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松守彥,出生於1924年,曾連任6屆日本大分縣知事(「縣知事」相當於中國的省長),他所發起和倡導的「一村一品」運動,在中國作爲解決「三農」 (農業、農村、農民) 問題的一項嘗試被廣泛採納並大獲成功。
「一村一品」指的是一個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建設家鄉、隊形變換城鎮經濟活動。
1995年,「一村一品」運動發起人平松守彥因其帶領隊形變換落後地區脫困這一卓越成就,榮獲「小麥格賽賽獎」,這一獎項被稱爲亞洲的諾貝爾獎,代表着被國際社會身份鑑定的極高榮譽。他本人也被中國評爲「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
「一村一品」的起源
大分縣位於日本西南部,面積約63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20萬。大分縣三面靠海,縣内又以山地爲主,自然條件不好,資源也不豐富。二戰結束後,東京等都會迅速崛起,一些偏遠地區卻隊形變換緩慢,這其中便包括大分縣。年輕人紛紛離開家鄉尋求更好的隊形變換,人口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平松守彥1979年當選該縣知事,上任初期便聽到了來自縣民各種各樣抱怨的聲音:「我們村裏沒有資源」、「我們沒有學校」、「道路條件太差」等等。不甘困於現狀的平松守彥開始思考能夠切實帶來改變的途徑。他提出了開創性的改革措施——縣内每一村鎮都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長,選擇隊形變換一種或幾種特色產品打入市場,並要以這些產品爲突破口,贏得國内外關注。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運動的開端。
「一村一品」運動使得大分縣多個村莊在種種不利條件(比如人多地少、資源緊張)的情況下,開發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成功打入了日本國内甚至國際市場,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自開展「一村一品」運動以來的20多年間,縣内各地共培育出有特色的產品300餘種,總產值高達10多億美元。
平松守彥曾說過,「‘一村一品’是一種理念,是一個地方的象徵。它不是遍地可見的旅遊紀念品,而是最能體現當地優勢、質量優異、經濟效益好、並能獲得美譽度的‘好東西’。‘一村一品’的原則是不能直接賣原料,而要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他還強調,「‘一村一品’的產生需要完全靠村民根據自己的判斷確定,政府不下命令,也不出錢包辦。」
姫島,本是大分縣境内的一個偏僻小島,島上居民一直以漁業和鹽業爲生,「一村一品」使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支柱產品——大蝦,並在數年内隊形變換到上億日元的產值。
不僅僅是農產品,「一村一品」裏也有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旅遊案例,比如現如今日本人都熟知的日本湯布院熱泉,本來處在十分落後的區域,適逢平松守彥「一村一品」運動時期,村民們齊心協力改建湯布院並進行特色宣傳,沒過幾年湯布院就一躍成名,成爲世界各地遊客慕名前來體驗的「香餑餑」,當地經濟也大有改觀。
隨手展開一張大分縣特產地圖便能看到,很多地名都帶着「一村一品」的特色標註:七瀨柿子、豐後牛、御嶽神樂、天瀨熱泉、鶴崎盂蘭盆舞蹈大會等等,十分奪人眼球。
「一村一品」在中國
1983年8月,平松守彥首次應邀到上海訪問並演講。平松守彥說,他的願望就是透過「一村一品」活動提高中國產品的附加值,帶動各地經濟隊形變換,進而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說到做到,平松守彥自首訪之後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在中國傳授日本「一村一品」靠隊形變換特色產品致富的先進經驗,並多次帶領專家前來進行技術指導。「一村一品」運動引出了上海的「一廠一品」、武漢市的「一村一寶」,在中國其他區域也是碩果累累:牛肉麪、白蘭瓜等產品逐漸形成甘肅省的「招牌」;以大棗、板栗、核桃爲主的乾果業已漸漸成爲陝西省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雲南省大力隊形變換的本地普洱茶產業,產品沒過幾年即享譽海内外……
「一村一品」這個從日本大分縣走出的農業隊形變換模式,在中國遍地開花。由於平松守彥爲隊形變換中國地方經濟做出的突出貢獻,2002年,他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又先後被中國的江西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值得一提的是,爲加強中日雙邊往來和交流,平松守彥還推動了日本大分縣與上海的通航計劃。
平松守彥在中國甘肅高校演講
平松守彥在中國考察期間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說:「開展‘一村一品’運動,必須要有農業合作組織,要對當地的優勢資源(原產品)進行深加工後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中國有豐富的資源,完全可以依靠優勢資源,隊形變換特色產業。」另外,他着重強調了三個原則——一是「立足本地」: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這個文化基礎之上發掘和隊形變換自己的特色產品是十分重要的;二是「自主自立」:即完全由當地的人們自主討論和做出選擇,產品數量也是自由決定,可以是一個、兩個或三個,也可以和其他地區合併隊形變換一個,這一程序中不依賴政府,也不依靠外部的力量,產品選擇完成後政府從技術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給予支援就可以;三是「重視人才」:「一村一品」運動的核心是人才,發現或培養出有前瞻的地區帶頭人,「一村一品」運動才會比較有可能獲得成功。
平松守彥說:「一定要牢記,‘一村一品’必須立足地方,放眼全球,唯有這樣,才能振興家鄉。」平松守彥提倡將決策權充分下放,政府不指定生產品種,不統一發放資金,儘可能讓各級基層掌握主動權,也讓一直以來按部就班勞作的農戶們徹底放棄依靠的思想,形成一切靠自己奮鬥的觀念。在平松守彥盡心竭力的推動和影響下,中國「一村一品」運動的基層農戶們很大程度地參與到了運動當中去,並提供了來自實際的經驗支援。
爲了讓「一村一品」帶來可持續的、長期的利益,平松守彥不可不謂目光長遠、深謀遠慮。他特別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建議每年出售產品收益的一部分利潤用於教育機構的擴建和人才培訓方面,持續培養「一村一品」的主力軍和接班人。
平松守彥在中國行業論壇上分享經驗
2009年,在「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評選活動中,5600多萬名網民網上投票,評選出了一百年來對中國幫助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十位外國友人。最終,平松守彥和白求恩、拉貝、薩馬蘭奇、斯諾、李約瑟等諸多名人衆望所歸,榮獲中國「十大國際友人」稱號。 同年,平松守彥又摘得 「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稱號。
2016年,平松守彥逝世,但他踐行的「一村一品」讓他在中國萬千民衆的心裏紮下了根。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