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學者在中國】一邊享受,一邊挑戰

2020年10月12日 人物往來

更多請看:【日本學者在中國】專集

請問您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的契機是什麼?

讀博士之前,我一直跟外語無緣,英語自不必說,中文也不會。有一天,指導教授突然讓我參加與中國(北京和成都)開展的聯合研究,這便是我與中國最初的緣分。雖說是聯合研究,但並不用常駐中國,只需每年去幾次即可。

2010年我初次到中國,那時還不能像現在這樣自由地使用智慧型手機,因此我一直隨身攜帶安裝了漢語詞典的PC和關於中文會話的書籍,以備交流之需。非常感謝爲我這樣的人提供機會的指導教授以及周圍那些真誠對待我的人。最想感謝的是當時的聯合研究人員之一、我現在的上司宋獻方老師,如果不是他在我遲遲無法取得學位的情況下,仍然問我「要不要來中國做博士後?」,我不可能有機會到中國工作。

請介紹一下您的研究主題以及所在研究所或研究室的氛圍

我的研究課題是,地被植物和坡度對降雨時產生的地表逕流有何影響。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圍繞這個主題推進各種規模的研究(例如,從1平方公尺以下到100平方公尺,乃至流域規模),而且很多研究結果與以往取得的成果一致,身邊的人紛紛表示「雖然有必要(研究下去),但這已經是一個很老的研究課題了」。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了無法用現有的影響因素去解釋的結果,不僅是地被植物,關於坡度的研究結果也不同於以往,因此還有很多人在透過實驗和實地觀測結果去推進研究。

1965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水文室逕流實驗室設置了中國國内首個室内降雨逕流裝置。如今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也在利用室内和室外的人造雨裝置進行實驗和觀測,我所在的研究所於2014年重新安裝了大型人造雨裝置。實驗土槽寬3m、長10m、高0.8m,降雨強度最大約爲300mm/h,坡度可在35度内調整,作爲室内裝置屬於規模相當大的。

title

河流模式實驗設施(前方右側)和人造雨裝置(後方)

title

可以觀測地表逕流和土壤中的水分行程的人造雨裝置

順便一提,在開放日以外的時間也有很多人來研究所參觀,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生自不必說,還有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其他人。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經歷,比如同仁們讓我介紹實驗設施,而我只會用蹩腳的中文做自我介紹。偶爾也會來一些稍微懂點日語的學生,他們會笑眯眯地跟我搭話。另外,雖然需要提前申請,但我在法政大學校友會認識的在北京留學的學弟學妹(後面會介紹)以及恰好來北京的北海道高中生們也來參觀過,大家都開心地表示獲得了寶貴的體驗。

title

向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的新生介紹實驗裝置

title

參觀設施(左:前面5個人是在北京留學的法政大學的學弟學妹,右:同仁正在向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們做介紹)

關於研究室的氛圍,在我的印象中,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大家平時都笑眯眯的。新生歡迎會自不必說,教師過生日時或者找個什麼機會,整個研究室會經常一起玩或聚餐,整體給人一種能立即融入其中的氛圍。我覺得這是因爲中國普遍有重視用餐的習慣,餐桌上方便大家輕鬆進行交流。平時喫飯時也一樣,午餐時間經常有學生過來打招呼。

title

研究室全體成員某一天的團建活動(其中有一個人是教師,大家一起玩得很開心)

title

2019年度的畢業生送別會

所有教師都有很多研究專案,進行實地觀測時,包括學生在内,大家都會相互打招呼。寫論文時也一樣,所有教師好像都會一起因應。也許我的表達方式欠佳,在有人一副以沒時間爲理由優先個人,不重視集體的態度下,大家居然能很自然地相互幫助,這一點着實令我喫驚。不過,我也有不習慣中國做事方法的時候,比如直到臨近調查日期之前才通知我有調查等等。順便提一下,研究室每次開研討會的時間都很長,有時一個人就要花掉2個小時(在日本沒經歷過這麼長時間的研討會)。對發表者來說,這段時間很辛苦,經常會有人提出嚴厲的問題或意見等,不過並沒有「故意刁難」的氣氛。

您對考慮到中國留學或開展研究的人有何建議?

雖然我沒有資格說什麼,但我覺得到中國學習和研究應該會對未來的職業道路有幫助。關於研究環境等詳細情況,其他老師已經從不同的角度介紹過,請各位參考。順便提一下,關於身邊沒有日本人怎麼辦、用日語無法溝通怎麼辦之類的擔心很快就能解決。我剛來中國時,周圍也沒有日本人,但宋老師告訴我這邊有「校友會」。加入一個校友會能認識不同職業和國籍的人(甚至會結識一些在日本的話絕對無法遇到或者產生聯繫的人)。另外,由於畢業於同一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馮傳平老師也經常聯繫我,每到年末年初時,馮老師研究室的各位成員都很關照我。

title

2020年元旦與馮老師研究室的成員一起到景山公園看完日出後在故宮博物館前合影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語自不必說,如果還懂中文,那麼在中國的日常生活和研究生活應該會更加順利。不過,也可以放平心態選擇先來了再說,然後一邊享受中國的生活一邊學習和研究。

小松 義隆

小松 義隆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後

簡歷
出生於北海道函館市。2006年從法政大學工學研究科建設工學專業畢業後,作爲建設諮詢師,從事與雨水儲留滲透設施設計和河流模式實驗等有關的工作。2010年由於公司重組,遂進入築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8年博士課程修畢。取得學位後的2018年10月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國際博士後工作站錄用。主要透過人造雨裝置的實驗結果以及實地觀測結果,研究降雨逕流的地表逕流發生因素。

日語原文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China 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