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次和你聊聊上天下地、無處不在的一類生物——昆蟲。你可能覺得,昆蟲有什麼可說的?不就是飛來飛去、鑽來鑽去的小東西嗎?要是你有這種想法,可就太小看它們了。昆蟲,可是生物演化史中最重要的動物類羣。
在中緬老三國交界的西雙版納,就有這樣一位日本「變態」教授 Aki ,卻把他最好的青壯年時光,都奉獻給了昆蟲這種似乎不值一提的小東西。
屎殼郎、毛毛蟲、蝴蝶、螞蟻、蜉蝣、蛾子、甲蟲…都是他研究的物件。越來越多不同國家的人來到這個熱帶雨林,加入他的隊伍,他們凝視的小小世界,究竟有什麼名堂?
中村彰宏( Aki )
年齡 42歲
家鄉 神奈川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
我懷疑這裏買個電視都是個問題
那天節目組千里迢迢,來到了西南邊界的西雙版納。
路漫漫其修遠兮,還要上下而繼續操作出發...
目的地是5A級的景點,也是中科院植物園(全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所在地,森林之外...還是森林。
但裏面卻「駐守」着來自各個國家的研究員,我們要找的就是做昆蟲生態學研究的日本人教授 Aki。
根本沒在做學問吧
研究昆蟲的人都比較隨意、不拘小節,因爲你需要跟大自然直接接觸,到野外觀察,天天跟蟲子在一起。
現在這裏聚集了來自全世界的生態學學生,和 Aki 一起走在路上,他經常會因爲發現昆蟲而讓大家停下腳步。
午後 Aki 前往園内的熱帶雨林,這天的課程是設置陷阱,製作各種機關捕捉昆蟲。
最開始大家使用的,是這種用黏土做成的假毛蟲。
「這不是真的青蟲是用黏土做得,其他動物咬上去的時候,大概會知道是假的。雖然咬過之後動物離開了,但是會留下牙齒印,這樣我們就能大概知道是什麼動物咬的。
透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掠食率是多少。」
Aki 作爲「全球假毛蟲計劃中國熱帶雨林團隊」的一員,參加了這個實驗,並作爲共同研究者,登上了著名的《science》雜誌。
後來,他又在多本國際級學術雜誌中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因此從助理教授升爲教授。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眼下 Aki 又換了新的工具,魚墜、巨型彈弓、自己發明的捕蟲裝置等,輪番上場,感覺一點都不像在做學問,非常有趣。
像他這樣研究樹木上昆蟲的人,在全世界範圍内都非常少,他的研究室「林冠生態學研究組」也得名於此。
在這裏,連平時大家避諱的大便,也可以是陷阱中的誘餌。亦或姨媽巾,華麗轉身就是絕佳的吸水好物。
To be or not to be.
原本在澳大利亞攻讀生態學的 Aki ,在參與一次共同科研專案的時候,曾在雲南的原始森林裏住過一段時間。
專案結束之後,他收到了組成員的邀請,於2013年來到了西雙版納任職,直到現在。
「其實昆蟲並不只是有害的,其實它們非常重要,沒有昆蟲我們也無法生存。
像是授粉活動也必須依靠昆蟲。沒有蒼蠅的話,腐爛的東西就會一直在那裏;沒有屎殼郎的話,大便就一直在那裏。正式因爲這些昆蟲,自然系統才能循環。」
Aki 捕捉昆蟲,並不是爲了發現新品種的昆蟲,而是爲了透過研究昆蟲生態,來了解全球生態化境的變化。
「原先想要加入綠色和平組織,但是他們的思考方式非常死板,不會從綜合角度看問題。
只知道做保存,我們是活不下去的,人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去殺死一些東西。素食主義者也不可能不殺生,說句玩笑話,‘如果不想殺生的話,你就自己去死吧’。真的是這樣。」
一直以來,Aki 習慣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人類隊形變換進程,在此基礎上考慮環境保護的問題,於是就走上了研究者這條道路。
「這個地球上有700萬種生物,其中的七八成都是昆蟲。昆蟲因爲很小隻,所以很成功,可以在各種地方生存。
我們發現的新品種大多數都是小蟲子,這會對研究昆蟲的適應力有很大的貢獻。不能忽視這些小的蟲子,因爲好看不好看、很小什麼的,都只是人類的主觀判斷。」
亮叔:昆蟲生態學的魅力是什麼?
Aki :「因爲我是研究生態學的,對於我來說研究昆蟲會比較方便,因爲昆蟲的適應力很強,去森林的話也能遇到很多昆蟲,這也非常有趣。
其實大家都知道人類對自然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大自然會對此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當然需要有人去彌補人類的過錯。
但我現在集中去做的事是,採集基礎資訊,透過這些資料來證明自然環境會受到什麼影響。可能10年、20年後才會看到結果吧。」
人類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天然資源,隊形變換與保存永遠是二元對立的,與土地和資源有關的衝突,幾乎像人類歷史本身一樣久遠。
那麼,最終我們的解決辦法,恐怕就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
我們也要把人類的行為,放在自然這個複雜生命網路中,將人類扮演的角色放在裏面進行考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適度和合理,而不是掠奪。
亮叔:如果你家裏有蟲子,你不會打死它們嗎?
Aki :蟑螂的話我會打死,想都不用想。
哈哈哈哈哈。那麼 Aki 工作之餘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敬請收看下一集。
文章轉載自公衆號《和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