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上)——第二人生的開始

2019年10月07日 社會教育

凡是來過日本的人都會覺得奇怪,年紀很大的人還在工作。縱橫日本旅遊團的大巴司機是年逾七十彬彬有禮的老紳士,勾着腰一路小跑地穿梭在餐館裏的服務員是奶奶輩的老婆婆,在都市夜幕中迎來送往的計程車司機的臉上都有着歲月留痕的銀絲和皺紋……。

爲什麼上了年紀還要工作

幹活能掙錢,這是不必多說的事情。因爲退休後的年金(退休金)還不到過去收入的一半,生活的基本開支卻不會因爲退休而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對任何一個層次的人來說,僅僅依靠年金的生活只能滿足不餓肚子的水平了。當完成了購房和孩子教育之後,爲了保證退休生活品質不下降,理財通常要把退休後的收支狀態納入計劃之中,目的就是退休後有一點年金之外的經濟來援填補生活開支的不足。

對於那些收入只夠生活的人來說,退休後繼續操作工作是生活所迫。也有人是爲了在還能工作的時候多積累一些養老儲蓄或有少許高消費的寬裕。此外,維持健康需要保持活動和與外界的交流,退休後適當工作也是爲了讓自己有外出的理由,得到健康和收入雙重效果,一石二鳥何樂不爲。

日本大多數行業的退休年齡是60歲。無論是奉職於政府機構還是企業,滿60歲的前一天,部門同仁們會有一個簡單的歡送儀式,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由此打上句號。

20多年前,日本開始實施退休金制度改革,目的是將給付年金開始時間從60歲推遲到65歲。這個程序以隔幾年遞增的方式逐漸提高領取年金的年齡,目前可以領取的年金年齡已經推遲至63歲,2030年將完全推遲到65歲。這樣如果60歲退休,直到領取年金之前的空白期都是零收入狀態。雖然多數企業和機構有義務對退休職工提供繼續操作工作的機會,但是報酬卻不能與正式僱傭時相提並論。不論金額多少,多數人退休後會透過某種方式謀一份有收入的事情。根據2015年國勢抽樣調查統計結果,以55歲還在工作的人口數量爲基準,不同年齡工作的人口比例如下表。

各年齢段在工作的人數比率

還在工作的人口比例
(50~54歲平均=100)

年齡

全體從業者

被僱傭者

55歲

100

100

57歲

98

96

59歲

93

89

60歲

89

84

65歲

67

57

70歲

43

32

80歲

18

11

85歲

10

9

出處:根據日本総務省統計局「平成27年國勢調査抽出速報集計結果」整理

從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人退休後還會工作到65歲;至於過了80歲還在工作,那多半是因爲興趣和工作融爲一體,他們因爲喜愛而繼續操作工作,因爲被需要而不必退出第一線,工作到身體不能動爲止是這類人的口頭禪。

在很多觀光景點能看到不少老年義工的身影,他們不需要爲生存而工作,爲了健康適當戶外活動和對他人有意的事情的快感讓他們樂此不疲。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是人們對退休後的嚮往,但是真正擁有充實滿足的退休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或者說達到這種狀態還需要經歷一段程序。

退休後的抑鬱

日本很少有老人帶孫子的現象,養育孩子的主角是孩子的父母。或者送幼稚園,或者母親退居家庭做全職主婦,無論是夫婦二人計劃性的選擇還是出於工作和育兒無法兩立的無奈,人們都不認爲孩子應該交給祖父母照顧。如果必要時能得到祖父母的相助,比如幼稚園接送、臨時加班或出差時祖父母可以照顧孩子,這樣的夫婦會感到十分幸運,也會受到周圍的羨慕。

正因爲沒有爲兒孫服務的負擔,人們退休之後的生活内容以自己爲中心。作爲長壽國家,退休之後被稱之爲第二人生,如何過好退休生活,這不僅僅是步入老年的個人問題,也是他們的家庭以及各地政府以及社區需要面對的問題。

日本退休者主要指男性而言。因爲多數女性在生孩子期間會中斷工作經歷或改變工作内容,加上養育孩子成爲母親的程序中與老師和與其他家長打交道,帶孩子參與諸多活動等,這些都讓女性們具有了適變環境和交往的能力,她們也不會爲時間多出來而感到無所適從。

而上班族先生們的狀況就大不一樣了。他們一直是處於被束縛和被追趕的狀態,工作時代被任務追趕,成家之後被家庭頂樑柱的責任追趕,他們唯一熟悉的事情就是工作。過了60歲生日,不必爲了工作早出晚歸,不用考慮兒女的學費和前途,擺脫了所有責任和義務,迎來了生命中最自由最輕鬆的時光。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平日上午的咖啡店總是坐滿了退休老人,悠閒地品着咖啡,翻看報刊雜誌是很多人感受幸福的時間。事實上,不少人享受了3天無所事事之後開始抱怨「退休生活的乏味」, 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讓這些職業戰士都成了沒有興趣愛好、不會享受閒暇、不會工作之外的攀談、不會分擔家務、生活自理也不會的人,夫妻兩人24小時在一起的狀態讓雙方都感到不自在。爲了逃避這種尷尬,也爲了少給夫人添堵,許多人會想到外出。

