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技術部邀請,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共同實施的日本青年科技人員訪華團一行40餘人於23日抵達廈門,開始對當地進行訪問交流。在此之前,訪華團成員首先在北京參觀訪問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的科研院所、中關村科技園區和部分企業。
這次訪問活動是作爲「中日科技青年交流計劃」的一環開展的。2014年,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特別顧問衝村憲樹的倡議下,日本開啓了櫻花科技計劃,截止至今年10月10日共邀請1萬名中國青年科技人員以及相關的管理人員訪日。爲了促進這個計劃,中國科技部於2016年發起了「中日科技青年人員交流計劃」,每年邀請多名日本青年科技人員訪華,並與日本櫻花科技交流計劃共同組成了當前的大「中日科技青年人員交流計劃」。四年來,中方共邀請430名日本青年訪華,截止至今年底總人數將達到580餘人。中日雙方向的青年科技人員的交流,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受到了雙方的好評。
24日,訪華團成員訪問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佈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日本青年科技人員訪華團訪問廈門大學。(攝影·陳建軍)
廈門大學國際處副處長餘宏波致歡迎辭,廈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吳喜平介紹了該校的科研情況。廈門大學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尤其是與日本高校的交流與合作。迄今,該校已與境外250多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其中,與日本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築波大學、早稻田大學等20餘所高校開展有學生交換、櫻花科技計劃、教師互訪、科研合作、聯合實驗室、夏冬令營、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合作專案。廈門大學是中日大學校長論壇的成員高校,長期以來積極參與論壇活動,爲中日高校合作貢獻智慧。廈門大學曾於2013年底承辦第8屆中日大學校長論壇並首創中日大學生論壇,極大促進了該校與日本高校之間以及青年學生之間相互理解。 自2014年起,廈門大學物理可用能與機電學院、材料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等學院積極與日方合作學校共同申報櫻花科技計劃專案。迄今,該校透過此專案共選派了8批次47名師生(含4名教師)赴日交流。他們期待今後有更多機會與日本開展多方面的交流。
廈門大學國際處副處長餘宏波致歡迎詞。(攝影·陳建軍)
日本訪華團成員參觀廈門大學的細胞壓力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攝影·陳建軍)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王新紅教授向訪華團成員介紹學院情況。(攝影·陳建軍)
訪問團成員針對中國高校的科研經費來源和分配、科研立項申請、科研成果的轉化等問題積極提問,雙方進行了熱烈地交流。
訪華團成員紛紛就自己關心的問題提問。(攝影·陳建軍)
來自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原子力規制廳的三田村光女士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就這幾天訪問中國的感受興奮地表示:「以前都是在電視上了解中國的資訊,這次是首次到中國來,比較可笑的是我還以爲人們都是穿着老式的‘中山裝’呢。結果到這邊一看,人們的衣服式樣繁多,非常新穎漂亮。而且,來之前,我也以爲中國的PM2.5很嚴重,到處都是霧霾,但實際上到北京一看,卻發現空氣很好,廈門的天氣就更好了,風景也很優美。」
來自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原子力規制廳的三田村光女士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攝影·陳建軍)
針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隊形變換成就,三田村光女士說:「中國能有如此大的變化,我感到非常喫驚。例如在日本的時候,因爲有日本企業投標,雖然也知道中國建有高鐵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但是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後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情。還有磁懸浮列車,計劃從日本的神奈川至名古屋間運行磁懸浮列車至今還未投入營運,但是中國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早就正式投入營運。還有高鐵,中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就建成通車,‘中國速度’令人震驚。另外,到中國後看到人們非常有禮貌,公共場合都自覺地排隊,服裝也都很時尚,和東京的人們沒有什麼區別,簡直就是一樣一樣的。另一方面,在大學教育和政府支援方面我也感覺到中日間的巨大區別,日本的大學科研經費是被限定使用的,而中國方面會撥出很多資金讓高校搞科研,即使是失敗也要搞下去,因此獲得很多成果,並且會將成果轉化成產品、商品,或者誕生新的企業,這已經成爲國民經濟的主流,非常令人欽佩。而日本方面更多的是停留在研究層面,很少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商品。透過這次訪問,讓我看到一個與原來心目中不一樣的中國,真是不虛此行。」(人民網記者 陳建軍)
日本訪華團成員在廈門大學合影留念。(攝影·陳建軍)
人民網特別賦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