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減災避難訓練
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早上8點,筆者住地的上空迴盪着警報聲和高音喇叭的通知,公寓裏各家的警報裏也傳來急促的呼叫:「這是演習,這是演習。剛剛感受到強烈晃動!請注意安全,開啟電視和收音機,大家自行收集相關資訊。請應答爐火是否關上,家人是否安全。請把‘磁貼告知牌’或‘安全應答牌’掛在門外。」
此時,無論樓房公寓還是一戶建平房,名古屋市熱田區的社區居民們都把事先預備好的「安全應答牌」掛在自家門口。居民小組長應答轄區各戶掛出來的應答牌戶數並上報統計結果。如此層層上傳,全區的統計結果彙總到熱田區政府——這是今年名古屋市熱田區(居民33,861戶、人口66,923人)統一實施的防災訓練。
各家門口的「無事」(安全)掛牌和告知貼牌
9月1日被定爲日本的「防災日」, 每年這天或之後的幾天裏,日本全國各地都會針對預想的災害進行疏散演習和救護訓練。一般來說是公司、社區自行實施,很少有大規模的形式。筆者所在的熱田區居民早在今年8月初就收到「今年全區統一實施防災訓練」的通知和相關宣傳資料,資料中還夾着一張訓練時需要使用的「安全應答牌」。
來自名古屋市熱田區政府(左)和筆者居住公寓管理委員會(右)的通知
通知裏詳細說明了居民參加訓練的方法——在演習這天早上8點把「安全應答牌」掛到門口外面的手柄上。
安全應答牌。右側文字是應答牌正反面的内容概要(筆者翻譯)
活動内容十分簡單,不必出門,也不必接觸他人,不必擔心疫情。爲了讓居民瞭解、理解並參與這個活動,不同形式的宣傳資料不僅在區官網和公共機構廣而告之,還先後幾次分發到每個家庭。
名古屋市熱田區政府發行圖文並茂的宣傳資料,說明防災訓練的意義和方法。右側文字是傳單内容的中文(筆者翻譯)
筆者家今年因輪值成爲本樓層居民小組長,訓練當天負責登記和報告本樓層住戶掛牌情況。對於當天應該做哪些事情,公寓管理委員會發來的登記/統計表格和操作說明上寫得很清楚。一個全區規模組萬戶居民參加的演習活動,就這樣靜悄悄地上傳下達和實施。
爲什麼要掛「安全應答牌」?
其實早在多年前東日本大地面震動發生之後,筆者所在公寓就爲了加強防災避難措施,特意定製了「磁貼告知牌」發給所有住戶,並建議將此貼在大門内側,以便萬一需要時可以立即拿出去貼在門口。
貼在門内側的告知磁貼牌(右側爲筆者翻譯)
磁貼牌與安全應答牌的作用異曲同工:不需要見面和對話就能對房屋裏面的安危狀況一目瞭然;提醒居民在地面震動後外出避難前要關掉電流源總閘和自來水開關。磁貼牌還有告知避難去向和留言,方便必要時尋找和聯繫。
幾年過去了,平安無事應該說是一種幸運,門上磁貼牌的存在也幾乎被忘記。當電視報導某地災害時,我們也會擔心如果發生在名古屋,緊張慌亂中的居民是否想得起將這個磁貼牌貼到門外?告知内容是否能起到切實的作用?
