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免疫力差,經常生病。筆者有兩個男孩,3歲之前,發燒感冒就不用說了,經常傳染一些但凡是孩子都會得的傳染病。兩個孩子在1歲和3歲的時候還分別住院一週左右,期間筆者一直陪着。現在回想起來,對管理孩子身體健康而言有兩件物品非常有用,在這裏想爲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件物品是「用藥手賬」。簡單來說就是,記錄自己所服用藥物資訊的筆記。
照片1:各種圖案的用藥手賬
在日本,用藥手賬主要由藥房等免費發放或銷售。據說最早始於1990年代,1995年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面震動後,其重要性得到身份鑑定,由此得以廣泛利用。
對於在地面震動中受災的老人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爲其提供長期服用的藥物,但經常發生找不到就診記錄等的情況,以及患者不清楚自己平時所服藥物的詳細資訊而無法告訴醫學家自己需要什麼藥的情況。在日本,當災害發生時,如果有用藥手賬,作爲特例有時無需醫學家的處方箋就可以到藥房買藥,用藥手賬的作用再次被身份鑑定並逐步推廣。
從爲災害做準備的角度來說用藥手賬很有必要,平時可用來管理自己的患者病史和健康狀況。就這一意義而言,不僅是成年人、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日本很多兒童等也在使用用藥手賬。
筆者家所有家庭成員都有用藥手賬。筆者沒有慢性病和花粉症等過敏症,因此現在上面只記錄了因感冒前去就診時醫學家給開的處方藥資訊,同仁還記錄着懷孕期間婦產科給開的長期服用藥物資訊,所以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就很有用。
較之於自己的用藥手賬,更經常使用的是孩子的用藥手賬。孩子從出生時就開始使用,現在孩子5歲已經用了4本了。孩子的用藥手賬除患者病史管理外還可記錄成長曆程。如上所述,筆者的孩子在3歲時曾住院1周左右,當時就帶了過去的用藥手賬,向醫學家介紹了之前的患者病史。查看用藥手賬的記錄能找到父母已經不記得的事,而且可以準確地告訴醫學家上面記錄的資訊。
另外,帶着孩子們回中國時,用藥手賬也會發揮作用。幸運的是孩子在中國期間沒生病,沒有去過中國的醫院。但筆者還是把用藥手賬帶到了中國,以便萬一孩子生病可以告訴中國的醫學家孩子以前曾經服用過的藥物。作爲父母,隨身攜帶用藥手賬能稍微減輕當孩子生病時的不安。
照片2:用藥手賬的一頁。在藥房買藥時拿出用藥手賬的話,醫師會幫助貼上印有藥物詳細資訊的貼紙。
另一件物品是身體不適或發燒時等使用的「病徵觀察記錄」。日本要求測量體溫的情況非常多。除了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等非常時期外,平時大人需要量體溫的情況是到醫院就診時、住院時,或者身體感到不適時。而孩子無法像大人那樣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變化,因此大多時候需要每天量體溫。上保育園時,家長與保育園之間的交握工具有交握筆記,需要在上面記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的體溫。在保育園期間,保育員每3個小時爲孩子量一次體溫,並記錄到筆記上,透過這種方式來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態變化。上小學以後,在有游泳課的夏季,學校會爲每個家庭發放游泳卡,需要在上面記錄孩子每天早上的體溫和能否參加游泳課。
照片3:保育園的交握筆記。透過在固定時間測量體溫來應答孩子的健康狀態。
孩子發燒到醫院就診時,醫學家會建議家長利用「病徵觀察記錄」等記錄並觀察體溫。記錄發燒後的體溫變化,到醫院就診時可以幫助家長介紹孩子的情況,還有助於縮短介紹時間。筆者基本沒經歷過大人發燒去醫院時醫學家給發這種記錄表的情況,但做好記錄對大人應該也有用。
照片4:病徵觀察記錄用紙。除了測量體溫的日期和時間外,還設置了可以記錄是否服藥、咳嗽、呼吸音、流鼻涕等病徵以及大便狀態的記錄欄。
上述「用藥手賬」和「病徵觀察記錄」最近二者都推進了電子化,預計客戶會進一步擴大。不過,即便如此,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人覺得記錄這項作業太麻煩。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治病,重要的是先了解它。因此,瞭解自己平時的體溫、自己的病史和過敏以及服用的藥物名稱,並將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狀況和用藥資訊作爲「能與醫學家和家人等共用的記錄」,而非「自己一個人的記憶」進行管理非常重要。
日文/照片 原田捷子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