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請看:【日本學者在中國】專集
我到上海工作之前,一直在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科的濡木理教授手下擔任特任助教。濡木教授是我讀研究生時的恩師,他的研究室研究環境非常好,但在美國做過一段時間博士後,看到當時的博士後同仁們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室,我也開始考慮以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研究員)的身份推進研究。但在日本,30歲左右的年輕研究人員以PI身份營運研究室的機會非常少,而且我妻子是上海人,她希望回國,所以我以上海爲中心,申請了幾個PI職位,最終選擇了復旦大學。
我的研究課題是被稱爲離子通道的蛋白質,它控制着經由細胞膜的離子運輸。我主要對這種蛋白質實施空間結構解析,並以此爲基礎研究其工作原理。包括離子通道在内的膜蛋白是很多疾病的新藥開發標靶,我想透過結構解析和確定基於立體構造的功能性控制分子,從基礎科學及其醫學應用兩方面進行膜蛋白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關於中日兩國大學在研究環境及制度上存在的差異,其他教授已經從多個方面介紹過,所以我想從稍微不同的角度出發,爲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大學對「飲食」的講究。
我到上海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迄今爲止已招待過來自日本大學等的很多客人。這些人對中國大學的印象各不相同,但很多人都提到過的一點是「中國的大學食堂菜品非常豐富!」、「食堂數量也很多!」、「非常美味!」。對此我完全同意。不僅是我所在的大學,與日本相比,中國多數大學的食堂都做得非常好。
那麼,中國大學的食堂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呢?我推測可能是因爲中國大多數大學的學生基本都生活在校内宿舍的緣故。也就是說,有些大學甚至可能住着幾萬人,大學校園相當於一個能滿足各種生活需求的「商城」。實際上,除了食堂以外,有些學校甚至還有電影院等娛樂設施。我妻子上學時有過整個學期一次也都沒有出過校園的情況。我覺得,學生們都住在校園裏,喫飯也基本全在校内解決的話,食堂應該就會做得非常好。也就是說,喫好了才能「研究」。
下面是我某天在食堂喫的三餐。
早餐: 生煎、包子、糯米燒小麥、芝麻球、豆漿,合計5.2元(約80日元)
午餐:麻婆豆腐、番茄炒蛋、炒青菜、米飯,合計7.6元(約120日元)
晚餐:牛雜火鍋、米飯。18元(約290日元)
大家覺得怎麼樣?看到這些,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好便宜!」、「看上去很美味!」。確實,與最近受到物價上漲影響的校外相比,食堂的價格非常便宜,在校内生活的話,餐費每天控制在300-500日元左右也不是難事。便宜的祕密是,上海市爲學校食堂提供了補貼。因此,沒有學生證和職工證的校外人員不能在學校食堂用餐。另外,學校食堂的飯菜主要以中餐爲主,好在日本人非常能接受中國菜,而且食堂内的很多菜品也都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上面介紹的飯菜只是食堂菜品中的一例,比如,我所在的大學的主校區還有其他國家的菜品視窗(意麪、比薩、漢堡、日式拉麪等)。另外,還有用來接待外部客人的高級餐廳,我也帶日本等海外客人在涉外餐廳用過餐,均獲得了一致好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食堂的基本營業時間爲早上7點多到晚上9點多,覆蓋了學生一整天的活動時間,週末也營業。另外,食堂的部分視窗在節假日和寒暑假也不休息,學生可以安心度過每一天。
如上所述,校内似乎能滿足學生的一切生活需求,看重「飲食」也是中國大學的一大特點,更是學生力量的源泉。另外,除了對食堂的補貼外,中國學生的住宿環境也非常好,比如,研究生宿舍每年的住宿費用約爲一千元(約一萬六千日元),與日本相比非常便宜。而且研究生基本都能拿到補貼等,在衣食住方面爲學生提供支援應該說是持續隊形變換的中國大學的優勢之一。
服部素之: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China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