爲了瞭解熱田區這項活動的來龍去脈,筆者以區民的身份事前打電話術給區消防署,負責這項活動的工作人員似乎十分期待區民的諮詢,對筆者的提問進行了以下的詳細說明。
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面震動的教訓告訴我們,災害發生後,受災者的自助和近鄰互助是提高生命救助率最有效的途徑。因爲發生大範圍的災難時,大約80%受傷或被壓埋者的獲救來自於附近居民的行動。建築物倒塌、道路塌陷、橋樑斷裂、施救者手和設備不足等狀況都會出現,據專家研究預測,需要救援的3.5萬人中,2.7萬人將是被鄰居救出,而消防部門、警察和自衛隊可救出大約8000人。
因此,讓市民瞭解到「等到消防隊到來的時候已經爲時已晚!構築社區人們能互相幫助的環境很重要!」,這也是平時防災工作的一部分。熱田區正是想透過這次活動,首先讓全體區民體驗鄰里應答安危的程序,同時也讓熱田區的救助體制接受一次檢驗,爲災難發生後儘快地把握區民的狀況並切實地組織救援積累經驗。發給居民的資料資訊中很多是加強區民防災意識的内容,避難訓練也是爲了促進鄰里間的來往,以便在災害發生時鄰居們因打過交道而可以自然相互幫助。
宣傳單中的資訊:阪神大地面震動的教訓
宣傳單上的資訊:災害發生後鄰里救助場景(中文爲筆者翻譯)
自去年新冠疫情發生後,每年的防災避難訓練存在「密切接觸」和「密集聚集」的問題,爲了在疫情時期也能實施防災避難訓練,今年我們挑選了去年一個社區實施的方案向全區推廣。在名古屋市,我們是第一個嘗試全區統一使用「安全應答牌」演習的行行政區。
我們希望透過這項活動,加強區民「首先確保自己的安全,在有餘力時查看和幫助鄰居」的意識,以便在災害發生還來不及得到公共救助時,透過平時建立的鄰里圈子提高生命救助可能性,減量受災、共度難關。
當筆者因詢問佔用了對方很多時間表示歉意時,電話術那頭的消防署員卻一個勁地表示感謝,說與區民談論防災減災,這是他們平時的本職工作。
「天然災害在被忘記時而至」
今年年初,筆者在神戶採訪時,參觀了爲紀念1995年阪神大地面震動而建立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這個設施除了讓人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地面震動發生時的場景,學習一些防災逃難的知識之外,還致力於將大地面震動的經驗教訓傳承於後世。
展館一角展示「生死分歧點」
「人與防災未來中心」活躍着一羣親歷了地面震動災害的老年義工。一位小學退休教師把他和他的學生及家人在受災最嚴重地區的種種經歷做成大圖片集便於向參觀者介紹。這種面對面的講述和一問一答讓人印象深刻。
義工介紹他和他的學生的受災抗災經歷
當筆者被告知最嚴重的受災地區被救助隊(自衛隊、急救隊)救出的人命只佔2% 時,難以置信的驚訝大概與所有來訪者相同。義工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這裏聽到救護車的鳴笛已經是地面震動47小時之後!地面震動發生後,居民們首先是應答自己的安全,然後救助家人,之後就會想到熟人、鄰居的安危。在遲遲得不到外來救助時,我們除了相互救助沒有其它辦法。那些平時不來往的人,關係不好的人一時也不會被想起,只有等到統計人數是才會發現少了某個人,被救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所以平時搞好鄰里關係非常重要。
阪神大地面震動的教訓讓日本一直以來的防災意識逐漸朝「防災減災」方向轉化,現在日本各地的防災避難訓練的很多内容都是吸取了阪神大地面震動和東日本大地面震動的教訓不斷完善而成的。
「天然災害在被忘記時而至」這句話是上個世紀20年代一位日本科學家的名言,在日本廣爲人知。這位科學家在1934年還指出:「我們應該充分意識到天然災害造成的破壞程度會隨着文明的進步而增加。本來應該在平時採取預防措施,但這往往很難做到。其終極因數在於這種天然災害很少發生,當這種災難被人類忘卻時,便會重蹈覆轍」。
接受這種告誡,日本一直在推進各種防災減災措施,其中之一是製作詳細的全國「災害預測地圖」——是一種預測天然災害造成的破壞並描繪出破壞程度的地圖。根據地形地形特點,在地圖上顯示預測的受災地區、疏散路綫和疏散地點等防災地理資訊以及緊急避難場所的位置。透過使用災害預測地圖,居民能瞭解自己居住地區有哪些危險,比如對可能發生的大地面震動,自己所在地區的地震規模,暴雨季節有可能被淹沒的深度等,指導人們發生災害時快速準確地進行疏散,避免遭受次生災害,對減量災害造成的有效能損失極爲有效。
筆者社區的「受災預測地圖」和受災後的狀況,應該採取的行動。右側文字說明(筆者翻譯)
樓層組長登記各戶掛牌情況
筆者公寓的自治管理委員會在演習開始10分鐘後收集了各樓層的統計結果。大多數住戶除了掛出這次活動的「安全應答掛牌」之外,還貼出了本公寓特製的「磁貼告知牌」。理事們將對這次演習活動的狀況和效果進行總結反省,上報給區政府。不久之後,全區居民都將會透過熱田區公報瞭解到這次活動的實施情況,本公寓的住戶還將透過公寓管理委員會的報告瞭解自己居住環境的鄰里意識和行動狀況。
對小區居民來說,一個只需要把牌子掛在門口的簡單配合帶來的效果是警鐘長鳴,這就是日本社會每年定期防災避難訓練的意義所在。
文 歐陽蔚怡【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圖 除特別標註外,均爲筆者拍攝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