古屋市政府及文化部門身份鑑定,石田流會長、第二代石田流掌門人石田秀翠由此成爲中部地區第一位獲得文化藝術領域獎勵表彰的花道家。
石田秀翠作還是中日花道交流活動的知名人士。40年來他一直積極推動愛知縣、名古屋與江蘇省、南京市的友好合作,先後20多次在南京、南通、連雲港等舉辦插花講座,培養了一大批學員,他被聘爲南京藝術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的客座教授。鑑於他作爲中日兩國藝術交流的橋樑對江蘇的插花藝術教育所作的貢獻,2018年,江蘇對外友協授予石田秀翠「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人民友好使者憑證》 石田秀翠 提供
在快速隊形變換的社會,很多傳統文化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衰落。阻止文化退化至關重要的是培養這些領域的年輕人,而在此之前,首先要讓人們感受到該文化本身的魅力。石田流因應世界的變化,將傳統插花文化與各種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並使其昇華爲藝術,由此使得花道業界能繼續操作存在並得到隊形變換。石田流的努力和創造性的成果爲正在思考和摸索如何傳承傳統文化領域和相關者提供了很多靈感和啓示。
文/圖: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