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人物】中國建設的日本功臣——菅沼不二男,從《人民中國》到中日商貿

2021年06月16日 人物往來

菅沼不二男,1909年1月3日出生於日本大分縣下茅郡本耶馬溪町。菅沼不二男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私塾的老師學習過《孝經》和《論語》;上了中學以後,又跟一位日本的漢學家學習過《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出師表》和《岳陽樓記》以及唐詩等等。

1929年,菅沼不二男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學習,期間受到吉野作造講師的課程的影響,對中國的興趣愈發濃烈了。大學畢業後,菅沼不二男進入日本同盟通訊社工作,1937年被公派到中國吉林長春,1939年又調到同盟通訊社的上海總局。

菅沼不二男稱自己在上海總局工作的三年簡直就是如上大學一般學習和成長——同盟通訊社上海總局每天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如美聯社、合衆社、路透社、哈瓦斯社的大量英文電訊,以及日本的各類新聞和消息;中國國内的動態,則有當地媒體以及上海駐在的各個外交機關和民間企業提供。在這裏,所有需要的資料和資訊都可以第一時間方便地獲取。菅沼不二男說:「我就是名副其實的上海大學畢業生。」

title

菅沼不二男(圖片來源:日本亞馬遜網站圖書内頁)

艱苦的環境與卓越的成績

1946年春,菅沼不二男去了黑龍江佳木斯,爲當地的日本僑民編輯日文報紙和宣傳冊。佳木斯當地的居住條件很差,尤其是到了冬季,室外溫度常常降至零下30多度,室内也是寒冷無比,寫字用鋼筆的墨水經常因爲低溫凍結,還得用爐子烤一段時間才能勉強使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菅沼不二男也選擇爲了工作堅持了下來。之後,菅沼不二男還在佳木斯安了家——他的夫人檀久美,是日本著名作家檀一夫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黑龍江鶴崗煤礦當過炊事員。

黑龍江當地的消息相對閉塞,尤其是對戰後日本的情況幾乎沒有什麼知曉的管道。爲了及時瞭解到日本國内的消息並傳達給當地的日本僑民,菅沼不二男每天在工作之餘,利用收音機堅持收聽日本相關的廣播,然後自己整理出主要内容,分享給大家。

1947年秋,菅沼不二男一家從佳木斯搬到了哈爾濱。此後不久,東北政府外事局成立了「日僑管理委員會」,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營運《民主新聞》社。《民主新聞》社主要是服務日僑,出版物包括介紹中國國内情況和國際形勢的週報《民主新聞》和月刊《前進》,以及一些非週期性的單行本。菅沼不二男也加入了《民主新聞》社的團隊,開始了兢兢業業的工作。《民主新聞》在東北地區的發行量最多時達到7000份以上,後來發行範圍又擴大到武漢、南寧等地。這些出版物對當時在中國工作的日僑起到了積極的鼓舞作用。

後來,在中國方面的統一安排下,東北地區的日本僑民陸續回國,《民主新聞》也停刊了。隨後,菅沼不二男接受了《人民中國》編輯部的邀請,開始在《人民中國》工作。菅沼不二男說,日本僑民陸續回國後自己仍能留在中國工作生活,爲此他感到十分榮幸。

1953年,《人民中國》雜誌正式創刊前辦了兩期試刊,期間菅沼不二男充分發揮了他的業務能力——不僅語言讀解能力強,而且熟悉國際形勢和各類時政問題,多年的從業經歷也造就了極強的新聞敏感性。菅沼不二男特別善於修改論文和時事性較強的文章,中國同仁翻譯的稿子都要送到菅沼不二男那裏過目。像「政府報告」這樣的長篇譯稿,每次經過菅沼不二男的修改和潤色,語句連貫性、表詞達意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菅沼不二男本人對待工作也是一絲不苟,總是能出色地完成各種任務,《人民中國》最初幾年時政評論和時事新聞的譯稿幾乎都交由他負責應答和修改。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人民中國》要將其譯成日文送到日本,這項任務自然也落在了菅沼不二男的肩上。他深知任務的重要性,不僅白天積極參與同仁間的討論、提出各種專業意見,晚上還加班加點甚至多天住在單位,廢寢忘食地工作,最終圓滿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菅沼不二男的敬業精神,讓當時社内的中國同仁們都大爲感動。

菅沼不二男在《人民中國》工作了整整9年,期間把新中國的情況及時地、準確地介紹給日本民衆,爲加深中日兩國間的相互理解做出了重大貢獻。除此之外,菅沼不二男還自掏腰包,定期向東京的中國研究所郵送各類中國期刊、書籍和文獻等參考資料,解決了當時中國研究所由於經費困難、獲取資料管道有限的困難,讓對方的研究人員感激萬分。據稱,光是菅沼不二男捐獻的書刊數量,就可以開一個不小的資料室了。

回日後仍奉獻於中日友好

1961年8月,菅沼不二男告別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中國,也告別了長達9年朝夕相處的《人民中國》雜誌社的同仁們,從天津乘船回到了日本。菅沼不二男之所以要回日本,主要是爲了他的兒子菅沼伸。菅沼伸在中國出成長大,已經年滿6週歲,但不會說日語也對日本一無所知。爲了讓孩子學習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歷史,實際接觸到祖國日本,菅沼不二男下決心攜全家回國。回到日本後,菅沼不二男便馬不停蹄地開啓了日中間的商業活動——他首先出任了新日本通商株式會社的董事長,力促中日間貿易往來,之後又自己創辦了日中旅行社,出任該社社長。菅沼不二男說,自己從商的目的就是爲了將中日友好發揚光大。

1963年6月《人民中國》創刊10週年時,中國外文出版社代表團訪問日本,菅沼不二男全程陪同並協助策劃相關工作,之後,他和日本東方書店代表安井正幸、日中友好協會創辦人巖村三千夫等日本專家一起擔任了《人民中國》雜誌在日本的顧問,爲《人民中國》的隊形變換羣策羣力。1972年,菅沼不二男又和生於中國長春的日本舞臺攝影家飯島篤合作編寫了介紹新中國變化的書籍並出版,書名是《嶄新的中國》(新しい中國),書内登載了在中國拍攝的多張珍貴的照片。

title

《嶄新的中國》(新しい中國)封面

1983年6月25日,菅沼不二男在日本逝世。臨終前他曾說道:「我的人生,大半是在中國度過的,我把青春奉獻給了新中國,我無悔於我的人生。」

2003年,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編寫了《爲新中國做貢獻的日本人》,由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武吉次朗翻譯後,在日本出版(日文書名:新中國に貢獻した日本人たち)。2005年該書的續篇出版。除菅沼不二男外,書中收錄的人物還有獻身於中國化學工業的丸沢常哉、中國天水-蘭州鐵道的建設者南古正直、新中國動畫電影界的開拓者持永只仁等一衆日本專家。《爲新中國做貢獻的日本人》的社會意義,就是讓這些日本人爲中國無私奉獻的事蹟,能爲如今的世人所瞭解。這些一生致力於中日友好的使者們,也值得永遠爲世人銘記。

撰稿: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編輯修改: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