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馬頭琴演奏家賽音吉雅在日本:用音樂鑄造文化的橋樑

2022年03月23日 人物往來

■日本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故事

在日本公立小學二年級的國語教材中,有一篇名爲《蘇和的白馬》的文章。該題材源於蒙古族古老的傳說,由大冢勇三先生譯成日語並對其進行了改編,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得主赤羽末吉先生爲其畫了插圖。内容講述了貧草原少年蘇和與他心愛的小白馬之間的故事,故事情節中提到了馬頭琴的由來。

title

日文版《蘇和的白馬》插圖 (照片出自福音館書店官網)

title

日本公立小學二年級國語教材中的《蘇和的白馬》

爲了可以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馬頭琴這個民族樂器的音色,網頁版教材(光村圖書出版社)中配有悠揚的馬頭琴奏曲。演奏者是來自中國内蒙古自治區的馬頭琴演奏家——賽音吉雅。

賽音吉雅出生於美麗的内蒙古科爾沁貧草原。四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的他,從小就是爺爺最寵愛的孫子。在他出生時,爺爺爲他取名「賽音吉雅」,蒙語意爲「美好的命運」。

title

賽音吉雅近照

馬背民族能歌善舞,天生的樂感讓賽音吉雅從小就對音樂甚是喜歡,尤其是馬頭琴。上了高中,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藝考,盼望着能考取專業的音樂院校圓自己的音樂夢。

深入骨髓的音樂基因加上刻苦的練習,賽音吉雅如願以償,順利地考上了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藝術學院馬頭琴專業。如魚得水般,四年間他在這裏得到了系統化的音樂指導,畢業後他成爲了一名專科學院的音樂教師。

也是在大學期間,賽音吉雅第一次接觸到了「日本音樂史」。並深深地喜歡上了當時引領亞洲樂壇的日本歌曲的曲風。

■在日語學校中嶄露頭角

一直想出國深造的賽音吉雅,在機遇使然下來到了日本,也因此辭掉了先前的工作。

就在來到日本的三個月後,賽音吉雅受到學校理事長的推薦,前往千葉縣的縣民交流會上義演。這也是賽音吉雅在異國他鄉的第一次演出。

日語學校畢業之後,懷揣着音樂夢的賽音吉雅準備報考研究生,然而在這裏遇到了難題。第一志願的作曲系,其考試指定科目爲鋼琴與英語,而作爲小類專業的馬頭琴不具備報考資格。無奈之下賽音吉雅報考了經濟研究系,決定畢業以後找份在銀行的工作。

■堅守音樂夢

2001年的春天,伴隨着櫻花爛漫,賽音吉雅作爲一名研究生開啓了新的人生篇章。

作爲「有才藝」的留學生,有很多機會去參加校内及校外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動。每年,賽音吉雅都會受邀去到日本各地的小學,爲100多所日本小學的孩子們展示了馬頭琴的魅力,傳播民族藝術文化。很多只是在繪本及教科書中透過文字瞭解到馬頭琴的小學生們,在真正地看見並聽見馬頭琴演奏時無不唏噓讚歎。每每馬頭琴奏起的瞬間,老師與學生們都會深深陶器醉在馬頭琴那悠揚、深情的音色中。

title

蒙古族民族樂器----馬頭琴

title

2005年,賽音吉雅主演了電影《蘇和的白馬》並擔任音樂總監,榮獲日本文部科學省選定作品。

賽音吉雅一直保持着對音樂的初心,在繁忙的學業壓力下,依舊不忘堅持馬頭琴的練習。

研究生畢業之後,賽音吉雅毅然決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馬頭琴演奏事業中。一是爲了圓自己的音樂夢,其次是透過一些演出經歷後更加確信自己想要透過馬頭琴,讓日本人更加了解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瞭解馬頭琴。

■在日本音樂界紮根開花

在日本,有一檔家喻戶曉的談話性專訪節目叫做「徹子的房間」。由日本著名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女士主持。時長30分鐘,每週一至週五的午後1點開始在朝日電視臺播出,至今已有47年的歷史了。

title

賽音吉雅做客「徹子的房間」,右爲黑柳徹子女士

在2010年的2月2日至4月11日,江戶東京與内蒙古博物館聯合舉辦了 「成吉思汗與蒙古的至寶展」。賽音吉雅作爲此展會的宣傳大使,以嘉賓的身份應邀做客「徹子的房間」。在這個國民節目中,賽音吉雅一展馬頭琴的風采,並演奏了發表於09年自己作曲的一首《戀情》。足實讓當時的日本掀起了一陣「馬頭琴熱」的旋風。賽音吉雅形容當時的心情時說道:「比起衆多的讚美與喝彩,更多的是對於自己能爲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些許的貢獻而激動。」

title

「成吉思汗與蒙古的至寶展」海報(照片:江戶東京博物館官網)

