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歷史回望】振興科技重在「強大的國家意志」

2019年08月23日 科技交流

我是大約20年前首次訪問中國的,去了北京和上海。當時我就感覺今後日本必須與中國進行更加緊密地深入交流。

在推進中日科學技術交流的近20年中,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科學技術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快速隊形變換。

與中國結緣20年,主推兩國科教交流合作

我擔任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理事長時代,2002年就在北京開設了JST事務所,緊接着2006年又在JST内部成立了中國研究與櫻花科技中心。

設置這個中心有兩個目的,一是調查並瞭解中國的科學技術以及教育隊形變換水平;二是讓JST成爲一個平台,與中國各地的科技部門及大學緊密交流。爲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對中國的重大社會課題進行調查,出版了60多部調查報告,發送給日本各大政府機構以及中國研究專家,透過網路下載的有30多萬人次。每年在日本定期舉辦20多場中國問題研究會,邀請中日兩國的專家演講。我們還製作了中國科學技術論文資料庫,每年提供60多萬件論文資料。

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歷史回望

2015年筆者榮獲「中國國家政府友誼獎」

其次,我們開設了中文和日文兩個網站——「客觀日本」和「Science Portal China」,向中日兩國傳遞對方國家的科學技術資訊,月PV(頁面瀏覽量)都在200萬以上。

此外,從2010年起我們開始在日本舉辦「中日大學展暨論壇」,連續兩年都有60多所中國主要大學前來參加。2012年,就在第三屆大學展即將召開之際,中日之間出現了釣魚島爭端,原定參會的60多所大學以及1000多名學生取消了日程,大會也隨之停辦。正當我感到絕望的時候,中心的中國員工鼓勵我說:「越是這種時候就越需要交流。中國來不了,日本可以去。」之後我們就把中日大學展安排在中國各地輪流舉辦。

今年的第19屆中日大學展暨論壇在成都成功舉辦,來自中國各地的60多所大學、日本各地的70多所大學以及校長彙集到成都進行交流與討論,取得了諸多成果。現在中國多個省市的科學技術廳局都在與我們聯繫,希望能把下一屆中日大學展安排到他們所在的城市舉辦。

推動中日青年互訪,消除固有觀念

2013年以後,中日兩國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兩國90%以上的國民都感到互相仇視。這個結果讓我深感震驚,我想,「只有親自來日本,才有可能瞭解日本;只有與日本人直接見面交流,才有可能喜歡上日本人」,爲此我向政府提案,每年從中國邀請1萬名青少年訪日。

經過不懈的努力,2013年末,我們終於拿到了預算,並從2014年4月起正式命名與起動了「櫻花科技計劃」。5年來,「櫻花科技計劃」共邀請了41個國家的26000多名青少年訪日,其中來自中國的最多,達到了9000多人。

透過「櫻花科技計劃」,日本約300所大學與高中共邀請了中國約500所大學與高中的青少年來日交流,並由此促成了校際互訪、合作研究以及互派留學生等多項交流。

2016年,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先生提議由中國科技部牽線,5年邀請500名以上日本青年訪中進行「中日青年科學技術交流」。2017年該計劃首批日本青年到達中國,親眼看到了中國日新月異的景象,徹底改變了對中國的固有觀念,變成了中國的「冬粉」。

「櫻花科學計劃」受到了以中國科技部爲首的中國各界的大力支援,並不斷擴大交流成果。對此,我感到特別的欣慰,併發自內心地衷心感謝中國的各位官員、朋友與同仁。

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科技快速隊形變換

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歷史回望

本文首發於2019年8月14日《科技日報》第二版頭條

大約從10年前開始,我就主張,中國的科學技術已經超越了日本。那麼是什麼終極因數促成中國得以實施如此廣泛而快速的隊形變換的?

正如中國擁有四大發明那樣,在科技方面,中華民族一直就是個優秀的民族。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就宣佈要「努力隊形變換科學技術」;隨後中國科學院成立,這也體現了振興科技的「強大的國家意志」。1956年中國製定了「科學技術隊形變換遠景規畫」,並按此規畫推進中國的科技隊形變換。

國家層面將推進科學技術隊形變換作爲最重要政策,各級政府制訂全面實施的綜合計劃,併爲此成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大學到企業的各級組織,這種縱橫全國的組織階層,其效率是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的。

作爲振興科技的強大國家意志的體現,中國在《科學技術進步法》《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對科技和教育的投資有義務要超過經濟增長的水平,這在世界上也是沒有先例的。經過不斷的努力,2016年中國「教育和科技」預算佔據了國家總預算的18.4%,並且伴隨GDP的增長,這一比例還將擴大。而同期日本的科技預算卻只有國家預算的2.4%。中國國務院提出的「科學技術隊形變換五年規畫」等戰略,正使得中國整體向着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中國已建設起了里程爲日本10多倍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設備新穎的機場與港灣、最先進的通訊網和電力網,正在成爲人類史上最大的超高效率經濟體。透過「一帶一路」,中國還將與亞洲、歐洲和非洲各國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繫。

雖然在今後的國際化進程中,中國還將經受以中美貿易摩擦爲代表的磨鍊,也將面臨少子高齡化社會的考驗等等,但只要中國從國家與法律層面長期推進對國家隊形變換最爲重要的科技與教育政策,就一定能夠取得持續穩定的隊形變換。

所以,我認爲日本今後必須與這位正在不斷隊形變換的、巨大的鄰國建立起緊密的關係,並相互學習。

JST今後也會繼續操作爲中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文:沖村 憲樹(JST中國研究與櫻花科技中心 首席研究員)
本文由中國《科技日報》社特別提供,首發於2019年8月14日《科技日報》第二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