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中日青年學生研討會:個人和企業在中國的社會變化中發揮巨大作用(下)

2019年03月28日 人物往來
日本語

上接:中日青年學生研討會:個人和企業在中國的社會變化中發揮巨大作用(上)

各國要確保智慧型手機給付的相互獨立和自由

劉崢(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系大二學生)的獲獎論文題目爲「中日行程給付的比較研究」。他在論文中將行程給付分爲兩個階段,分別是1990年代至2010年的第一階段和2011年至目前的第二階段,爲何日本的行程給付在第一階段全球領先,但到第二階段卻被中國趕超,劉崢探尋了其中的終極因數。

劉崢認爲,日本在第一階段實施全球領先的理由包括電氣通訊營運商發揮的主導作用,以及政府的ICT振興戰略和對行程給付所持的積極開放態度等。而第二階段行程給付未能成爲主流給付方式的理由是:因日本在第一階段引進了與海外不同的技術,形成了被稱爲「孤島化」的獨特市場;頻繁更換首相等政治方面的不穩定因素導致政策變得不連貫,未能充分實施振興戰略等。

針對劉崢的主張,會場的日方與會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日本,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強於歐美和中國,對現金的信任感也比較強,這可能是行程給付在日本沒有廣泛普及的理由」。對此劉崢表示,雖然日本的行程給付並不像中國那樣普及,但智慧型手機給付已經成爲促進中日兩國交流的良好媒介。他認爲,行程給付在兩國未來的經濟隊形變換中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同時還指出了以下課題。

「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日本面臨的一大課題是如何改善現有的給付系統,如何引導數量龐大的中老年群體使用行程給付。而中國需要學習日本在第一階段的經驗,明確管理監督的主體,提高行程給付的安全,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

另外,關於已經成爲一大國際問題的個人資訊管理,劉崢認爲:「個人資訊應該由本國和當地的金融機構及行動通信公司管理。確保各國的智慧型手機給付相互獨立和自由至關重要,中日兩國政府需要開展合作並交流意見。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也很重要。這樣能讓中日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自媒體在促進中日兩國的相互瞭解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李嫣然(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研二學生)的獲獎論文題目爲「中國自媒體在日本熱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2014年至2017年」。李嫣然圍繞中國目前掀起「日本熱」的理由,分析了新興的「自媒體」是如何取代「傳統媒體」充分發揮作用的。她詳細介紹了中國人是否透過「自媒體」大量獲得了真正想了解的日本資訊。她的特點是,透過使用「自媒體」這個日本人並不熟悉的詞,闡明瞭通常被稱爲社交媒體的新興媒體發揮的巨大影響源自於個人傳播的特徵。

中日青年學生研討會:個人和企業在中國的社會變化中發揮巨大作用 正在回答主持人提問的李嫣然

正在回答主持人提問的李嫣然(中),左爲劉崢。

李嫣然在論文仲介紹說,中國人對日本媒體的看法突然改變的契機是《朝日新聞》官方賬號發佈的一條内容。即朝日新聞中文網2012年12月在中國的代表性自媒體「微網誌」上發佈的内容。對於日本又在短時間内更換首相的新聞,朝日新聞中文網使用讓中國人倍感喫驚的漢字(微網誌内容爲「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機智地傳達了這個消息,引起巨大反響。李嫣然介紹說,從那時開始,中國人對日本透過「自媒體」傳遞的資訊興趣猛增,截至2018年10月,日本共同社的微網誌冬粉數量已達到290萬2594人,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突破了100萬人,日本國家觀光局達到38萬6184人。論文的重點在於,李嫣然認爲這些「官方團體」發佈的資訊爲中國掀起日本熱做出了貢獻,同時又指出,實際上這些資訊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只是想了解的資訊的一部分。

李嫣然介紹說,中國人真正想了解的資訊是個人透過擁有數億客戶的「微網誌」、「微信」和「知乎」等「自媒體」發佈的資訊。這些資訊的特點是都基於發佈者的個人體驗。透過「轉發」功能,這些資訊有時會被轉發1萬次以上。李嫣然列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發佈的介紹岐阜縣白川鄉的「微網誌」内容。配圖是白川鄉夜晚亮起燈光的合掌造建築,屋頂被白雪覆蓋,運用文學表現手法介紹了白川鄉冬季的美麗景色,内容發佈後立即在「微網誌」上引起關注,轉發量達到數千次。李嫣然認爲,介紹這些中國遊客以前不知道的日本旅遊景點的大量文章迅速提升了中國人對日本的關注,成爲中國掀起日本熱的終極因數。如今不單單是旅遊,中國人對日本或日本人的瞭解及關注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不僅是「有禮貌」、「熱心腸」等好的方面,「對戰爭反省不足」和「缺乏活力」等針對日本人的批判意見也在透過「自媒體」傳播。

李嫣然這樣評價日本「傳統媒體」發佈的資訊:政治方面的資訊比較多,關於文化的報導也大多采用說明文的方式。她表示,「自媒體」能拉近與受衆之間的距離,生動地傳達日本的日常生活,強調「自媒體」發揮的作用正在強化。同時,李嫣然對日本提出了以下建議。

「每一位日本人都可以成爲資訊傳播者,透過‘自媒體’發佈讓中國人更加熟悉日本的資訊。應該更加明確地展示本國好的方面。另外,希望日本人到中國旅遊時,也能透過‘自媒體’發佈一些讓其他日本人對中國更感興趣的中國資訊」。

「你怎麼看待日本人對中國的興趣並不像中國人對日本那樣濃」。針對主持人的這個提問,李嫣然的回答戳中了日本人的痛處,尤其是那些擔心日本年輕人内傾趨勢的日本人。

她回答說:「可能是因爲中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日本的年輕人提不起了解中國的興趣」。

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日中關係學會官網
日中關係學會·宮本獎頒獎儀式
日中關係學會「第7屆宮本獎(中日學生懸賞論文)」獲獎者確定

相關報導:
第126屆CRCC研究會「中國的創新動向與社會變化」(2019年3月6日舉行)報告「不同的企業階層持續創新 梶谷懷解說中國的活力」
2018年07月12日SPC採訪報告「把中國的活力變成日本的活力《通商白皮書》詳述經濟變化」
2018年05月24日SPC採訪報告「面向中國的機器人出口量創新高,同比增長49.0%」
2018年05月22日SPC採訪報告「中國小組討論參與者指出:民營企業隊形變換的終極因數之一是與北京的距離」
第122屆CRCC研究會「中國爲何實施增長、未來會朝着哪個方向隊形變換、解讀日本存在的課題」(2018年11月19日舉行)報告「 和中清建議日本企業相信中國的變化」
2017年04月21日SPC採訪報告「中國的自下而上型提案佔優勢 研究開發戰略中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