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學者在中國】開闢新天地——在杭州成立研究室

2020年01月10日 人物往來

更多請看:【日本學者在中國】專集

我在美國做了4年多博士後之後,於2012年夏季前後開始尋找獨立PI(研究室營運代表)的工作。但在日本能獲得這種職位的全都要畢業於東京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MIT)等超有名大學的人,而且要在《自然》等超有名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才行,對於一樣也不沾邊的我來說,找這類工作非常困難。

不過,我在範德堡大學時認識的一位在隔壁研究室擔任教授的美籍華人Anna W. Roe老師向我發出邀請說:「近期中國的大學要成立研究靈長類動物的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我被邀請出任所長),需要招聘15名左右的PI,你不申請一下試試?」,於是我便申請了浙江大學的這個職位並被錄用了。據說錄取理由不光是因爲我的研究成果,還評價了我平時對待研究的認真程度、提案水平以及策劃實施論文討論會等活動的能力。

日本學者在中國 開闢新天地——在杭州成立研究室

照片1:我和我的辦公桌。根據自己的愛好,用熱帶魚和觀葉植物等溫馨地裝飾了辦公室(當然是自費購置)。

對於「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區別,這些區別又是如何在演化程序中產生的」這個題目,我從研究生時代開始就一直想找到自己的答案。目前正根據以下假說推進2、3個研究專案,即「視丘發出的某種訊號可能在形成靈長類動物特有的大腦皮層區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我的研究室有5名博士生、1名碩士生和1名祕書。

日本學者在中國 開闢新天地——在杭州成立研究室

照片2:研究生正在實驗室裏學習如何製作組織染色用的環域分析液。

大學分配了3個16平方公尺的房間作爲我們的專用實驗空間,還另外給我分了一間辦公室,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多個公共實驗室開展研究。學生和祕書與其他研究室成員在一間大屋子裏,均有自己的辦公桌。

日本學者在中國 開闢新天地——在杭州成立研究室

照片3:與研究生分享蛋糕。大學每年會在教職員工過生日當月發放蛋糕優惠券。

我的專業是比較神經解剖學,因此會使用多種實驗動物,包括恆河猴、松鼠猴、狨猴和大鼠。主要實驗設備有磁密度爲7特士拉的MRI掃描器、内源光學成像設備、雙光量子顯微鏡、電生理記錄裝置及自動化螢光顯微鏡等最新設備,研究所充分體現了Anna所長的專業,尤其靈長類動物腦功能成像方面比較突出。

對於我以前呆過的基礎生物學研究所等日本的很多研究所,我的主要印象是:「使用相似實驗技術的不同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在這邊的感覺是「在相似的研究領域使用不同實驗技術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夠相互彌補技術不足的聯合研究基本在所内就能完成,非常便利。

與日本相比,在中國營運研究室的優點除了人工費及中國製造的產品便宜、資金充裕等之外,應該還包括國家政策「乾脆利落」。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中國實施評價時大多都針對發表的論文數量、影響因子(表示各科學期刊的辦刊水平的指標)及被引次數等‘數位’,「將來有什麼用」以及「是否在開展符合研究所方針的活動」等方面基本評價不會出問題。

以前日本的研究人員採用的是終身僱傭和年功序列僱傭制,但進入1990年代後,日本推進了很多具有競爭機制的基礎研究。2004年實施國立大學的獨立法人化改革後,「立竿見影的研究」和「能應用於醫療和產業的研究」受到推崇,資金和職位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導致年輕人明顯變得「不願意做研究」。而最近又開始叫喊「不立即出成果的研究」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研究」的重要性,要求「重新審視影響因子至上主義」等,日本的研究環境似乎每隔10-15年就動盪一次。

但中國始終追求影響因子,從中可以窺見中國想透過數位在國際社會上佔優勢地位的政治意圖,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或許正是毫不「動搖」的一黨執政的有利之處。我們這些基礎研究人員對自己的成就歸屬於哪個國家的哪所大學等國際競爭並不感興趣,我們思考的始終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儘量從事高質量的研究專案,這與中國政府的需求也一致,所以能確保自己的立足之地。

不利的方面是,首先在中國國内完全沒有人脈,難以招到學生和博士後以及獲得競爭性資金。反觀我的中國同仁,他們認識的中國研究人員會幫其介紹研究生和博士後,能招到優秀的職員,前任領導還會邀請他們參加自己主辦的研究會,並在那裏邀請他們成爲大型資金的小組申請成員,他們能透過人脈擴大自己的研究基礎,而我幾乎沒有那樣的機會。

另外,不太清楚競爭性資金申請書的格式和受青睞的撰寫方式等,要一點一點摸索。雖然有人給我看過獲得透過的申請書範例,但全是用中文寫的,而且研究領域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任何參考作用。儘管也允許使用英語申請,但用中文撰寫好像更受青睞,因此我採取了先自己用英文寫,然後讓研究生翻譯成中文的方法,不過,在最近的申請中,提交申請書之前我讓中國同仁幫忙看了一下,被指出「翻譯的中文完全不行。還有很多語法錯誤。這樣交上去的話,在評估内容之前就會先因爲文章水平太差而落選」,我只好匆忙動員所有員工進行了修改。採購設備和試劑時,也不太清楚哪家企業的哪種產品適合我們的使用目的,沒有人可以詢問,全部要自己一樣一樣尋找,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

個人生活方面也有不便之處。其中就醫和兒童教育這兩方面問題尤其大,如果身體健康而且單身,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包括我在内,已經結婚的日本研究人員要麼把妻子留在日本,單身赴任,要麼給付昂貴的學費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另外,中國的網路管制非常嚴格,比如,甚至無法訪問日本的維基百科尋找資料。

雖然我寫了很多不便的困難,但無論在哪個國家擔任什麼職位,應該都一樣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想辦法堅持下去道路才會寬廣,如果有人得到了在中國工作的機會但正在猶豫,希望能參考我的這篇文章來決定是否要挑戰。中國喜歡新的挑戰,而且挑戰取得成果的人能獲得遠遠高於日本的報酬。

日本學者在中國 開闢新天地——在杭州成立研究室

照片4:研究所所在的大學校園内的浴池華家池。中國特色的風景被認真保留了下來。

高畑 亨

高畑 亨
浙江大學系統神經與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

兵庫縣神戶市出身。2005年在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取得基礎生物學博士學位。2008年前往範德堡大學心理學研究科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11月起任現職。目標是查清作爲靈長類動物大腦皮層演化終極因數的基因和細胞機制。

日文原文

日文:Science Portal China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