「徹子的房間」播出之後,賽音吉雅的名字逐漸被日本人熟知,更多的日本人也開始去試着瞭解馬頭琴。2013年開始,爲了弘揚名族藝術文化及民族音樂的,賽音吉雅接受了箱根玻璃美術館的邀請定期在此演出並得到了日本國内外遊客的讚賞。

title

賽音吉雅在箱根玻璃美術館

■涉獵多個領域

爲了更加了解日本的社會文化,並能爲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播貢獻一份力量,賽音吉雅在2021年自導自拍了一部電影,名爲《草加仙貝》(日語:草加せんべい)。對此,賽音吉雅也跟筆者分享了一些製作這部電影的契機與趣事。

title

電影海報。四月份起將在日本、中國、蒙古、德國等多個國家上映

草加是位於日本埼玉縣東南部的一個地名,草加仙貝則是這裏的特產。日本人日常生活裏就很喜歡喫仙貝,鹹的甜的咖哩味的應有盡有,各個地域也有自己獨特的品牌和特徵。據史料記載草加仙貝起源於江戶時期,作爲「米鄉」的草加,很多老百姓爲了保存剩餘的穀米將大米做成糰子狀,將其風乾後進行保存。在早期,只是鹽與米制成的鹹味仙貝,到了幕府末期,人們在烤制的仙貝上塗抹上醬油,此做法一直延續至今。

title

草加仙貝(照片:池田屋官網)

賽音吉雅說自己來了日本之後很喜歡喫仙貝,記住的第一個日語單詞也是仙貝,因爲仙貝的日語發音(注:せんべい)與蒙語當中「你好」的發音相似。

緣分使然,每年一月份在草加舉辦的「賽音吉雅新春音樂會」上,每次總會有觀衆送給他草加仙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賽音吉雅認識了草加仙貝老字號「池田屋」的店長。經瞭解後得知這家老字號有着長達150年的歷史,一輩接一輩地揹負着日本地方飲食文化的傳承,到了現如今已是第六代傳人了。

賽音吉雅告訴筆者,他深入瞭解池田屋之後,覺得這與自己秉持的文化傳承的理念不謀而合。縱然方式不同,但實質是大同小異的。仙貝店是用代代相承來延續地方文化傳統,而自己也是一直在爲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盡綿薄之力。

■從演奏家到教育工作者

音樂之路似乎很眷顧賽音吉雅,正如他名字那般美好。

然而他不驕不躁一直用實際行動充實着自己的音樂生涯。在2018年,隻身前往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繼續操作深造博士學位。學成歸來並在東京富士大學就任了講師的職位(2022年4月份起爲副教授)。

當筆者在採訪中問道:「是什麼推動你從現役演奏者轉型爲教育者呢?」

賽音吉雅說到:「我當年作爲一名留學生從貧草原來到日本,行動力、相信自己並不斷進取一直是我的座右銘。來日本已有22年了,在這裏我經歷過很多舞臺,也感受過鮮花與掌聲帶給自己的那種成就感。正因爲如此,我覺得現在我的使命或者今後的方向更應該偏向於文化的傳承與經驗的傳播。我如今執教於東京富士大學,主要講授「活動策劃專業」(日本語:イベントプロデュース學科),此專業在日本僅此一家。所以我更加地希望,爲中日藝術文化交流起到橋樑作用的同時能幫助到需要我的學生,繼而培育下一代」。

title

留學蒙古歸來之後,賽音吉雅撰寫的書籍

新冠電腦病毒以全世界規模放大後,衆多留學生遲遲不能入境。談到此事,賽音吉雅深表遺憾。並對留學生寄語:「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衆多留學生能夠順利入境並早日開始學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一路向前」。

如果說馬頭琴的琴箱裏裝載的是民族的藝術文化與底蘊,那麼也要感謝像賽音吉雅一樣的「使者」,透過千絲萬縷的馬尾琴絃將其娓娓地傳播開來。

供稿:安寧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