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集市和廟會,人們是否會聯想到鄉鎮趕集和傳統節日的廟會?聽說名古屋幾個寺院的「緣日市」很有名,近日便去了其中兩個。它們既有集市的性質,也有廟會的特點,因爲地點都在佛教寺院裏面並與宗教活動關聯,所以暫且都稱之爲廟會。
日泰寺的廟會
在名古屋市東部有一個「日泰寺」,建於1904年的明治年代,從歷史角度來說不算太古老。但它是日本佛教十多個宗派共同建立的寺院,因此成爲日本唯一跨越宗派的佛教寺院。每月21日定爲與日本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弘法大師的結緣之日,多以很多信者會在這天前來燒香、拜佛、聽法師講佛,加上寺院廣場以及通往寺院沿途擠滿了各種商業小攤,平日寂靜的寺院内外從早上9點到傍晚都是人頭攢動,拜佛、購物和休耕地的人們構成了「緣日市」的風景,這就是日泰寺的廟會。
日泰寺山門前
今年的11月21日剛好是週日, 日泰寺「緣日市」便成爲一些名古屋市民週末的好去處,11月的廟會總是一派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人來客往生意紅火的景象。從捷運站出口到寺院500多米的道路兩邊,日常用品、各種食材和小喫的臨時攤位構成了這爲時一天的傳統商業街。
進了寺院的山門,眼前便是一片開闊的廣場。前不久的一個普通日子,筆者剛來過這裏。那時只能偶爾看到幾位老年人默默走向佛堂,拜完之後又靜靜離開,此番情景當時還讓我感嘆「喧囂的城市之中,寺院真是一方讓靈魂休息的淨土」。
日泰寺的佛堂與五重塔,平常日子裏鮮有信徒香客
而廟會這天,廣場被一輛輛大貨車和搭起的各種帳篷填滿,蔬菜、水果、魚類海鮮、加工食品大排檔式的一面鋪開。超級市場的商品論個出售,這裏的商品按堆標價;簡易包裝的食材體積很多是超級市場的2、3倍之多,還有很多未在市場流通的特色食品和外地的海產乾貨。
廟會日的日泰寺廣場
廟會日日泰寺山門外道路上的小攤
來日泰寺的人們過了山門一般是先徑直走向佛堂,燒過香拜過佛之後才去熙熙攘攘的廟會,到不同攤位上選購商品。
人們一般先在佛堂前排隊拜佛,然後離開前往廟會攤點
品種繁多的貨攤
人羣中上了年紀的老人居多,他們購物並不衝動,一番左看右看之後才確定該買的商品。那些老人們購物結束也不馬上離去,而是買些小喫和身邊左右的人一起網路聊天系統,或坐進小喫攤上要一碗湯麪或一兩串燒烤,細嚼慢嚥地品味一番才慢悠悠地拎着貨物袋或揹着雙肩包走出山門。家長給孩子買了小喫會在廣場的一角休息,烤魚、肉串、火腿腸和飯糰的味道以及眼前的光景相信會成爲孩子們兒童期的美好記憶。
廟會上的簡易小喫攤
在山門下歇息的人們
如果說與超級市場和購物中心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廟會的商品多半是產地或生產者的直銷。攤主中很多是以此爲生的流動擺攤專業戶,他們一年四季輾轉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廟會。因此除了當地產品,也有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土特產。新鮮、量多、便宜的蔬菜和水果,攤主與客人的有說有笑的交流,生意程序中充滿濃厚的人情味,這些都是超級市場和現代商業設施所沒有的景象。人們在這裏能夠感受到快樂,傳統廟會也因此在現代化都市裏得以保留着一席之地。
往年傳統的銷售方式
參拜神社和寺院的人們
在日泰寺周圍有大大小小幾十個供奉着佛的地方,有些信者把拜完附近所有的佛作爲緣日的目標。從寺院出來的人們在通往捷運站途中順路參拜幾個小寺廟和佛像,上一炷香,對着佛像拜一拜,了結與佛結緣的心願。
沿途的寺廟和佛像
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太太花一個多小時專程來趕廟會。她說,這個廟會的歷史已久,廣爲人知。過去她會買很多東西,現在一個人過日子,需要的東西少了,但仍然每月照來不誤。她說,這裏的很多老人和她一樣,既背不動太多的東西,也喫不了太多的食物,購物並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喜歡這裏的氣氛。廟會還保留着過去的生活氣息,跟佛說說話,看看人來人往,與相遇者嘮嗑,這種開心讓平時交集機會不多的老人們期待着每個月21號的到來。
休息閒聊的老人
筆者詢問她跟佛都說些什麼,她說:「報告一下眼前的情況,感謝佛的關照」。也有人說,神社祭祀着神靈,參拜神社時會祈求神靈幫助實施某種願望。寺院供奉着亡靈,人們相信人死後成佛,在天界守望家人。因此參拜寺院與佛對話就是與祖先和故人對話,一般都是報告現在的狀況,感謝佛的護佑。
每個寺廟都拜一拜
對於日本的廟會和人們的祈願去處,筆者請教了一位地處山區寺院的法師。他說神社代表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寺院代表從中國傳來的佛教,日本大多數國民去神社也去寺院。人們相信神道教的神靈分工各有不同,比如學業通達、家人安全、生意順暢、戀愛有成、早生貴子等都有各自靈驗的神社,而寺院沒有分工,觀音菩薩普渡天下衆生。
