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愛馬仕與日本的山葡萄藤手編籃

2021年12月09日 文化歷史

朋友圈與公衆號裏,爲了彰顯各類產品高貴、難得的屬性,往往封其爲「××裏的愛馬仕」,有眼藥水裏的愛馬仕、牙膏裏的愛馬仕、護手霜裏的愛馬仕,凡此種種,皆可愛馬仕。

言及愛馬仕,就少不了鉑金包,無論是價格還是銷量都一騎絕塵,日本有個「鉑金包女子會」已足夠浮誇,中國小紅書上更勝一籌,據說人均鉑金包。然而真正的「鉑金」,卻不愛愛馬仕。

2008年1月,英國女星Jane Birkin(簡・鉑金)訪日,在SMAPxSMAP的節目中聊起往事,某天她在飛機上被鄰座的男士搭話,「你的包裏怎麼這麼亂七八糟?」她說那是因爲找不到實用又能裝的手提包,於是男士自報家門——第五代愛馬仕CEO,說自己可以爲她設計一款,兩人在飛機上畫起了設計圖,並最終以她的名字命名——鉑金包。

在節目裏,她給木村拓哉和草彅剛一人贈送了一個鉑金包。木村拓哉問,「男人要怎樣才可以帥氣地使用鉑金包」。鉑金把新品扔到地上狠狠踩了幾腳,把踩扁、踩髒、踩變形的鉑金包拾起來遞給木村——就是要這樣。

鉑金本人的鉑金包,上面滿是貼紙,隨隨便便的扔在地上。她的需求在一開始就說的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一個實用又能裝的手提包。反倒是年輕時在倫敦菜市場裏買到的一隻柳條編織的籃子,她無論是走紅毯還是帶孩子,頻頻使用着。

在日本的時尚界,也有這樣一隻影響深遠的籃子,是用山葡萄藤編制的籃子——伊丹十三的公事包。伊丹十三是日本斜槓青年的鼻祖,演員、導演、雜誌總編、廣告設計師、旅行作家、烹飪名手…… 他精通奢侈品,但最常用的,卻是一隻不知名的手工匠人編制的山葡萄藤的籃子。

有一件事情,很能體現伊丹十三的做派。爲了參加一個電影角色的試鏡,他自費去了倫敦,並暗下決心,一旦拿到角色,無論如何都要買一輛Lotus Elan小跑車。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就興奮地冒雨下了訂單。但在夢寐以求的新車送到後,他並沒有立即駕車兜風,而是把小跑車停在路邊好幾天,等落上一層灰塵後,才從從容容地駕車出行。

title

儘管已經去世20餘年,伊丹十三的影響力絲毫不見退化。人們藉由閱讀著作,跟他學習如何講得體的英語,怎樣在香港餐廳裏點菜,卷意大利麪共分幾個步驟等。

現今的日本生活美學家、暢銷書作家松浦彌太郎,視伊丹十三爲偶像,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款類似的籃子。2004年,他跟巖手縣的一個匠人預定,半年後終於到手。

title

在日本東北地方的山間部,山葡萄藤自古就是便利的生活用具,人們用它編制吊橋、草鞋、裝農具的揹簍和提筐等。梅雨季節裏,山葡萄藤中的水分增多,樹皮飽滿,容易剝下,製作的時候,先將山葡萄藤自然乾燥,再用溪水浸透,增加柔軟度,編好後二次乾燥。儘管製作週期較長,但素有「山葡萄百年、母娘三代」的說法。一隻籃子三代人都用不壞。

杉浦彌太郎在做《生活手貼》的總編期間,身穿西裝,把山葡萄藤的籃子當公事包使用,無論去哪裏,無論要見誰。籃子,已然成了他的符號。

title

就像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說過的,「器物前半生是創作者賦予的……後半生則拜託給了選擇它的人。」山葡萄藤的籃子,一開始是木色,用的時間越久,顏色越深,逐漸呈現出一種黑潤的光澤。松浦彌太郎爲了儘快讓自己的籃子變黑,變得有光澤,便自制了核桃油塗抹……被鎌倉的一家民藝店店主久野先生看穿,「以後可別再做這種丟臉的事情了。」

可以被稱作「好」的用品,在於它真的「好用」,能被反復使用、頻繁使用,積年累月地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使用痕跡。速成的東西怎麼行?後來,久野先生送給了松浦彌太郎一隻山葡萄藤的籃子,如今已經被用出了真正黑潤的顏色。

松浦彌太郎的影響力,自不必說,一開始作爲農具出現,再後來作爲民藝展品出現的山葡萄藤的籃子,越來越多地作爲手提包,走進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物以載道,師法自然。這樣一款地方的、鄉土的、民間的用品,在被「用」的程序中,不斷自證了它的「好」。

在物慾得到高度滿足的今天,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輕易買到,甚至當天送貨上門。人們要想擁有更美、更好的東西,往往喜歡選擇更貴的和更有名的品牌,比如「××裏的愛馬仕」。但價格與名氣,真的可以定義美與好嗎?

莊舟(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