去圖書館,他們又會因「該讀什麼書」而困惑;他們想擁有某種愛好,又不知如何開始。「今後的日子怎麼過」這個過去沒有想到的問題讓很多人鬱悶;有人或許還在懷念曾經的榮耀,也有人還在爲以往的經驗和自信無用武之地而耿耿於懷,更有人失去權位的同時也失去了曾經前呼後擁的優越感——鬱悶和抑鬱來自於內心和現實狀態的不一致,他們沒有對角色轉換做好準備。

實際上,多數人的這種狀態持續得不會太久,很多人以旅遊、健身、專心於興趣愛好、在新的崗位工作等方式填補空閒,在這個程序中又發現了新事情,活動範圍和交友層面的拓寬讓他們的生活樂趣目不暇接。不過,真正達到這種狀態的人還只是少數,這正是日本社會還在努力改善的事情。

生活因爲有了目標而充實

許多剛退休的人不願意說「已經老了」,而是期待新的開始。享接受者育運動,重拾或開始興趣愛好,以從零開始的態度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即使重新被僱用,擇業中會多一些任性和挑剔。退休不是結束,是第二次人生的開始。許多人退休前都憧憬着退休後的自由自在,它並不意味着什麼都不做,而是運用終於到手的自由重新設計第二人生。

有很多人退休後開始學習外語,喜歡漢語的日本老人不少。愛知縣的一個日中友好協會每年暑假組織會員去北京第二外語學院學習中文已經12年了,每次都會有10多名老人興高采烈地在北京二外待上兩週或一個月。這羣老頭兒老太太經常會被中國人好奇「這麼大的年齡還留學?」。他們中間很多人學中文多年,中國也去了十多次,他們學習中文不是爲了達到翻譯水平,也不是爲了做什麼事情,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學習程序中瞭解中國文化,結識中國朋友,享受着體驗異文化中才能有的感悟和樂趣。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2019年8月在北京二外留學上課時的情景(日中友好協會愛知縣連合會提供)

一位名叫岸野的女士快70歲了,她說已經獲得了9個北京二外學習結業證。每年同去的夥伴以前有80多歲的男性,最近60多70多歲的居多。每年他們都會與二外的日語系老師學生有密切交往,中國的年輕朋友越來越多。岸野每次去北京就像回老家一樣開心,她擔心最終會因爲健康和家庭的終極因數不能再去北京留學,她希望這一天來得不要太早。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北京二外漢語老師授予岸野女士漢語結業憑證(岸野昌子提供)

還有這樣一羣老人,他們年輕時都是市交通局的同仁,有公車大巴司機、售票員和文職人員。在職時彼此關係不錯,退休前他們組成了一個定期活動的群體,内容是每季度自費發行一個大家投稿的小冊子《一頁隨筆》。每篇文章侷限在一頁之内,每個人提交作品1~3篇。每次文章命題是從大家關心的話題中選出一個主題,或是時事,或是生活,或是社會等。每人圍繞題目在500字以内敘述一種觀點或一段經歷。定期聚會時大家相互點評,不是評價文章水平,而是分享他人的經歷和想法。他們每年還會相約一次出遊,在風景宜人的旅館暢懷到深夜,此時夫人們也相伴左右。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正在編輯裝訂途中的散文集

大家平等分擔《一頁隨筆》的編輯裝訂工作。被輪班的人彙集所有人的文章影印,設計封面後按照每人5冊的數量裝訂好郵寄給大家。這個活動成爲他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延續至今,也因爲這個活動大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現在年齡最小的成員也過了80歲,82期《一頁隨筆》載滿了每個人20多年對人生世間的回顧和抒懷,也佈滿了他們走向老年的歲月足跡。

《一頁隨筆》成員中有位姓森田的先生,年幼時因爲家境貧寒而沒能讀完高中,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他畢生喜歡讀書。他從最底層的體力勞動努力奮鬥,最終成爲一名公車司機。他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藏書室。退休後他首先做的就是用退休金買下家宅邊上的一塊空地,在那裏建造了一個小書庫,把自己讀過的2萬多冊書都分類排列在書架上。他說瀏覽這些書名就能想起人生經歷的道路和思想變化的程序。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森田的書庫

他的家在一個有山水的小城,他嚮往着擁有自己的「世外桃源」並過上晴耕雨讀的生活。在他年過七十的時候,從鄰居那裏買下泡沫經濟時購置而未開發的土地。花果和地景樹木相間,四季蔬菜不斷,在依河而立的高臺上憑欄觀賞山水相映的自然景色,在‘桃源鄉’一角的浴池中遙看明月當空。

隨着年齡的增加,森田的聽力嚴重下降,妻子因阿茲海默症而越來越離不開他的相伴。外出與他人的交流逐漸成爲負擔,他不得不退出同伴們的活動,真正過上了在桃源鄉晴耕雨讀的生活。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日本人退休後都幹啥 ——第二人生的開始

森田(前者)和他的桃源鄉

在日本,很多男性退休後熱衷於庭院花草或家庭菜園。即使在大城市,開車半小時範圍的出租菜地吸引着從工作第一線退下來的人們。把汗水流在土壤裏,從植物的成長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和收穫的喜悅,他們也由此擁有了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生活節奏和人際關係。

下一期將介紹行政機構對老年群體活動的扶植和在文化設施裏生機勃勃的老年群體。

文/照片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