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島繼男,1934年出生於中國東北。八島繼男的父親曾在東京國際大學學習中文,後來被派遣到中國工作,1943年到1945年間,還當了2年的黑龍江省延壽縣副縣長。
八島繼男親歷了從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隨日本人撤離中國東北的時候,八島繼男還是一個12歲的孩子。1964年3月,八島繼男從東京大學文學系中國文學專業畢業。
1982年至1987年,八島繼男出任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以下簡稱「JICA」)北京事務所的首任所長,1992年從JICA退休後,則轉向了環保交流領域,陸續擔任了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日本專家組長、日本國際善鄰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長、中日友好環保中心顧問、中華環保基金會特別顧問、北京環保基金會顧問、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等一系列社會職務。
※JICA爲直屬日本外務省的政府機構,成立於2003年10月1日,其前身是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該機構的宗旨是「攜手共創美好明天」,也是日本政府對外開發援助的主要實施機構之一。
八島繼男在華出席表彰活動、致辭
中日技術合作專案的拓荒者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於1978年8月正式締結,同年11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在日本的新幹線上感嘆「知道了什麼是現代化」,並首次表示樂意接受日本的政府貸款。1979年12月,日本時任首相大平正芳訪華時表示,將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和技術合作,以支援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爲援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日方提供了價值超過160億日元的基礎設施和器材設備。JICA作爲日本提供國際性援助和合作的營運機構,從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建院開始,就一直在促進中日間的人員派遣和技術交流活動,併爲前往日本學習技術的中國研修生提供國際旅費、食宿費和醫療保險費用等。之後的數年間,中國各地就有幾百名醫務人員參加了赴日研修,瞭解到了先進的醫學知識,開闊了眼界。
當時可謂中日關係的「蜜月期」,中日兩國高層往來頻繁,合作專案層出不窮。在這個大背景下,有着中國成長經歷、精通中文、意在爲中國做貢獻的八島繼男,被欽點出任JICA北京事務所首任所長。其實,在赴任之前,時任JICA研修課長的八島繼男就先後數次隨日本政府代表團到中國訪問過,也在日本多次接待過中國的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衛生部等訪日的中國代表團,積累了不少中國的高層人脈。這也使得八島繼男在正式到JICA北京事務所赴任後,各項初期工作都開展得十分順利,幾乎沒有遇到比較大的挫折。
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在中國遇到過什麼困難時,八島繼男回答說:「可能就算是房子問題吧。在那個年代,北京的房子是非常緊張的,也沒有商品房的概念,我也曾遭遇過拿着錢也找不到可租的房子的窘境。但是,JICA很多技術合作專案的開展,都需要派遣日本專家來中國工作。專家長期來華工作的話,大都是舉家來中國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中方申報專案的機構,在專案預算中把專家公寓的費用也列入其中。慢慢地,透過這樣的努力,我們逐步緩解了中日合作專案的專家住房問題。」可以說,八島繼男的很多工作都是屬於具有開拓性和前瞻性的。
在當時的中日技術合作初期,中日政府間就合作制定了大致的目標和框架,然而每一個專案的具體計劃和細節方面的調整,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如果沒有八島繼男極高的工作主動性和奉獻精神,中日早期的那麼多專案可以說是難以順利完成的。中國方面的相關專案人員曾公開表示,「八島先生多年來,總是能夠根據自己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和經驗,充分利用JICA的合作政策,在各個專案的實施中,考慮到中日雙方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建設性的工作」。據統計,八島繼男在任期間所做的貢獻包括但不限於:超過20項的專項技術合作及無償資金合作;超過20項的開發調查專案,其中不少成爲後來日元貸款重點專案的決策依據。
八島繼男曾說道:「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小時候曾經生活在那裏,所以我對中國懷有特殊的感情。」爲了支援「第二故鄉」的建設,1985年,在八島繼男的推動下,黑龍江省科技廳與省農業科學院、省水利科學研究所聯合,向JICA申請了「三江平原農業綜合實驗場」中日技術合作專案。這個合作專案持續了14年,中方獲得了日方諸多硬體和技術方面的支援,雙方共同完成了16項較高水平的科研專案,對三江平原的治理起到了顯著的效果,讓三江平原告別了「北大荒」的稱號。
由於其突出的貢獻,1992年,八島繼男被中國政府授予首屆「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994年又被授予象徵着外國專家最高榮譽的「友誼獎」。 對此,八島繼男謙虛地表示:「我所做的這些不足掛齒,趕上中日關係‘蜜月期’是我的幸運。我喜歡中國這個國家,喜歡中國人。我儘自己的努力做好JICA的本職工作,就能爲中國的經濟隊形變換多做一些貢獻。」
中國環保事業的助力者
1992年,退休後的八島繼男開始出任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的日本專家組長,之後又擔任了日本國際善鄰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長、中日友好環保中心顧問,開始助力中國環保事業,發起和促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這其中就包括「博多蘿元松原之會」專案。日本福岡市「博多蘿元松原之會」是日本饒有名氣的民間環保團體,以在青少年中開展環保教育活動而聞名,該會時任理事長川口道子女士透過八島繼男瞭解到中國的環境保護面臨的課題,有了爲之做出貢獻的想法。該團體選定了在中國改善黄土高原上的生態環境的目標,將陝西省咸陽市北部旬邑縣小塔村作爲植樹綠化的試驗基地,並從2001年開始,透過自行募集資金和申請日中綠化交流基金,6年來向該專案陸續投入200萬元人民幣,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狀況。
八島繼男在植樹現場(圖片出自中國的報導)
諸如此類,八島繼男在中日間發起的讓中國環保事業直接受益的環保舉措,舉不勝舉:國際善鄰協會與北京市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申請到近3000萬日元的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成功實施了「北京環境保護生態林」專案:在北京的十三陵林場種植樹苗12餘萬棵,徹底改變了當地「荒坡」的境況;日本大阪地球環境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的「控制汽車尾氣」專案,在中國多個一線城市進行了科研試驗並取得了矚目成果;日本知名財團長期資助北京舉辦環保宣傳教育活動······
從JICA的中日技術合作專案,到中日間的環保合作專案,貫穿了八島繼男的整個職業生涯,八島繼男也成爲中國從落後到繁榮的見證者、參與者。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