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從農村舞臺和地方歌舞伎看日本如何保存文化和古建築

2021年10月19日 文化歷史

許多到過日本的外國人都對日本在傳統文化保存、傳承方面的連續性和完善程度發出感嘆,在日本,有上百年曆史的店鋪、工藝、習俗或物品比比皆是。這是因爲日本的文化保存法律的早期制定和健全的保存措施均走在世界前列的緣故。早在100多年前,日本頒佈實施了保存寺院和國寶的相關法律;1950年頒佈的《文化財保存法》的保護範圍則進一步覆蓋了諸如建築和藝術品的有形物質和非物質文化。

本文將以豐田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語:無形文化財)的「地方歌舞伎」和物質文化遺產的「農村舞臺」兩個實例介紹當地政府和民衆對它們的保存和傳承。

非專業藝能團體被認定爲「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今年8月初,豐田市北部山區的小原地區有一個因疫情推遲了一年的「小原歌舞伎保存會45週年紀念公演」。爲了既侷限劇場的觀衆人數,又能讓更多民衆欣賞公演,他們第一次採用了網上直播方式。劇場裏的觀衆是有幸抽籤得到入場券的觀衆,豐田市長和豐田市文化部門負責人也專程到劇場觀看。

title title title

小原歌舞伎45週年記念公演

小原歌舞伎起源於300多年前當地民衆在神社奉獻給神明的戲劇表演,19世紀末期逐漸隊形變換成大規模的節日藝能活動。經歷了1949年前後的鼎盛時期,1960年代衰落至偃旗息鼓。1973年小原地區的歌舞伎愛好者們爲了恢復具有悠久歷史的鄉村表演藝術,成立了「歌舞伎愛好會」,3年後更名爲「小原歌舞伎保存會」(下稱‘小原保存會’)並延續至今。

在豐田市山區,江戶時代大多數村莊的娛樂都以歌舞伎爲中心。但是,在日本現代化的進程中,延續了一百多年的歌舞伎習俗都毫無例外地消失了。唯有小原保存會經過十多年的傳承活動,復活了當地特色的小原歌舞伎。小原歌舞伎作爲豐田山區傳承地方藝能傳統的業餘團體,在1988年被指定爲地方(後爲豐田市)「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在保存法規和行政經費的扶植下,小原保存會完善了獨自的演出階層。他們不僅能夠獨自編排舞臺表演,還有自己的三絃伴奏師和旁白師(專業性要求較高,業餘社團公演時通常需要外聘)。他們除了當地的定期公演,還去各地公演交流,並指導和幫助豐田山區其他地域歌舞伎保存會的建立和營運,由此成爲引領豐田市地方歌舞伎的標杆和中樞。

title

具有數十年經驗積累的琴師(年過90)和旁白大夫

title

舞臺大型道具組裝班

現在,「小原歌舞伎」不僅是當地的知名文化品牌,保存會每年2次公演也成爲小原地區重要的觀光資源。

民衆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援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人爲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如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宗教、神話、禮儀、習慣、風俗、節慶、手工藝等不能夠固化的、並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的人類財富。日本最早提出這一概念,並且是最早以法律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保存措施的國家。

民俗文化是指不同地區的民衆從老一輩那裏繼承下來的生活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關於民俗文化的部分被定義爲「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法律規定,行政部門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個人或團體使用的設施和用具的修理、更新、後繼者的培養等所需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助。也就是說,對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的保存目的是使其具有可持續性,它既有年代意義上延續,還有跨越世代的傳承使命。

筆者對小原歌舞伎保存會進行了如下采訪。

Q1.爲什麼會參與歌舞伎的活動?

・ 透過保存會舉辦的歌舞伎體驗活動而產生興趣。

・ 不是當地人,但愛好舞臺表演。聽說這個保存會很有實力,就被吸引而來。

・ 30多年前,一位在保存會的同學策劃了一場同窗會的歌舞伎表演,於是就喜歡到現在。

・ 作爲當地人,14年前在其它演出活動後被保存會長拉過來。當時對歌舞伎並不瞭解,也沒興趣。接觸之後感覺到很有意思就不離不棄了。

・ 小學生時有過參加演出的經歷。在這個環境里長大,對歌舞伎耳濡目染,自然融入其中。

title

左上:具有14年演出經歷的演員。右上:豐田市公務員在援助工作中喜歡上了歌舞伎
左下:小學1年級就開始歌舞伎表演的6年級學生。右下:年輕時被會長勸說開始了劇情旁白

Q2.歌舞伎看上去很難懂,什麼樣的人適合歌舞伎?

・ 任何人都可以表演歌舞伎。大多數人都因爲晦澀難懂的臺詞望而怯步,但是練習之後就能體會到古典臺詞的寓意深刻和直擊人心的魅力。小學生們或許並不能完全理解臺詞的意思,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好,很快就滾瓜爛熟。有人長大成人後把這個當作人生的業餘愛好並重新回到這裏。

Q3.公演都是免費的,沒有票房收入,維持活動的經費來自何處?政府給與怎樣的支援?