寺廟和神社遍佈日本的城鄉,即便在都會,古老的寺廟和神社也是數不勝數。很久遠的時代,伴隨着民間信仰活動,寺廟和神社成爲人們聚集的地方,在這裏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爲信徒服務的商業活動和娛樂活動,這就是廟會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廟會在宗教信仰活動中隊形變換和完善。
有了廟會,人們在寺廟和神社祭拜之後還能購物和美食,並觀看各種藝能表演,趕廟會成了過去人們生活中獲得物質滿足和精神快樂的社會習俗。最近幾十年,因爲社會經濟的隊形變換和人們生活方式以及商業形式的變化,很多地方的廟會都難以維繫,有幸生存下來的廟會也在形式上發生了改變,參拜神靈佛祖和週期性集市相結合成爲廟會的主要形式。
提供生活新理念新方式的廟會
在名古屋市中心有一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寺院廟會。
名古屋東別院
位於名古屋市中心的寺院「東別院」在疫情之前,每月28日的緣日曾經有名古屋市規模最大的早市廟會。2020年疫情之後,廟會被分散成三個小規模形式,於是就有了每月逢八(8日、18日、28日)從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廟會,並命名爲「東別院生活早市」。
進入山門便是廟會會場
即便一分爲三,每次早市的店鋪還是有上百家。據廟會實行委員會負責人飯尾裕光介紹,這個廟會始於2011年,當時要求攤位產品必須是手工製作。
東別院生活早市發起和管理人飯尾裕光
東日本大地面震動之後,人們擔心核輻射對農作物的影響,開始在意食材的來源和食品的生產製造程序。手工製作的特點是程序透明,能夠追溯到原料的生產地,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對話也有益於消費者瞭解商品原料和製作程序。儘管廟會開始的規模只有數十家,因爲廟會形式正好應和了當時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知名度和規模都快速增加。人們在這裏放心購買無農藥蔬菜、午餐便當熟食、麪包和熟化食品等甜食。東別院内遍佈各種小喫攤,從裝飾品、衣服等小物件到陶器器等日用品也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作爲名古屋市中心的廟會,我們在活動中向城市居民展示了讓生活變得豐富的各種形式和創意。
無農藥有機栽培的蔬菜
直銷農園加工咖啡
滿足上述特點的商品目前都是小規模生產和個體製造,每一個攤位的商品都不多但很精緻;多數攤主出售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商品。客人並不急於購買,而是在與攤主的溝通中瞭解商品的特點,製作方式,還能獲得有關商品的知識(健康知識或多功能使用方式),商品的安全感和可信賴度是這個廟會的品牌。
木製器皿
攤主自己燒製的陶器器
攤主自己手工製作的全棉服裝
左)向客人介紹製作點心時使用的材料 右)向客人說明茶葉栽培和加工特點
這裏的商品比超級市場的精緻講究,單價略高於超級市場。但從安全、個性化的商品特色和品味來看,比起同類商品的市場價格,客人會覺得這裏的價位略微便宜。凡是看上去健康安全、可口誘人的食品,客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聚集而來,甚至有些攤位還沒來得及支好,回頭客和因口碑慕名而來的人已在旁邊排起了長隊。
排隊購買看上去可口的甜品
廟會的客人多半是年輕人和中年人,女性佔據多數。她們對生活的要求注重品質和時代感,這裏的商品也敏感地反映了現代生活的理念和當下的流行和充滿靈動的創意。店主們與客人交流之後都會遞上一張小卡片,上面寫着自己的SNS網站,他們把在廟會相遇的客人延續到網上,透過SNS讓客人瞭解自己的經營理念和新的商品資訊,等到下一次廟會,客人還會再來。已有固定店鋪的攤主透過在這裏露面讓客人們接觸商品,一旦喜歡上,客人還會特意到店鋪,成爲回頭客。廟會的攤點上到處可以看到攤主與客人的交談,他們都彼此表示十分享受交流中獲得的刺激和啓發。
廟市裏有很多由汽車改裝而成的「小喫店鋪」,接近中午,每個店鋪前都有客人排隊,在各種小喫店鋪買些特色小喫也是趕廟會的樂趣。他們坐在樹下,曬着太陽,喫着點心或速食,滿意十足地享受休假的清閒。
儘管近年的網購對實體商店造成巨大衝擊,廟會卻在都會多種現代化商業模式的夾縫中以新舊不同形式生存並隊形變換。寺院神社也借廟會之際向來人傳播宗教思想,福慧衆生。廟會已經被各地當作觀光資源,外地遊客甚至外國遊客能夠在廟會中體驗地方文化特色,從廟會中看到當地市民歲月靜好的狀態和生活中的自然情緒表達。
文/照片(除標註外) 歐陽蔚怡【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