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高等研究院物質-細胞綜合系統研究基地(iCeMS)與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於國家化合物樣品庫(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功舉辦第一屆上海-京都化學論壇。
本次論壇的舉辦是京都大學在該校On-site Laboratory國際高水平聯合實驗室專案的框架下,對中日兩國間跨領域合作模式進行的一次成功探索。京都大學方面共有12名京都大學知名科學家,由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山子茂教授、iCeMS主任北川進教授率隊與會;復旦大學化學系、藥學院以及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技術學院也有12名高水平科學家參加了本次論壇。
京都大學iCeMS副主任/化學研究所上杉志成教授致開幕詞
論壇上,首先由京都大學iCeMS副主任/化學研究所上杉志成教授致開幕詞,隨後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派代表爲雙方參會人員介紹了支援國際合作的專案申請資訊,接下來雙方研究所・院系領導分別介紹了各自科研單位的基本狀況。
復旦大學化學系主任賀鶴勇教授介紹化學系
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山子茂教授
在此之後,論壇分成上海廳與京都廳兩個分論壇。在上海廳,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向上海的科學家介紹自己最新的科研課題;在京都廳,上海的科學家爲京都大學科學家分享自己的科研内容。每次報告之後,雙方均會展開專業且熱烈的討論。論壇結束之後,大家又在交流晚宴上以更爲輕鬆的模式繼續操作討論彼此關心的問題。
北川進教授與上海青年科學家的學術討論
緊張的會議過後,日方科學家於次日來到復旦大學,參觀了科研分析設備,就大型科研設備的營運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京都大學科學家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大樓前合影
京都大學是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共有6名日本科學家在京都大學工作期間獲得諾貝爾獎。另外,到目前爲止獲得諾貝爾獎的25名日本科學家(包括在美國工作的2名)中,有7名是京都大學培養出來的,與東京大學並列日本第一。京都大學的化學專業的高被引用論文數量與被引用數均排名日本第一。特別是iCeMS主任北川進教授成功合成了有微小孔的金屬與有機物質的化合物,論文《Functional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成爲該領域的開山之作,至今爲止被引用7877次之多。
目前,京都大學與復旦大學之間簽有校際合作協議,並且在這個框架下取得了豐碩的交流成果。2018年7月,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又與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簽署了院級交流協議。此次會議的組織者上杉志成教授表示,希望透過這種高水平草根合作來擴大京都大學與中國化學界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文 周少丹(JST中國研究與櫻花科技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