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請看:【日本學者在中國】專集
我已經在中國的大學裏工作(非常駐)了4年多。這次就以我在日本長期參與的「教師評價」、「終身教職制度」及「產學官合作」爲主題,爲大家介紹一下快速變化的中國大學當下的研究環境。希望能爲日本的年輕教師和學生了解中國的研究背景稍微提供一些幫助。
我在大阪府立大學工作時,指導過很多留學生,其中有5人來自中國。這5個人中,有3人取得了博士學位,目前分別在中國的頂級學府――南開大學(天津)、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擔任教授。在第一名中國留學生回國的2001年當時,中國的大學研究室連文獻都很難獲取,更別說實驗設備和裝置了。後來研究環境日漸好轉,現在研究空間、配置的各種大型分析設備以及裝置等研究環境已經趕超日本的大學研究室。能獲取各種文獻資訊的搜尋軟體也一應俱全,與研究有關的各種資訊很容易訪問。研究人員時刻關注全球的研究趨勢,還積極與海外研究人員進行交流,邀請歐美的知名教授舉行演講和研討會的機會也很多。另一方面,最近日本的大學難以承受高昂的文獻訂閱費用,訂閱的期刊數量呈減量趨勢。非常遺憾的是,在全球視角和交流方面,日本也與中國的表現大相徑庭。
照片1:福州大學國家重點研究所「光觸媒研究所」邀請知名教授舉行研討會的場景,法國國家大學的Prof. Michel CHE教授(2018年12月7日)
照片2:福州大學國家重點研究所「光觸媒研究所」邀請知名教授舉行研討會的場景,東京大學的堂免一成教授(2018年12月12日)
以上是我對中國大學的母體印象,下面爲大家介紹「教師評價制度」和「終身教職制度」的導入以及「產學官合作」。
首先關於「教師評價」,日本隨着大學的法人化,導入了針對教師的評價制度。我作爲理事和副校長,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確定評價專案及進行評價,但教師之間的工資也就相差幾千至幾萬日元,並沒有明顯的差距。而在中國的大學裏,雖然不同大學之間的情況略有不同,但根據研究成果(在頂級期刊發表)和外部資金獲得情況(NSFC等)等,薪酬會相差很多。普通教師的年薪換算成日元約爲400~500萬日元,但有影響力的教師則能達到2,000~3,000萬日元左右。而且,這類教師並不少見,在有些大學裏甚至能佔整體教師的10-20%。我不想在這裏談論造成如此明顯收入差距的教師評價制度到底好不好,但可以明確的是,這直接關係到教師的工作熱情。
在中國,明確的評價也適用於大學。日本的教師不太重視大學的世界排名和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其成就也不太會得到評價,但中國的教師始終很重視這些方面。表1雖然是稍早一些的資料,但顯示了2004年和2014年的世界大學排行榜變化。
表1:2004年和2014年的世界大學排行榜變化
10年時間裏,中國躋身全球前500位的大學數量增加了28所,而日本減量了15所。現在這種趨勢更加明顯。雖然與教師評價沒有直接關係,但在中國,大學排名關係到大學的預算。日本一些知名研究人員被中國的大學以豐厚的研究經費和年薪爲條件,邀請到了中國工作。這也有助於提高大學的排名,由此能增加大學的預算,進一步改善研究環境,進而提高教師的工資。
「終身教職評定製度」( tenure track)在日本是作爲文部科學省於2006年起動的新型教師僱傭制度,最近中國的很多大學也開始引進相同的制度。我在日本工作期間也實施了終身教職評定製度,錄用過很多年輕的優秀教師。終身教職評定製度能否在日本的大學裏確立下來並不清楚,但最近,日本有很多年輕研究人員被中國大學富有魅力的研究環境所吸引,申請參加中國的終身教職評定並被錄取,開始到中國的大學裏開展研究。
在日本的大學開展研究的起動資金最多約爲1,500萬日元,而中國的大學雖然因學校而異,但能達到3,500~5,000萬日元左右。在中國,人工成本和其他物價也比較便宜,因此這個數位的實際購買力相對於日本還要乘以4~5倍。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大學的制度,僱用博士研究員和實驗助手。另外,在中國,認真優秀的學生非常多,這一點也具有吸引力。要想獲得終身教職,與日本的大學一樣,需要經過嚴格的評價和檢驗,比如工作5年左右要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獲得NSFC等外部資金等,但對日本的年輕研究人員來說,中國大學的研究環境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終身教職評定製度以前僅存在於自然科學領域,不過,最近在外語學院等人文科學領域也能看到很多年輕的日本教師。中國大學的教育和研究環境正以驚人的速度改善和隊形變換,對於立志做教師的日本年輕人來說,中國似乎成了富有吸引力的選擇之一。
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大學的「官產學研合作」。中國的無人月球探測器「嫦娥4號」全球首次着陸月球背面的新聞仍令人記憶猶新,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爲中國科技的飛速隊形變換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大學把爲社會做貢獻視爲自己的義務,積極開展產學合作。「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爲促進大學和產業界共同開展研究開發而設置的創新創造機構,與大學的研究所略有不同,屬於企業的研發部門,也是大學研究成果的應用現場。
中國的頂級大學推進了與世界頂級企業的研發合作,與SUN計算機系統(2009年被甲骨文公司收購)、寶潔(P&G)、豐田、東芝、富士電機、NEC等日美企業的合作也比較多,歐洲IT、光學設備、生物製藥及金融等領域的世界一流企業在中國大學内設立研究室的情況好像也很多。照片3是我工作的福州大學校園内的「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外觀。裏面入駐了很多合作企業。
照片3:福州大學校園内的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前(筆者攝於2018年9月18日)
中國的專利申請和管理制度也越來越完善,智慧財產權意識正在迅速覺醒。不僅是專利技術轉移,大學初創企業、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企業孵化器等的設立和營運,以及教育培訓、仲介服務、地區振興等各種活動都在「科技園」開展。科技園似乎利用大學的技術實力彌補了企業開發部門的不足,今後應該也會繼續操作隊形變換進步。
以上介紹了中國大學當前的研究環境,實際上,這種情況還是給中國大學的教師們帶來了一定壓力的。與日本相比,中國大學教師開展的世界頂級研究以及屬於世界首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非常少,還有很多要向日本大學學習的地方。另外,很多優秀的中國學生都希望到日本的大學留學。日本的大學教師非常繁忙,似乎很難致力於接收留學生等國際交流業務,希望他們今後能更加積極。
最後,我想稍微說一下與中國進行比較時需要注意的方面。如下圖所示,中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大約爲日本的10倍,因此無論做什麼事範圍都非常廣,規模非常大。上面介紹的大學的研究情況也是如此,我在這裏只是介紹了相對比較普遍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大學的情況可能會相差很多,感謝大家的閱讀。
安保 正一
大阪府立大學 名譽教授,福州大學 特聘教授兼國際顧問
期間曾在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擔任博士研究員,在巴黎第六大學、都靈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大陸)、福州大學(中國大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灣)、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岐阜大學、岡山大學、東京大學、立教大學、富山大學、千葉大學、九州大學、大阪大學等32所大學和研究機構擔任非常勤講師及客座教授。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China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