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學院大學博物館的「唐詩選」展覽,展示了在日本江戶時期(1603年~1868年)出版的的各種唐詩詩集。
國學院大學博物館「唐詩選」展覽掛軸
在這裏可以看到日本出版的中國唐代大詩人的詩句,耳熟能詳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維、王昌齡等自不用說,還有柳宗元、韓愈、李賀、杜牧,甚至還有岑參、韋應物等一般人不太熟的詩人的詩句。展出的詩書,大都是300~400年前的,雖然紙張泛黃,但字跡清晰,保存完好。
李白、杜甫的詩集展示
韓愈、白居易、柳宗元、李賀、杜牧的詩集展示
岑參、韋應物的詩集展示
孟浩然的《春曉》(1690年出版)
杜甫的《春望》(1656年出版)
不同於貴族文化昌盛的平安時期,日本的江戶時期是一片通俗文化繁榮的景象。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繁榮,是因爲那時名爲「寺子屋」的學塾遍佈各地,在那裏人們可以免費學習讀書寫字打算盤。江戶後期,日本武士的識字率達100%,而一般平民的識字率也有70%以上,高居世界第一。各種書籍畫卷的販賣自然是十分興隆。想像一下,一位江戶時期的小魚販子在睡眼惺忪地吟誦「春眠不覺曉」,那是怎樣一種場景。是不是很爲唐詩驕傲?
江戶時期出版的唐詩畫本(1788~1836年間出版)
在參觀這次的唐詩展中,有一個意外的重大收穫——那就是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詩《靜夜思》,這首在中國老幼皆知的名詩,估計大家都能信口吟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嗯,我們從小到大就是這樣背誦的。
可是,在日本國學院大學博物館裏展示的唐詩集裏,《靜夜思》卻是這樣寫的:「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日本1790年至1794年之間出版的《唐詩選和訓》中李白的《靜夜思》
發現了嗎?第一句裏不是「明月光」,而是「看月光」;第三句裏也不是「望明月」而是「望山月」。
據說我們通常背誦的是明代的版本,而在這次日本的「唐詩選」中展示的是宋代的版本。我更喜歡這個宋代的版本,覺得它應該是詩仙的原著。
讓我們感受一下宋代版的意境——當「明月光」還原成「看月光」,那麼整首詩裏的動詞:第一句的「看」,第二句的「疑」,第三句的「望」,第四句的「思」,就是詩仙一人一整串連續的動作,而這四個動詞不僅賦予了整首詩連貫性的鮮活的動感,領引讀者跟隨詩人一起將目光從室内移到窗外,讓思念從眼前飛向遠方;也使得這四句詩成爲嚴謹的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而當「望明月」還原成「望山月」,更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那一枚「山月」,映照着寂靜的夜晚,偶爾傳來一兩聲飛禽走獸的鳴叫。詩仙那如霜的寂寞、遙遠的思念,更是被渲染得入木三分。
一幅可寫實的畫面呈現出來了:在山間一所茅屋裏,沒有歌沒有舞(若是再沒有酒,那可就慘透了)。詩仙低頭看著床前一片白,下霜了?於是抬頭向窗外望去,青山如墨,山尖上冷冷的掛着一枚清月。千里外家鄉的親人是否在與我共嬋娟?好一種錐心刺骨的寂寥……
真心喜愛這首宋代版的《靜夜思》,日本的教科書以及唐詩集裏收集的《靜夜思》都是它。在想若是國内更廣泛地傳誦這首宋代版的詩,是不是也會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呢?
文/圖 徐佳佳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