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人物】助力中國土壤和水環境治理的日本專家——松本聰

2022年01月14日 人物往來

松本聰,1940年9月17日出生於日本三重縣,1971年取得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松本聰在日本的土壤學和環境保護領域享有權威地位,專業造詣非常高——他歷任國際土壤學會鹽鹼土壤部門部長、日本土壤肥料學會會長、土壤肥料學會未來計劃委員會委員長、環境科學會評議員、沙漠學會評議員兼理事、中央環境評議會專門委員、「四萬十川式處理技術」(松本聰開發的一種水質淨化連串裝置技術)研究會會長、日本經濟產業省、科學技術廳相關委員會委員長、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等高級職務,並和同行專家共著多部專業書籍,包括《處於危機的地球環境》(1990年出版)、《土壤圈科學》(1997年出版)、《最新土壤學》(1997年出版)等等。

作爲專業領域人士,松本聰深切地感受到土壤治理、水環境污染治理對國家經濟和社會隊形變換、地球環境持續隊形變換的重要意義。自1982年起,松本聰將一腔熱情和專業知識投入到了中國的水環境治理工作裏,並且這一持續就是數十年。

第一站:中國黄土高原

八十年代初,中國當時環境治理方面的重大課題——西部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復及可持續性農業開發利用的研究專案,引起了松本聰這位日本土壤專家的注意,他表示,「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我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專長爲改善中國的土壤環境現狀做些什麼。」

1982年2月,松本聰來到中國,與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一起開始了土壤治理的多項研究。松本聰認爲,土地的沙漠化是首要需要解決的課題——農用地土壤鹽鹼化造成土地不適宜耕種而被荒廢,荒廢的土地又因疏於管理導致了沙漠化。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松本聰所在的團隊先後開展了耐乾旱植物培育(合作機構:西安的植物研究所)和耐鹽鹼植物培育(合作機構:黃河下游的生態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優秀成果,黄土高原土壤專案也得以順利完成。

黄土高原改良專案結束後,松本聰的身影開始活躍在中國的大江南北。他先後參與了以下環保重點專案的開發和研究,並取得顯著成果:

・ 黃河下游地域鹽鹼土壤帶的生物生產性恢復(1984年)

・ 中國東北部使用去硫化石膏改良鹽鹼土壤(1986年)

・ 雲南省農業面源污染淨化連串裝置處理和防止水土沖蝕(1995年)

・ 重慶廢棄物浸濾水淨化處理、重金屬農地污染的淨化連串裝置處理(1997)

・ 中國黃河三角洲鹽鹼土改良(2001年)

踏上「百湖之城」淨化連串裝置之旅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家喻戶曉的、位於高知縣的河流 「四萬十川」受到較爲嚴重的污染,急需治理。在這一背景下,松本聰成功開發出了一項技術,四萬十川得以淨化連串裝置。松本聰以朽木、枯枝、落葉、石灰石、木炭等自然材料爲介質,透過科學的設計和組合,成功類比出大自然原生態物質的循環自淨功能,從而開發出可以高度淨化連串裝置河流湖泊水質和處理生活污水的水質淨化連串裝置處理系統。這項技術也就因此得名「四萬十川式處理技術」。

2003年,松本聰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百湖之城」武漢,考察過當地的湖泊污染治理狀況後,他下決心要盡己所能助力武漢的水環境治理。武漢有着大大小小一百多個湖泊,水環境污染治理和湖泊水體開墾的難度非常之高,而且需要有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先進技術支撐。

2004年,松本聰受邀與武漢當地環保科技公司合作,將「四萬十川式處理技術」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進,開發出了基於中國水質情況的、符合中國實際的「STCC污水處理及深度淨化連串裝置技術」(以下簡稱「STCC技術」)。污水經這項技術處理後,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的國家一級標準。「STCC技術」也被武漢市有關部門列入治污新技術的推廣名單。2005年,這項技術成功治理了湖北中醫師學院的混合污水。這之後,湖北省的多個大學、居民小區、旅遊場所紛紛引入了「STCC技術」純化水質和治理河道污水,且都卓有成效。如今,建在湖北中醫師學院和武漢科技大學的污水處理裝置,已成爲許多教育機構的環保教學基地,吸引着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前來考察學習。

之後,松本聰又與同一家環保科技公司共同承擔了城鎮污水深度脫氮除磷技術專案,這個專案也是武漢市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專案。松本聰帶頭開發出的脫氮除磷材料在業界產生了巨大反響——這種材料既能深度脫氮除磷,又不會滋生藍藻,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武漢東湖使用這種脫氮除磷材料建設了湖泊水體開墾工程,這個工程也成爲了武漢湖泊水體污染開墾的示範性工程。

2006年,松本聰受到武漢市環保局、水務局的邀請,作爲水污染治理、水環境保護技術諮詢和演講活動的專家主講人,總結了武漢市水環境的現狀,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提供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持續性治理建議。談到「STCC技術」的快速成功研發,松本聰十分謙虛和誠懇地說到,「STCC技術」「生」於中國、「長」於中國,不是對日本「四萬十川式處理技術」的機械套用,它的成功有一半功勞是屬於中國科研工作者的。

在「百湖之城」武漢,松本聰先後受聘爲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客座教授,武漢市環境保護研究院技術顧問,武漢市黃陂區政府技術顧問。他一有時間就與科研院所技術人員、各大院校師生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把自己掌握的最新的行業資訊、最先進的環境理念和環保技術傳授給大家。

爲了表彰松本聰在武漢環境治理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貢獻,2007年,武漢市政府授予他「黃鶴友誼獎」、「武漢市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從黄土高原到「百湖之城」武漢,從土壤改良到水質治理,松本聰用近30年的時間爲中國環保事業的隊形變換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09年,松本聰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並受邀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慶祝活動。頒獎儀式上,年近古稀之年的松本聰道出了感人至深的話語:「我一生都在從事科學研究,中國政府‘友誼獎’是我研究生涯中獲得的最高榮譽,它是對我多年來研究工作的一種肯定,但這並不代表着我的工作走到了終點,我不會因此停下科研腳步,它是一個新的開始。」

title

松本聰(左一)在「友誼獎」頒獎現場(照片取自《國際人才交流》雜誌)

松本聰自1982年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開始,近百次往返於中日之間,日復一日、孜孜不倦地爲中國的環境治理做貢獻,被譽爲「中日兩國環境友好的使者」。在花甲之年,他更是對「百湖之城」武漢情有獨鍾,爲之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與智慧,爲湖北當地的湖泊治理提供了關鍵技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