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人物】「德不孤,必有鄰」,中國環保事業的推動者——南川秀樹

2020年11月27日 人物往來

南川秀樹,1949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1974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經濟系,同年進入日本環境廳工作。自2002年起,他先後擔任綜合環境政策局環境保護司司長、廢棄物和回收對策司司長、自然環境局局長、地球環境局局長、環境廳顧問等重要職位。自2014年開始,南川秀樹又擔任了東京經濟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日本環境衛生中心理事長等職。

2017年,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南川秀樹被任命爲「中國環境與隊形變換國際合作委員會」 (以下簡稱「CCICED」)成員,並於當年12月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CCICED年度會議。在被任命後的一次採訪中,南川秀樹談到,「從歷史上看,中日關係的促進一直很重要,這一點今後也不會變。在環境保護方面,中日兩國都要以成熟的態度坦率地交換意見,我想自己就是這中間的一座橋樑。」

title

南川秀樹CCICED尾牙上(圖片來源:網路)

「德不孤,必有鄰」

由於從小接觸中國文化、閱讀中國著作,南川秀樹對中國非常有好感。他從13歲開始學習《論語》,今年71歲的他,仍在反複閱讀和品味這本經典著作,除此之外,南川秀樹還對《史記》、《三國志》等中國經典作品非常瞭解,他的座右銘就是《論語》中的「德不孤,必有鄰」(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這句話也成爲了他日後爲人處世的準則。

2004年,南川秀樹出於工作需要第一次去中國,在北京停留的日子裏,故宮、天壇等中國名勝古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他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了切身的感受。以這次到訪中國爲契機,他也想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爲中國做出一份貢獻。

南川秀樹在參與中日環保專案的初期,即在中國媒體上毫不避諱地「揭露」了日本在環境治理上經歷過的痛點。在日本,最早應答的水污染可追溯至明治時期的「足尾銅礦中毒事件」,從銅礦中排出的礦產毒物對當地河流生態和週遭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大量農田毀壞,當地的水產養殖業和船運行業遭到重大影響,數千家庭苦不堪言。儘管如此,隨着當時經濟的快速隊形變換,日本變得更加工業化和都市化,水污染依然繼續操作擴大,特別是在大城市。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1956年,日本水俁市首次報導了一種怪病,就是日後命名的「水俣病」,這個病的罪魁禍首就是排放入河流、進而進入魚蝦貝介類活體內的甲基汞,「水俣病」也是最早出現的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除此以外,日本很多地區也遭受了嚴重的二氧化硫污染,生活區域長期被厚重的煙籠罩的居民大量罹患氣喘。1961年,因爲東京持續高濃度的煙,當地居民的呼吸系統開始出現嚴重問題,於是東京從1962年開始建立自動監視設備以監測空氣污染物。看到這裏也許大家覺得很熟悉,中國正在經歷的這一幕,正是日本在快速隊形變換時代曾經歷過的歷史。

1967年起,日本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法律。南川秀樹所工作的環境廳也在此背景下於1971年正式設立,負責管理、協調全國的環境工作。根據日本多年實地治理並取得的成功經驗,南川秀樹總結出了日本環境治理的改革模式,稱之爲「自下而上的改革」:首先,提高了環保意識的公民向政府和工業企業施加壓力,媒體也參與呼籲,推動地方政府以及司法機構開始做出改革;然後,在地方政府採取的措施以及司法機構的決定取得了巨大進展後,進一步促使中央政府採取強有力的環保政策;最後,全國範圍内實施促進環保投資的經濟政策,推動良性循環。

南川秀樹也把自己對於當前日本環境的隱憂做了公開分享,想爲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停滯不前的機構敲響警鐘。他認爲,日本的環境看上去是很好了,管理看上去也已經完善,但仍在面臨新的挑戰——如今,人們普遍認爲污染已經成爲歷史,即使污染體排放監測以及環境違法曝光階層已經受到削弱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再關心污染排放的現狀和達標程度。還有,很多親身經歷過日本污染嚴重時期並在當時親力親爲的政府官員已經退休,他們也沒有相應的接班人,已經積累的經驗很難繼續操作發揮作用。他覺得,對於正處於環保進程初期的中國,可以參考日本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未雨綢繆地進行考慮。

南川秀樹還將其在專業領域積累的資訊轉化成文字,在中國出版的《日本環境問題:改善與經驗》一書中,詳細介紹了日本環境問題的歷史、現狀及趨勢、日本的環境法階層及其立法程序等重要參考内容,把日本因應環境問題的經驗和教訓毫無保留區、如實傳遞了出來。另外,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外,中國目前還面臨各種環境問題,其中主要是水污染問題。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工業都市和其他地區各有其自身的背景,在全國範圍内使用相同的法規侷限不太現實,有必要對每個區域進行單獨調查,要考慮到每個區域的情況和背景制定政策,而不是一概而論。」

title

專著《日本環境問題:改善與經驗》

 不久之前,南川秀樹還在公開場合強調了正在加深與中國政府和私營企業在廢棄物處理方面的交流。日本已經在處理生活垃圾方面有了重大進展,以AI爲代表的各種新資訊系統已經在廢棄物處理領域中得到了全面利用。除了工業廢棄物外,普通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分類、焚化和壓碎以及填埋或出口的整個程序都是透過IoT進行的,效率高、處理成效顯著,對環境衝擊小。他渴望把這些成功的先進經驗也儘快分享出去。

「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是一家人。大家應該攜手努力,共同保存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雖然國家所處位置不同,但是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海洋塑膠污染等都是各個國家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首當其衝的重要問題,需要互相借力才能快速達到目標。」南川秀樹在中國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正是在南川秀樹這樣兢兢業業、跨國合作的專業人士的幫助和指導下,中國在環境治理上才能夠少走彎路、迅速釐清方向。

2019年,共有來自31個國家的100位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其中日本專家13位,南川秀樹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9月,南川秀樹到訪中日中心,就CCICED課題研究以及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等話題與中心代表充分交換了意見。2019年10月,在中國駐日本使館内,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者祝賀會隆重舉行。作爲日本生態環保領域的著名專家,南川秀樹在會上回顧了中日環保專案合作和交流的歷程,高度讚賞了中國近年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並表示還將不遺餘力地爲中國環保事業獻計獻策。

是的,同一個地球,環境保護不分國界。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