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森悠平,1947年1月出生於日本鹿兒島市,1971年從鹿兒島大學農學部農業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又在同一大學農學研究科完成了碩士課程的學習。1979年,稻森悠平獲得了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東北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後,就職於日本國立公害研究所(現在的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
稻森悠平(左)和同一研究室的水落元之(右)(圖片: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
衆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水污染愈發嚴重,引發了一系列嚴峻的居民健康問題,政府也開始採取諸多強有力的措施來治理水污染。稻森悠平自身參與了很多治理專案,這其中就包括日本霞浦湖開墾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使霞浦湖水質從污染度較高的狀態恢復到可飲用標準。計劃從1984年開始實施,歷時20餘年,耗資180多億美元,但是效果並不如人意——污染湖區的藍藻異常成長現象仍時有發生,給水質治理工作帶來持續的不利影響。稻森悠平根據自身積累的豐富知識,研究出一套生態工程技術實施水環境開墾的策略,應用在了霞浦湖水治理計劃中並大獲成功。
在日本積累了諸多成功的經驗後,稻森悠平表示,「我想將日本已有的治理技術和成果傳播到亞太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相信這些國家也能夠有效運用,使之成爲開墾汙水環境的強有力的工具。這樣,科技成果就能產生更大的效益。」帶着這樣崇高的願景,作爲水污染治理領域著名的環境專家,稻森悠平的足跡開始遍佈中國多地。
從「兩湖」到太湖
作爲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以下簡稱爲「JICA」)對華實施技術合作的專家,稻森悠平先後負責了雲貴高原湖泊紅楓湖、百花湖和太湖等重點水污染治理專案的實施,並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西南雲貴高原的貓跳河,屬於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建於1958年和1960年的紅楓湖、百花湖(以下簡稱「兩湖」),則是貓跳河流域梯級電站的兩大水庫。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工業廢水、農業廢水等污染排放增大,「兩湖」水質惡化,藍藻、死魚等現象持續不斷。受不良水質影響,附近居民膽結石發病率急速擧升,人民生命健康受到極大威脅。貴州省爲此採取了多種措施,也花費了大量資金,但治理效果並不理想。在此背景下,1997年,貴州省向JICA申報了「貴州省貓跳河流域環境綜合對策調查」專案。於是,作爲JICA對華實施技術合作的專家,稻森悠平來到中國,開始參與貓跳河水域改善這一課題。
稻森悠平無償提供了4項日本水處理專利技術,還協助貴州省向日本環境省提出申報,無償獲得了價值約450萬元人民幣的研究設備和分析儀器。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稻森悠平的團隊逐步明確了「兩湖」當前的水質成因,提出了針對性的治理策略。最終,「兩湖」水質得以明顯改善,雲貴高原湖泊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由於稻森悠平做出的顯著貢獻,他也榮獲了2002年度「貴州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因爲頒獎之時稻森悠平正在太湖忙於治理工作未能到場,後來貴州省還給他專門補辦了頒獎儀式,對這位專家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稻森悠平在中國研究水生植物污染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泊,提起太湖,很多中國人都聽說過「太湖藍藻」事件。幾十年來,隨着沿湖地區經濟的高速隊形變換和人口成長,污染因素不斷增多,太湖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政府於1998年正式制定了《太湖水環境污染預防和控制「九五」計劃及2010年規畫》,太湖治理工作由此正式展開。
2001年3月,JICA與當時的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就中日技術合作「太湖水環境開墾示範專案」簽署實施協議。稻森悠平作爲該專案的日方專家之一,正式參與到太湖的治理工作。中日專家的精誠合作,使得專案實施期間内兩項關鍵技術得以成功開發——分散型生活污水高度處理淨化連串裝置槽實用化技術和實用生態工學淨化連串裝置技術,並且該專案還取得了抑制藻類的突破性實驗研究成果,社會影響巨大。最終,「太湖水環境開墾示範專案」圓滿達成目標。
太湖治理專案結束後,稻森悠平又深入到中國西南區域,調研了分佈在雲南中部、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九大高原湖泊,與當地環保部門專家頻繁交流,爲雲南省内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議。
2007年9月,稻森悠平應邀出席了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江蘇科技論壇」,並根據自己在「太湖水環境開墾示範專案」的親身經驗,作了「藍藻防治與湖泊治理」的專題研究報告。稻森悠平說明和分析了太湖曾存在的多種類別的污染,解釋了藍藻放大的終極因數,指出了治理所需的關鍵技術在於如何脫磷除氮。除了對太湖治理專案的經驗總結,稻森悠平還就未來太湖的治理方向和要點,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給與會的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稻森悠平的報告内容也成爲江蘇省和國家有關機構的人士學習和實施的範本,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次論壇上,針對水污染治理,稻森悠平還特別強調了「四項工作」的重要性,他說:「這四項工作是:一是培養水環境開墾技術和管理專家,培養具有發展中國家特點的專業人才;二是建立政府、行業和學術界代表參加的三方階層;三是建立國際網路;四是給予適當的財政援助。」
在中國參與水污染治理期間,面對一起工作的專案人員,稻森悠平常常鼓勵他們「堅持才是勝利」。稻森悠平告訴大家,湖泊污染是一個國際性、歷史性的難題。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以及許多西方國家就遇到了湖泊污染的重大環境性問題,雖然各個國家經過多年治理,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也並不存在哪一種方案,能夠一次性地解決所有問題。稻森悠平說,湖泊治理任重道遠,徹底治理一個污染的湖泊通常需要數十年之久,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工作。
榮獲「友誼獎」
從1984年開始,作爲對華實施技術合作的專家,稻森悠平不辭辛勞,往返中日之間多達150多次。稻森悠平在中國的貢獻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首次將相關專利技術引入中國,推動了中國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發,並在紅楓湖、百花湖、太湖等水環境生態開墾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稻森悠平2005年起被聘爲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客座教授期間,也爲中國水污染治理領域培養了多名優秀的人才。基於這些顯著成就,2009年中國國慶節期間,稻森悠平被正式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並受邀參加了當年的中國國慶60週年觀禮慶典。
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環境治理是各個國家共同的課題。環境有國界,但人心沒有國界。深深敬佩並感謝稻森悠平這樣心懷大愛的專家。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