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熱泉歷史與文化(一):「溫(溫)泉」一詞連接中日兩國

2021年02月26日 文化歷史

位於環太平洋造山帶的日本是爲數不多的火山國家。火山雖然有時會構成威脅,但也帶來了富士山那樣的秀麗山嶽地景和豐富的熱泉資源。

title

日本最大的單一泉源——秋田縣玉川熱泉的大噴泉源

主管熱泉的日本環境省統計了日本目前的熱泉資源,「泉源」(熱泉湧出處)總數約爲2萬7000個。帶有住宿設施的「熱泉地」約爲3000處。每分鐘的熱泉「總湧出量」約爲250萬升(L)。普通家庭的浴缸一般爲200升,也就是說日本每分鐘的熱泉湧出量就可以裝滿1萬2500戶家庭的浴缸。

日本的熱泉主要是火山泉,因此擁有很多特色彩溫度泉,比如42攝氏度以上的高熱泉、酸性泉和硫黃泉等。遺憾的是,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熱泉資源如此豐富的日本是從何時開始利用熱泉的。

歐洲出土了很多泉源地的供品,證明從公元前人類就開始利用熱泉。然而日本的主流文化是使用木材而非石材,由於酸性土較多等終極因數,並沒有留下使用的痕跡。不過,在從日本中部地區到北海道的熱泉源附近的高地上,發現了公元前數千年繩文時代的村落遺蹟,不難想像,當時的人們可能會利用熱泉來禦寒。

title

秋田縣大湯熱泉附近的繩文遺蹟「大湯萬座環狀列石」

那麼,到了有文獻記載的時代後日本的情況又如何呢?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書籍是從7世紀下半期的飛鳥時代開始編寫,於奈良時代的公元712年完成的《古事記》。在此之前,只有中國的史書中出現了對日本的記述。

3世紀西晉的陳壽編著的《三國志·魏書》卷30《東夷傳·倭人》(通稱《魏志倭人傳》)中詳細介紹了當時的日本社會、政治和風俗文化。其中有一句話是,「已葬 舉家詣 水中澡浴 以如練沐」,描述了家人去世後入浴洗掉死亡污穢的祓禊習俗,但沒有關於熱泉的記述。一直到7世紀上半期唐代的魏徵等人編著的《隋書·倭國傳》中也是如此,此書中已有關於火山阿蘇山的記述。

在中國,「溫泉」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天文地理學家張衡(78~139)所著的《溫泉賦》中,文中描述了熱泉的功效:「有疾癘兮,溫泉汨焉,以流穢兮」。此後,由北魏的酈道元編寫,被認爲大約在515年前後完成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中經常出現「溫泉」一詞。其中還有不少關於熱泉的作用和功效的記述,比如「有溫泉,療疾有驗」、「右出溫湯,療治萬病」(卷13),「瘍痍百病,浴者多癒」(卷37)。

《水經注》中還出現了與「溫泉」意思相同的「溫湯」一詞。「溫湯」在3世紀的《魏書》卷29《華陀傳》中也出現過。隨着中國的古籍傳入日本,「溫泉」和「溫湯」等詞語以及關於熱泉功效的記述也傳入了熱泉資源豐富的日本。不過,「溫泉」一詞並沒有立即被使用。

日本文獻中最早指向熱泉和熱泉地的詞語是發音爲「yu」的單個文字「湯」,「yu」還用來表示人體的溫熱分泌物,如yu-mari=尿液,yo-dare=口水等。

日本最早出現熱泉的文獻是上面提到的《古事記》。「允恭天皇」的條目中出現了伊予國(現愛媛縣)的道後熱泉,即其中所述的「伊餘湯(Iyo-no-yu)」。「允恭天皇」被認爲是《宋書·倭國傳》中記載的5世紀的「倭五王」中的第三位倭王「濟」,因此熱泉最早出現在日本的文獻中是在5世紀。

其實,《古事記》中的「伊餘湯」並不是作爲休耕地放鬆和療愈疾病的熱泉勝地被介紹的。而是允恭天皇「容姿佳麗」的皇太子與「豔妙」的親妹妹陷入了禁忌之戀,因此皇太子被廢黜並流放到「伊餘湯」。「伊餘湯」從很早以前開始就是著名的熱泉勝地,所以修建有接待京城貴族的設施。

在《古事記》完成8年後於公元720年完成的《日本書紀》中,關於熱泉的最早記錄是飛鳥時代的舒明天皇於631年9月前往「幸(於)津國有間溫湯」和攝津國(現在的兵庫縣)有馬(Arima)熱泉遊玩了3個月。《日本書紀》中多次記錄了7世紀上半葉至下半葉天皇和皇族的熱泉之行。書中登場的熱泉地共4處,包括「有間溫湯」、「伊予溫湯宮(Iyo-no-yu-no-miya)」(道後熱泉)、記載爲「牟婁溫湯(Muro-no-yu)」或「紀溫湯(Ki-no-yu)」的和歌山縣南紀白濱熱泉,以及「束間溫湯(Tsukama-no-yu)」(推測是長野縣的美原熱泉)。所以,道後、有馬和南紀白濱的熱泉並稱爲日本三大古泉。

title

和歌山縣南紀白濱熱泉的崎之湯露天熱泉

《日本書紀》中描寫熱泉時也使用「溫湯」一詞,而非「溫(溫)泉」。日本人可能認爲,表示「溫熱的液體」和「溫暖」之意的「yu(湯)」這個原始詞語更適合描述熱泉。即使在今天,「湯」和「出湯(ide-yu)」這兩個詞依然與熱泉有着密切的關係。

而「溫(溫)泉」一詞最早出現在介紹日本各地區的地方志《風土記》之一、733年在朝廷命令下完成的《出雲國風土記》中,此書仲介紹現在島根縣海潮(Ushio)熱泉爲「川中熱泉」,而且「溫湯」、「熱泉」和「湯泉」的讀音都跟「湯」相同,讀作單音「yu」。 「川中熱泉」的記述也沒有使用「溫」字,而是使用了俗體字「溫」。自《出雲國風土記》之後,包括《萬葉集》在内的8世紀奈良時代的文獻都採用了「熱泉」的寫法。

比如,擁有日本最大的熱泉湧出量和泉源數量的別府(Beppu)熱泉所在地——大分縣的大部分地區的《豐後國風土記》中就有以下描述。

「玖倍理湯井。湯色黑,泥常不流。人竊到井邊,發聲大言,驚鳴湧騰,二丈餘計。其氣熾熱…緣邊草木,悉皆枯萎」

這段話是對現在的觀光勝地——別府·鐵輪(Kan-nawa)熱泉的描寫。該熱泉是噴湧深海熱泉的間歇泉,周圍的草木都在熱泉的熱氣下枯萎了。可見泉水的溫度非常高,甚至無法入浴。書中還記錄了熱泉誕生的瞬間。

title

大分縣別府熱泉地獄中的海地獄熱泉

「大有地面震動,山崗烈崩。此山一峽崩落,慍之泉處々而出。湯氣熾熱,炊飯早熟」

不僅是地面震動導致山峽崩裂湧出深海熱泉令人感到驚訝,文中還提到利用該熱泉水煮飯可以更快地煮熟。在別府·鐵輪熱泉,人們還利用熱泉泥塗抹家中的柱子。可見日本的熱泉自古以來就不是隻有入浴一種用途。

從794年天皇遷都至京都開始的平安時代(持續約400年),貴族和才華橫溢的朝廷女官等的日記及各種故事作品中也出現了熱泉。日本人對熱泉的接受程度進一步擴大。

文·照片:石川理夫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