・ 演出服裝、舞臺道具、化妝等支出以及平時開展的講席研修和宣傳活動等經費都來自行政補助金、冬粉俱樂部(Fun Club)集資和企業團體的贊助。如果沒有行政補助金,這項文化活動是很難持續下去的。其次很多義工們的幕後支援也是很重要的。

・ 公演這天,市政府部門的很多工作人員都來到會場分擔接待和宣傳、集資等工作。線上直播和事前網上宣傳影片都是行政部門完成。

title

豐田市政府工作人員在會場擔任徵集援助和入口處消毒測量體溫的工作

Q4 平時怎樣練習?

・ 每年初夏和秋天兩場公演。公演前3個月開始,每週六在經驗豐富的前輩和老師指導下練習2個小時。過去的公演影片也是很好的自學和指導教材。

title

平時練習的接送和彩排時服裝穿戴都離不開母親們的支援

title

從小開始歌舞伎、長大後又回來演出的年輕人正在向前輩請教

Q5.歌舞伎的魅力所在?

・ 不理解臺詞的時候會覺得很難。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慢慢理解臺詞之後就能融入感情地表演。面部化妝和服裝變身之後不知覺地進入角色,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現實的感覺妙不可言。

・ 地方歌舞伎的演出風格不同於專業劇團,臺上臺下彼此認識熟悉而有互動和交流。隨着舞臺經驗增多,思考如何表演更能引起觀衆的反響,這也是非常深奧並有趣的。儘管瞭解歌舞伎的人並不多,但有過舞臺經歷的人大概都會被迷上。

無論是小學生還是老年任都非常一致地說:從舞臺上看到的觀衆席場景很美妙;從觀衆們的喝彩中會感到滿足和爲之努力的價值所在。

title

公演時的化妝和成衣由外聘專業人員承擔

title

當地的孩子都期待上小學後可以參加歌舞伎演出

「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豐田市一個名爲‘岩倉神社’的農村舞臺歌舞伎定期公演日,這一天也是當地社區的節日。分別由小學生、中學生和成人演出的三個劇目表演是當地保存會活動一年一次的展露時刻。當地人對於歌舞伎的熱情和活動方式與小原地區一樣,不同的是,他們是在1808年建造的舞臺上延續着一百多年前祖先們的演藝。

title

2020年因疫情中斷的公演。今年是無觀衆公演

title

小學生們的保留劇目

title

成尾牙員的劇目

title

中學生的保留劇目(特殊觀衆是孩子們的母親,觀衆向臺上投撒包有硬幣的紙花表示讚賞)

在過去的歷史中,地方歌舞伎與農村舞臺是不可分割的。隨着地方歌舞伎的消失,一百多年前建造的農村舞臺也幾乎都被遺忘在林間深處或雜亂草木叢中。上世紀末,隨着民俗文化被重新認識,那些破舊不堪、甚至瀕臨倒塌的農村舞臺也受到人們的關注。

豐田市石野地區的「岩倉神社農村舞臺」因其130多年的歷史、牢固的結構以及具有了解當地人們生活變遷的資料價值,在當地民衆的積極申請下,2000年被評定爲「豐田市形民俗文化遺產」,豐田市投入資金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原性修繕。

title title

豐田市有形民俗文化遺產——岩倉神社農村舞臺(豐田市内84個現存舞臺中最大的建築)

恢復了原貌的舞臺如果只是重現一百多年前的狀態,它的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它被帶入當地人的生活,與人們共度時光,它便被注入了生命力。舞臺被開墾之前,豐田市政府需要當地住民對充分利用舞臺做出承諾,使它成爲激發當地人們自主摸索和創造文化藝術活動的平台,這就是評議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

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原保存會在當時已經有了10多年地方歌舞伎活動的經驗,根據石野地區的需要,小原保存會對歌舞伎人才培養進行了援助,隨後,石野歌舞伎保存會和當地其它藝能團體多種形式的舞臺活動讓「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增添魅力。

title

左1:小原歌舞伎保存會會長 永江正人。右:石野歌舞伎保存會會長 安藤一義

作爲「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的小原歌舞伎保存會已經積累了45年的業績;擁有「有形民俗文化遺產」農村舞臺的石野歌舞伎保存會也走過了17年曆程,但是,隨着人口減量和地區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狀況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他們都面臨着「歌舞伎活動的成員漸漸老去,對歌舞伎感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傳統表演藝術在逐漸衰落和後繼無人」的危機。如何根植於當地社區並持續保持其存在感,這是所有地方歌舞伎社團不得不直面的課題。

小原保存會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團體,因其知名度和來自於行政的部分資金援助,加上多年積累的實力吸引了來自其它地區的歌舞伎愛好者;石野保存會也打破只是當地民衆團體的形式,期待藉助外部力量的注入使物質文化遺產的岩倉神社農村舞臺保持活力。疫情期間,爲了讓地方歌舞伎的活動持續並保持其影響力,保存會的人們以特殊公演方式履行着傳承民俗文化的使命。

歐陽蔚怡【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