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陪同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媽媽逛街,走路的時候她遞過來一包餅乾說:「老師,給你」。那位媽媽剛來日本不久,因爲我在教她日語,所以她稱我爲老師。從她那裏接過餅乾的時候,雖然我肚子確實也有點餓了,但還是想着忍忍回家再喫,便將餅乾收進了包裏。接着,就聽見旁邊「咔嚓、咔嚓」的聲音,抬頭一看,那位媽媽站在那裏已經開始喫起餅乾來了。
那位媽媽邊喫邊說,我就知道肚子會餓,所以就把餅乾帶來了。離回家還有段時間,所以現在先喫點墊墊。看到這個情景,總讓我覺得有點違和感。
去東南亞旅遊的時候,確實經常看到很多人邊走邊喫,但在日本的街道,站着喫的人少見不說,邊走邊喫的人就更風毛菱角了。當然,在傳統節日、舉辦大型娛樂活動或是在觀光地等特定場合,會有很多人邊逛邊喫,但是,在普通的路邊或者車站前是少有邊走邊喫的。
禁止邊走邊喫的標誌
爲什麼會這樣呢。在日本,很多人從小都會教餐桌禮儀,比如等家人到齊了,大家一起說完「謝謝,我開始喫了!(いただきます)」才開始喫飯。而且,喫飯時要坐直,手肘不能支在飯桌上,喫飯前事先去好洗手間,用餐時不喫完不許離開餐桌,放進嘴的東西要喫完,喫完飯要說「謝謝,我喫飽了!(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等等。站着喫東西或者邊走邊喫,屬於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
用餐時姿勢:手肘、腰、膝蓋都擺成直角90度
除了在街道等公共場所喫東西會讓人覺得沒禮貌以外,其實還有其他幾個理由。比如,邊走邊喫會弄髒街道,可能會不小心把食物撒落到別人身上等等。另外,從日本文化中很受重視的美學角度出發,站在街邊喫東西很難讓人認爲是優雅的行為。看到的人甚至會覺得很不成體統。「みっともない(不成體統;沒規矩)」這個日語,有多種含義,但最經常用的是「看都不想看」。對於旁邊經過的人而言,他可能會感覺「別人喫東西這個行為本來不是自己想看到的,不想看卻進入了自己的視線,所以感覺很不好,但凡能避開可能連一眼都不想看」。
雖然有一點跑題,筆者想到自己小時候在中國,經常能看見有一些人穿着睡衣就走在大街上,還有一些男人光着膀子在附近休耕地什麼的。在日本有時會看到在電車裏的化妝也一樣,若是被問到爲什麼不能這樣做的時候,確實有難以回答的部分,但真正的理由是不說出口的「不成體統」吧。
日本東急電鐵的廣告「但是,有時是不成體統的」
言歸正傳,那麼,像開頭說到的那位中國人媽媽那樣,如果出門在外,肚子剛好餓了該怎麼辦呢。大多數日本人一定不會在公共場所開喫,而是會去比較個人、比較私密的地方去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去咖啡店或者餐廳。這樣做的人應該是最多的。如果是想快速簡單解決的話,可以在便利店或超級市場買完,坐在旁邊附設的休息場所喫。也有的買完之後拿到自己車裏喫的。
這裏說的休息場所,也就是說買完東西可以在店内喫的場所。在商店設置的飲食場所喫東西應該是最沒有違和感的地方。只是,喫的食品限定是在那個商店買的東西,外帶的食品,或者是什麼都不買,然後長時間坐在那裏不消費,都屬於不太好的失禮行為。
在便利店買個飯糰和杯咖啡邊走邊喫自不用說,等電車的時候在月台上喫或者在電車内喫,會被認爲「不成體統」的可能性也很高。但若是喫東西的地點是公園的話,那就不太會有不當的感覺了。比如,幾個小孩和媽媽們在草原上鋪上墊子在那喫東西的話,反而是會令人感到舒服的場景,可是若在午餐時間,穿着工作服或西裝的男性一個人坐在公園裏喫飯的話,會覺得令人有點寂寞心酸。
在日本,經常可以聽到「大家都怎樣怎樣」這樣的話。這也許是因爲過去的日本既是島國又是農業文化,爲了生計,如果沒有周圍人的協作、配合進行勞作的話,很多事情是沒辦法完成的。所以,日本人至今都會特別在意周圍人的目光乃至社會的看法、社會要求的美德等等。周圍人稍有違反規矩或者稍有偏差規則,就會被周圍人說成是「村八分」而斷絕和他們的來往。(「村八分」是日本江戶時代,村民對違反村規的人家實行斷絕往來的制裁方式。) 現在人們談及日本人的時候,經常會說協調性好、有團隊精神、行動整齊劃一等等,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總之,在日本逛街的時候還是儘量避免邊走邊喫。爲什麼呢?就像諺語所說的「入鄉隨俗」,因爲在日本「大家都不這麼做」。
在日本的確很少見到邊走邊喫的人
文 照片 原田捷子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