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而言,「改革開放」是再熟悉不過的歷史進程。這一史無前例的偉大歷史實務,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一轉眼,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已有40年時間。如今,論GDP,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重大成就,自然離不開以鄧小平爲首的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幾代中國人的艱苦奮鬥。然而,鮮爲人知的是,這場偉大的變革,許多日本人也曾參與其中,併爲此做出過巨大貢獻。其中既有政財界高官,也有工程師,還有普通的建築工人,他們都爲改革開放付出了心血。今天,先爲大家介紹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河合良一。
小松製作所與中國的淵源
河合良一,191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原日本小松製作所會長,曾任日中經濟協會會長、日本經團連副會長,是一位曾經活躍於日本和中國的企業家。他和中國的故事,必須從他經營的株式會社小松製作所講起。
小松製作所是一家有着90多年曆史的全球著名工程機械製造公司,其與中國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早在1956年,小松就曾參展北京、上海兩地舉行的第一屆日本工業產品展覽會。在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仍處於西方經濟封鎖之時,小松製作所就已向中國出口各種重型工程機械3000餘臺,爲中國的國民經濟基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時任小松會長的河合良成先生(河合良一的父親)頂住各方壓力,積極倡導中日民間友好交流,成爲了中日友好交往史上著名的民間友好人士。
河合良成(河合良一之父)
後來,河合良一成爲了小松製作所的會長。鄧小平訪日後,深感中日經濟之間差距巨大,遂和日方商定,大力開展中日合作。首當其衝的,便是向日本企業學習,開展國有企業現代化改革。中日合作的一大典範,便是北京內燃機總廠和株式會社小松製作所的合作。
合作在不解中啓程
北京內燃機總廠是一家頗具歷史淵源的國營企業,當時員工超過九千人,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引擎製造企業。合作開始後,小松的技術人員到北京內燃機總廠參觀考察,面對廠内堆積如山的廢品,以及次品和廢品都不做區分的狀況,日本技術人員深感震驚。他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品質管理體制的問題,便決心首先花時間解決品質管理問題。
小松製作所(圖片出自NHK紀錄片)
然而,熱忱的日本技術人員卻發現,儘管他們準備大幹一場,中方人員卻不是非常配合,合作阻力重重。並非中方人員刻意牴觸排斥,他們的狀態和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及工人的工作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彼時的中國企業,完全按照國家的計劃進行生產和分配,企業之間毫無競爭,國營企業一片死氣沉沉。對於改善產品品質,企業以及工人都毫無積極性和動力。面對日方的技術指導,中方人員顯然非常不習慣。例如對於日企信奉的「顧客就是上帝」的觀點,當時的中國人難以接受。因爲中國提倡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樣是無產階級,怎麼會有尊卑貴賤?客人何以高人一等呢?沒有這樣的觀念,自然就沒有服務客戶、改善產品和提升服務的意識了。因此面對日方許多觀點理念,中方都難以理解,無法適應。
中國質量管理的奠基人
面對這樣的局面,河合良一沒有退縮。他鼓舞社員們直面困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改革。1977年,在河合先生的倡導下,小松製作所率先在北京內燃機總廠無償傳授全面質量管理(簡稱TQC)的經驗和做法。
這套TQC階層的内容簡而言之就是「計劃、實行、應答、處理」,反復操作從而提升產品品質。它的原則是,不僅是企業生產現場,企業的所有部門都必須統合一致致力於產品品質的提高。TQC階層是戰後日本從美國引進並加以改良的企業質量管理系統,曾對日本的企業管理和戰後經濟成長貢獻巨大。
爲了更好的學習和踐行這套階層,北京內燃機總廠組成了北京市汽車工業公司質量管理實習團,赴日本小松製作所實習、研修、接受培訓。這是中國第一個赴日本進行實習、研修的質量代表團。同時,小松的7名技術人員,二三個月輪流赴中常駐廠内,任現場技術指導,手把手教會北京內燃機總廠的技術人員許多操作細節。
這套階層的引進儘管程序坎坷,最終卻取得了重大成功。根據當時的廠長、後被稱爲「中國企業質量管理實務第一人」的沙葉先生回顧,廠裏推進TQC後,工廠面貌煥然一新,引擎質量急劇提升,產能也大幅提高,工廠利潤也大幅增長。
沙葉對雙方的合作程序深有感觸,至今依然感恩於心。沙葉先生回顧說:「我去過很多國外的工廠,只有小松的人是免費來給我們進行指導,我覺得他們是抱着一種特別高尚的態度來做這件事的。作爲中國企業的代表,對於當年支援中國的所有的日本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北京內燃機總廠的成功引起了高層的關注,沙葉還專程給中央領導彙報了改革的成果。他們的成功在全國範圍内引起轟動,一年内,全國各地有9萬人前往北京內燃機總廠視察學習,以此爲模本的TQC從此在中國全國範圍内普及開來,遍地開花。
此次合作的巨大成功,使得這套階層在中國被廣泛推廣使用,並由此爲中國培養了大批質量管理專業人才。同時,企業也開始轉變思路,由計畫經濟的被動觀念轉變爲市場經濟的主動意識,積極地思考產品品質如何提高,客戶服務如何改善,企業利潤如何增加。國有企業也煥發了生機,萌生了問題意識和改善意識,漸漸學會了改變計畫經濟一切聽指示形式的作風,積極尋找企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改善,從而提升效益。這一合作,對中日全面經濟合作以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隊形變換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喫水不忘打井人」
河合良一和小松製作所與中國的友好合作延續至今。改革開放之後,小松製作所以技術轉移方式協助中國國營企業開展技術革新,向中國提供多種機型的工程機械和產業機械先進製造技術。後來,則以直接投資方式進行中日合資建廠,開展更爲深入的中日合作。直到今天,小松員工依然和中國保持着密切交流和友好來往。
許多人疑惑,河合良一爲何如此全力支援中國改革呢?其實,當年河合先生訪問中國的時候,周總理曾對他說過一句話:「請不要忘記,日本對於中國是很重要的國家。」這句話更像是一句囑託,分量不輕。周總理還曾以「喫水不忘打井人」來表達中國人民對河合良一及小松製作所長期以來爲中日友好所做貢獻的感謝。
周恩來與河合良一
河合良一先生及小松製作所爲中國改革開放做出的貢獻,近日在日本NHK的紀錄片《支援中國改革開放的日本人》中有詳細提及。紀錄片透過多位歷史見證者的口述、歷史影像資料等,介紹了中國在起動改革開放的偉大實務中,那些作出貢獻的日本友人。NHK表示,希望透過此片向他們致敬,希望有更多的中日兩國人民,能夠了解這段歷史,共續友誼佳話。
小松與中國 http://www.komatsu.com.cn/aboutus/xiao-song-zai-zhong-guo.htm
撰稿 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 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