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蔣」述日本:日本的「貧困人口」是真的貧困嗎?

2019年02月22日 衣食住行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常常被自己和其他國家媒體揪住「貧困率」不放。儘管日本媒體「唱衰」日本貧困率達到了15.6%,平均每6到7人中就有1人處於貧窮線下。但是,在日本生活的人卻普遍對此沒有實際感受。

這首先是因爲貧困分爲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而日本所提到的15.6%的貧困率,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爲的絕對貧困率。絕對貧困率是指收入無法購買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所需的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的群體佔全國人口的比例。2015年,世界銀行將絕對貧窮線設置爲1天收入達不到1.9美元(約合190日元)。

「蔣」述日本:日本的「貧困人口」是真的貧困嗎?

在日本,便利店、餐飲店的多數崗位兼職1小時的收入在800-1000日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天只要工作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超過絕對貧窮線。如今,日本的「求人倍率」已經達到歷史新高,失業率也處於低位,只要願意工作就不會處於絕對貧困狀態。當然,絕對貧困率一般是發展中國家所討論的話題,如果把絕對貧困率作爲追求,並不符合日本社會實際情況。

相對貧困展示的不是一個國家貧困人口的多少,而是展示社會收入差距的一個指標。根據OECD的指標,相對貧困率指的是等價可支配收入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中位數的家庭成員,爲相對貧困群體。2015年,日本全國年收入的中位數在245萬日元,因此相對貧困人口就是年收入在122.5萬日元以下,月收入在10.2萬日元以下的群體。正是這個群體在日本的比例爲15.6%。

相對貧困率強調的不再是最基礎的生活所需,但卻因爲有限的收入侷限了人在溫飽基礎上的隊形變換潛力,也因爲長期捉襟見肘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消沉而長期在社會中被關注。對於兒童來說,長期感受不到安神的生活狀況會讓他們失去繼續操作學習和深造的想法,從而更容易走上「低學歷、低收入」的人生道路,如果他們還會選擇結婚生子的話,後代也很可能重複同樣的軌跡,成爲一個循環。

「蔣」述日本:日本的「貧困人口」是真的貧困嗎?

一般而言,正常的雙薪家庭能夠擺脫這一命運。一個三口之家,哪怕父母是非正式職員,只是在最普通的崗位工作,每年的收入也可以超過相對貧窮線。因此,相對貧困中一個非常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身母親家庭。日本政府目前也在提出爲單親家庭提供更多的補助,以幫助這個群體更好地生活。此外,教育無償化等政策的不斷推進,也將進一步減輕這個群體的經濟壓力。

所以,即使在日本媒體報導「貧困」時,一般也理解爲「相對貧困」而非「絕對貧困」。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相對貧困率達到了15.6%,但是,日本NHK的調查也同樣顯示,日本社會中認爲「幸福」的人比例達到了92%。在探討這一對比時,日本一雜誌提到了一點:地位財產和非地位財產。

地位財產和非地位財產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的兩個基準。地位財產指年收入、社會地位、房、車等能夠輕易與他人相比較的財產。非地位財產指健康、親情、友誼、愛情等肉眼不可見,難與他人相比較的財產。相較於從擁有大量地位財產而獲得的幸福,非地位財產帶來的幸福有更長久的特徵。因此,不論地位財產多少,幸福度高的人往往都是重視非地位財產的人。

相對貧困是一種現實處境。許多人認爲這羣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狀況下之時,他們或許更注重自己和親人、朋友、愛人之間的關係,對於外界如何看待自己,對於他人地位財產的豐厚沒有過多的嫉妒,這才有了92%的幸福比例。

日本社會中還有很多人爲相對弱勢群體呼籲,這也是能夠不斷進步的終極因數之一。但如果以看笑話的心態看待日本的「相對貧困率」,我們可能選錯物件了。

供稿 蔣豐
編輯修改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