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蠶種祭話今昔(上)秦始皇傳人與日本忌宮神社

2020年11月17日 文化歷史

每年3月28日,位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長府宮内町的忌宮神社内,都會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蠶種祭」。祭壇設置在神社内一塊高約6米、上書「蠶種渡來之地」的巨大石碑之前,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各界人士與當地居民一起向祭壇奉上白色、黃色、淡綠色等各色蠶繭,然後共同朗誦與養蠶相關的漢詩、和歌,觀看當地農婦現場表演的傳統手工抽絲、紡線等活動。祭祀活動結束後,主辦方還會奉上煎茶、繭形點心和神社熬製的季節粥,招待各方來客。作者有幸於2016年參加了這個祭典。

title

蠶種祭現場

title

蠶種祭上,使用傳來的織布機再現古代紡織情景

忌宮神社的歷史

忌宮神社的所在地是日本第14代天皇仲哀天皇(公元192至201年)的行宮。仲哀天皇元年(公元192年),天皇出軍平定當時南九州反抗大和朝廷的「熊襲」一族;次年,在穴門(古日本地方新行政區分的令制國之一「長門國」的古稱)興建行宮「豐浦宮」,執政七年間一直在此處理政務。

title

位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長府宮内町的忌宮神社

仲哀天皇八年(公元199年),天皇在筑紫的香椎辭世,神功皇后征討三韓凱旋迴都之後,在「豐浦宮」祭祀仲哀天皇,並於200年12月14日在該地誕下皇子(即後來的應神天皇)。後來,日本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公元701年—756年)執政期間,在香椎建神社共同祭祀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及應神天皇。祭祀仲哀天皇的神殿叫「豐浦宮」、祭祀神功皇后的神殿叫「忌宮」、祭祀應神天皇的神殿叫「豐明宮」,三大神殿各自獨立。中世紀時,由於火災,三大神殿被燒燬,三位供神只好共聚一堂,統一供奉在中殿的「忌宮」。於是「忌宮神社」的名字就被傳承至今。自此,該神社被百姓們當作「文武之神、勝運之神、安產之神」的神聖所在,世代虔誠祭祀。

蠶種傳入日本

「蠶種祭」與該神社相關聯,還得從仲哀天皇說起。根據日本平安時代編纂的歷史古書《日本三代實錄》記載,仲哀天皇四年(公元195年),秦始皇第12代傳人「功滿王」(亦稱功德王,也有第11代傳人的說法,尚待史學界考證),作爲小國「弓月國」的國王訪問日本下關,向天皇獻上了珍貴的伴手禮——蠶種, 「豐浦宮」 由此便成爲日本蠶種傳入之地,而下關也成爲日本養蠶發源地和絲綢布料之路最靠東的入口。隨着交往的增多,日本後來專門創造了一個固有名詞「渡來人」,來特指在4世紀至7世紀期間,從北韓半島或中國等地移居日本的外來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學術、技術和文化,對於日本的社會隊形變換和文明開化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title

日本史書《三代實錄》

根據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記錄傳統農事的歷書、反映公元前2000年淮河長江一帶生產情況的《夏小正》記載,早在殷周時期,中國民間蠶桑生產就已經有了很大隊形變換。1984年,在河南省青臺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約公元前3500年的絲麻紡織品出土文物。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朝,已經出現了表示蠶的甲骨文字。雖然中國當時並未侷限蠶種及養蠶之法的外傳,但周邊國家在得到後都十分珍視,將之視爲國家機密,輕易不得外傳。玄奘《大唐西域記》及歐陽修的《新唐書・西域傳》中就都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瞿薩旦那國(今新疆和田)國王爲了得到蠶種,求娶鄰國東國(有學者根據地理位置,認爲東國就是樓蘭古國)的公主,公主將蠶種藏在帽子裏偷偷帶出了王宮,瞿薩旦那國自此有了養蠶絲織業。20世紀初從新疆丹丹烏里克出土的一世紀的木板畫上,就描繪了這個故事。

書歸正題,《日本三代實錄》中提及的秦始皇第12代傳人「功滿王」攜帶蠶種歸化日域的時期正是東漢漢獻帝興平二年,距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已經時過400多年之久。秦始皇后裔的生活如何?爲何移居他鄉?又是如何將蠶種傳到日本的?

弓月國渡來人傳奇

據史書《資治通鑑》記載,秦始皇的後裔一直居住在位於今中亞哈薩克境内的弓月國。弓月國坐落於天山山地的北側,東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連,南邊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是絲綢布料之路北方路綫上的一座主要都市。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東漢統治時期。根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由於東漢勢力擴張,他們征服了很多周邊的民族,並採用強權要求他們作爲苦役繼續操作修建萬里長城以抵禦外敵,弓月國作爲其中一員也未能倖免。後來,很多人難以忍耐苦役,紛紛逃往北韓半島和日本等地。

弓月國的人們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經由東北逃往北韓半島。《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三韓》記載:「棄韓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語風俗有異。」棄韓指什麼?結合《三國史記》的記載,可以認爲秦人就是棄韓。他們來到韓國,言語風俗與當地人自有不同。但是,秦人的大量擁入,與本地原住民之間產生了資源共用和利益互惠方面的諸種問題,加之當時的土地利用面積有限,他們在政治上也受到了排擠與壓迫。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被迫繼續操作東渡的現實。

帶領他們東渡的,是功滿王的兒子「弓月君」。日本史書《新撰姓氏錄》中又稱其爲融通王。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283年,「弓月君」從百濟(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帶領「127縣(一縣大約150人)共18670人集體移居日本」。此時日本執政的天皇,是仲哀天皇的兒子應神天皇。來自絲綢布料之路上主要都市的弓月君及其,帶來的不僅僅是父親功滿王當年獻上的蠶種,還有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和高度的文明。對應神天皇來說,接收他們有利無弊;而對弓月君來說,臣民歷經重重苦難與艱辛跋涉,能夠找到安身之地也算圓了安居樂業之夢。

安神下來之後,跟隨弓月君來到日本的人們開始從事養蠶、紡織、灌溉、建築等農工商業方面的工作。根據《山城國諸番·漢·秦忌寸》的記載,由於他們織出的絲綢布料柔軟光滑,像「肌膚(日語發音爲hada)」一樣,所以應神天皇賜予他們同音的「波多」這一漢字姓氏(古時,波多與肌膚的日語發音同爲hada。而後演變爲hata)。又因源於中國的織布機在日語發音中也是被叫做hata,漢字表述爲「機」。由此引申出參與織錦養蠶行業者的姓氏被喚作hata,漢字表述爲「秦」、「太秦」、「羽田」等等。仁德天皇時代賜「秦酒公」等姓,雄略天皇賜姓禹都萬佐等。(未完待續)

title

本文作者在忌宮神社前

注:本文首發於2020年11月4日《人民中國》,經作者修改後重發於「客觀日本」。

文/圖片 王敏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參考文獻
Hadaの意味・使い方・読み方 | Weblio英和辭書
「秦」さんの名字の由來、語源、分佈。 - 日本姓氏語源 …
mabumaro tumblr. (秦氏とミシャグ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