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技術部邀請,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共同實施的日本青年科技人員訪華團一行40餘人於24、25日在廈門先後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圍繞中國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產品研發、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7月4日,是目前國際唯一的專門從事城市環境綜合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面對中日雙方人員熱烈地交流場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朱永官表示,希望今後與日本的環境相關企業在產業化方面合作起來。在科學層面中國在這幾年隊形變換的比較快,有常規的合作途徑也有合作專案,下一步應該加強環境技術和產業的合作,這點很重要。因爲,透過技術與產業的合作才能真正的解決環保問題。不能把環保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如果跟產業界合作的話,則能真正的推動社會的永續發展。如今,聯合國也有永續發展目標,所以希望今後和日方在這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朱永官介紹研究所的情況。(攝影·陳建軍)
朱永官說,近些年研究所與日方有很多交流與合作,並且收穫良多,雙方相互學習相互借鑑,我們也更多地瞭解到日方在循環經濟方面衆多的成功案例。他表示,中日在環境保護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現在雙方有很多合作專案在開展,因爲有互補性所以才會合作開展相關的專案。特別是日本在解決鎘污染和汞污染方面非常有經驗,因爲日本在早期出現過水俣病、痛痛病,所以我們也需要在鎘污染和汞污染的治理上向日本學習。此外,在大氣環境的監測方面,日方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訪華團成員參觀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攝影·陳建軍)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集團型股份公司。公司是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首批隊形變換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是國家六大稀土集團之一。公司鎢材料產業主要產品產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燒結碳化物出口量佔全國 30%以上,燈用鎢絲市場位置佔有率 70%。
在中日雙方人員交流之餘,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莊志剛對記者說,該公司在三十多年的隊形變換中,每一步的隊形變換都是透過科技創新實施的。同時,公司與日方的交流與合作源遠流長,有的從客戶關係隊形變換成合作關係,甚至隊形變換爲有股權的合作關係,然後再透過這些合作雙方進行更深入的技術探討和交流。另外,還從日本引進了一些設備和部分技術,比如生產鎢絲的設備就是早期從日本聯合材料公司引進的,然後建立起來生產線。現在,日本聯合材料公司在廈門鎢業集團公司的股份大約有7.6%,其在集團旗下的廈門金鷺特種合金公司佔據了30%的股份。
訪華團成員訪問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進行交流。(攝影·陳建軍)
莊志剛稱,該公司在鎢絲生產方面應該屬於「國際拼盤」,核心是早期從日本引進的設備跟技術,但還配套有韓國、美國、英國的技術,才組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也不是完全的「拿來主義」,而是引進核心部分,透過學習對方的技術,然後提升再創新。今後,公司仍會不斷的與日方同行開展交流和學習,同時提升自己,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來自日本農林水產省水產廳、負責防災相關工作的白石悠廣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雖然這次僅僅訪問了北京和廈門兩個地方,但是感覺到了中國科學技術的蓬勃隊形變換。來之前,雖然聽說中國在很多方面很發達,但來到中國後親身感受到除了深圳等特區其他地方也都很發達。能夠有這樣瞭解真實的中國的機會,實在是太好了。儘管這幾天學到的很多知識和經驗還不能直接應用到工作中去,但是希望將來中國的AI技術在日本能夠得到應用。
來自日本農林水產省水產廳的白石悠廣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攝影·陳建軍)
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以下簡稱「IC 平台」)是由政府主導,聯合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共建,爲廈門及周邊地區 IC 設計企業提供EDA 軟體、晶片測試、人才培訓及產業服務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日本訪華團成員訪問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攝影·陳建軍)
日方人員針對該IC 平台的建立初衷、涵蓋範圍、以及對中小企業提供怎樣的支援、是否具有「產學官研」的性質等問題進行了提問。日方有人員表示,在日本,像這種公共服務平台一般都是由政府或社會團體進行營運,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支援。中方稱,該平台由政府主導,具有公益性質,之所以以公司化的方式進行營運管理並採取收費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只有收費才能提供好的服務,同時將費用用於自身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進而再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日本訪華團成員在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内參觀。(攝影·陳建軍)
訪問團成員、來自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研究教育機構的藤枝一成在談及對中國的印象時表示,透過這幾天密集的訪問安排,我看到中國居然有如此大的隊形變換,科技高度發達,非常意外,中國非常了不起。來中國前,雖然也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瞭解到中國已取得一定隊形變換,但是真正親眼看到,發現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比以前自己想像的還要先進。他說,透過這次訪問,看到了很多從媒體上很難瞭解到的東西,也有很多收穫,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這次訪問改變了自己對中國的很多看法,在自己的心裏對中國的印象都向好的方向發生了轉變。回國之後,會向親朋好友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
訪問團成員、來自日本香川大學的田中健也有上述感覺,他說,在日本時主要是從網際網路上了解中國,到中國後看到到處都充滿活力,人們幹勁十足,就像是日本以前高速隊形變換時期的樣子。這次他還意外的在廈門大學見到以前曾經在美國一起工作過的朋友,兩人目前關心的領域和課題非常相近,於是決定今後一起共同研究。他同時也希望今後與中方機構開展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人民網記者 陳建軍)
日本青年科技人員訪華團成員在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合影留念。(攝影·陳建軍)
人民網特別賦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