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出生於1931年,今年90歲,4月6日仙逝。
母親在二戰前後就讀於女校,畢業後進入當時自家經營的郵局工作,據說還做過電話術接線員。23歲時嫁給當公務員的父親,育有2男1女,婚後一直操持家務種茶種菜。
作爲長子,我一直待在母親身邊。父親53歲就去世了,之後40年來母親始終獨自務農,同時也有很多興趣愛好和朋友。尤其是加入了本地一個名爲「野花會」的讀書會,經常讀書寫讀後感或者與讀書會的成員一起去旅行,總之非常熱愛讀書。
母親晩年聽說自己生活的牧之原市要建新圖書館時,就表示「建成後想去圖書館看一看,還想爲圖書館捐書」。
牧之原市的新圖書館名爲圖書交流館「IKOTTO」,在母親的葬禮結束後的第10天,也就是4月19日正式開館。母親既沒能親眼看到新的圖書館落成,也沒能完成捐書的願望,但「爲圖書館捐書」的願望後來以「遺贈」錢款的方式實施了,現在母親捐款購買的圖書應該已經擺到了圖書館的書架上了。
母親「爲圖書館捐書」的遺願得以實施
牧之原市此前只有一座小型圖書館,作爲市民的社會教育活動,一直積極開展講故事或圖書館義工活動,大家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建設一座新型圖書館。
我當市長時曾研究過能否利用市政府等公共設施的閒置空間建造圖書館,也研究過利用民間設施的閒置空間,但都未能實施。
現在的杉本市長上任後,在設施所有者的建議下,決定有效利用購物中心裏的閒置店鋪,將其作爲與民間共用的綜合設施,建設圖書館。
這座新圖書館被定位爲市中心的活動基地,主要目的是以書籍爲工具進行人員和資訊的交流,因此被命名爲「圖書交流館」。
新建的圖書館——圖書交流館「IKOTTO」,位於綜合設施MilkyWay Square内
這個擁有4萬冊藏書和80個座位的小型圖書館在政府的地區振興補貼的支援下,於今年1月完成了改造。
沒有門的寬闊入口
圖書館從建成到開館只用了很短的時間,有很多市民義工和初高中生自發趕來幫忙做書籍的消毒、搬運及上架等開館準備工作。這在今後將成爲「市民打造的圖書交流館」的強大力量。
這個設施的特點是,採用圖書館與民間設施之間沒有邊界(沒有牆壁)的結構,任何人都可以便利訪問。另外,館内全天候播放音樂,大家可以在交流和談話區交談,還可以自帶飲品。此外還設置了兒童區,有專門的空間供媽媽們爲孩子讀書,還有能確保全靜空間的學習室等,就像酒店的休息區一樣,採用了讓每個進館的人都感到舒適自在的設計。
裸露的鋼筋骨架設計給人一種覺得不像圖書館的新穎感覺
另外,這座圖書館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人們透過書籍學習知識,大家還可以在這裏結識朋友或者享受個人時光等,作爲屬於自己的空間利用。因此,圖書交流館入駐的設施内還有咖啡館、攀巖館、出租廚房和出租腳踏車等。此外還可以在寬闊的出租空間舉辦各種活動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企業(40家)作爲週刊和月刊的雜誌贊助者與圖書交流館開展合作。
兒童閱讀區
自4月19日圖書交流館開館以來,相對於一年迎接5萬名讀者(原圖書館爲1.2萬人)的年度目標,第一個月就迎來了2.5萬人,取得了開門紅。
雖然設施獨具特色,與原來的小圖書館相比更方便進入和利用,但與周邊市町的圖書館藏書量相比,4萬冊藏書還是太少了。然而,市沒有辦法確保採購新書的資金。因此,我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建議,可以利用類似我母親這次的「遺贈」錢款的方式來增加圖書。
遺贈是指去世後仍留有財產時,可將其中的一部分(小額亦可)捐出去的方法。這是一種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託付給未來社會或子孫的、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新型社會貢獻。
日本人認爲捐贈是有錢人做的事。實際上,雖然不是有錢人,捐贈數額也不大,但每個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捐過很多次款。紅羽毛募捐、年底互助募捐,以及地面震動和海嘯等全國性的災害都能募集到很多善款。尤其是之前的東日本大地面震動,包括海外在内,收到了大量捐贈物資。另外,日本紅十字會、日本財團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大型社會公益組織也一直在透過大規模的宣傳募集開展公益活動的捐款。除此之外,雖然性質可能稍有不同,我們在寺院和神社許願時也會捐贈香火錢。
雜誌由企業贊助商提供
最近很流行衆籌。比如,在公園裏種鬱金香的資金不足時,市政就選擇了衆籌100萬日元的方式。開出的條件包括向捐款者贈送入場券,把捐款人的名字展示出來等。於是,贊成這種方式的市民紛紛捐款,金額包括5千日元、1萬日元或3萬日元不等,但積少成多,最後募集到了總額遠遠超過預期的資金。考慮到不用捐太多就行,於是喜歡這座公園、喜歡鬱金香、可以共用這片風景的人紛紛參與了衆籌(大家都很開心)。
同樣的想法也適用於圖書捐贈,一般市民認爲,「圖書館是政府營運的,用我們交的稅購書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如果突然聽到捐贈的請求,很多人會感到詫異。此時可以這樣想,「如果能用我捐的錢買我喜歡的書供大家閱讀,那將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而且,也不用再擔心老了以後的事,也就是說,可以考慮在自己去世後,將留下的遺產中的一部分用於爲圖書館購買藏書。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這種想法告訴熟悉的圖書館館長或者關係要好的管理員,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遺贈會變成現實,但肯定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據說日本老年人持有的資產約爲年輕人的8倍。隨着壽命的延長,出於對老年生活的擔心,人們即使想爲社會做貢獻,也不敢隨意用錢,但最後的結果就是資產從90歲的父母手中轉入70歲的兒子手中,今後資產的流通將越來越多地僅侷限於老年人之間,變成不流動的金融資產,也變相加劇了年輕人的貧困。
經過此次向圖書館「遺贈」錢款,我覺得即使只是一筆小錢,母親也將其作爲「自己想做的事」和「想傳達給子孫的心意」留在了世上,而這也將成爲子孫後代的驕傲。希望這種貼心的「遺贈」觀念能廣爲普及。
不過由於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實施「死後捐贈」,所以我先做了雜誌的年度贊助人。這間圖書交流館距離富士山靜岡機場只有20分鐘車程,疫情結束後歡迎大家光臨!我很願意在這裏恭候大家。
文:西原茂樹,MIJBC理事長
翻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