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QS最佳留學城市排名:首爾奪冠,東京第2、京都第18

2025年08月27日 留學生活

8月19日,英國高等教育評估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佈了全球海外留學生活舒適度的城市排名「QS最佳留學城市2026」。其中,東京排名第2,京都排名第18。此前連續四年保持第1的倫敦跌至第3,而去年排名第3的首爾則躍居第1。在QS等機構近年發佈的各類「世界大學排名」中,亞洲大學獲得的高評價引人注目。從本次排名也能看出,亞洲城市不僅是大學排名,作為留學城市的整體評價也在不斷提升。

QS每年會發佈各類評估全球大學實力的排行榜。只有在 「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有2所以上大學上榜、且人口超過25萬人的城市才會被作為「QS最佳留學城市」的評估對象。評估方法首先看重的是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上榜大學的數量及其實際成果。此外,為考察城市是否做好了接納更多學生的準備,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上榜大學的學生數量佔都市人口的比例、以及學生總數中留學生的比例等,也會作為評估對象。學費金額與生活費所需花費也是重要的評估項目。面向留學生的城市包容性、多樣性、友好度、交通便利度、就業機會等,也會基於QS每年實施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評估。評估還會使用宜居指數、安全指數等多家機構發佈的數值,關注城市安全、大氣污染等環境因素,乃至留學生支付的學費是否在城市財政中得到合理運用。

title

首爾:城市魅力實現了提升

從去年的第3躍居第1的首爾,評價提升點在哪裡?首爾有22所大學入選「QS最佳留學城市2026」榜單,其中包括第38位的首爾大學、第50位的延世大學、第61位的高麗大學等。首爾大學的數量、以及對大學的評價,在去年的「QS最佳留學城市2025」榜單中就已排在所有上榜城市之首,此次依然保持不變。首爾是全球經濟競爭力最強的都市之一,也是適合畢業生成功實現向職業生涯平穩過渡的城市——這一評價在去年便已獲得,今年同樣適用。此外,在從安全性、大氣污染水平等角度評估的城市吸引力方面,首爾此次超越了上次排名領先的倫敦。

東京:在就業機會、留學費用方面評價突出

保持第2位的東京表現如何呢?上榜「QS世界大學排名2026」的大學包括第36位的東京大學、第85位的東京工業大學、第196位的早稻田大學、第215位的慶應義塾大學、第553位的一橋大學、第697位的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等15所,較去年減少了3所。由此帶來的評價與去年的「QS最佳留學城市2025」一致,低於首爾與倫敦。然而,在就業機會(城市青年就業狀況及僱主對大學畢業生的評價)方面,東京與去年一樣,獲得了所有城市中的最高評價。在學費及生活費等留學生活所需費用方面的評價也有所提升,進一步拉大了與首爾、倫敦的差距。(作者注:東京工業大學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於2024年10月合並成為東京科學大學)

倫敦:留學生活費用高昂

從連續四年的榜首跌至第3位的倫敦,是英國大學數量最多的城市。以「QS世界大學排名2026」中第2位的帝國理工學院、第9位的倫敦大學學院為首,倫敦在本次「QS最佳留學城市2026」中上榜的大學數量達到了26所,其中排名前50位的大學有4所,上述各項數據均領先於首爾、東京。此外,倫敦還擁有自然曆史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世界屈指可數的博物館(均免費開放)。該城市的近半數區域被歸類為「綠地」。再加上有36.7%的居民出生於英國境外,在倫敦的眾多區域能夠接觸到多元文化。眾多的國際企業目前正在倫敦開展招聘活動。憑藉這些魅力,倫敦曾在「QS最佳留學城市」榜單中連續四年保持第1位。

此次跌至第3位,原因何在?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此前的評價已顯著落後於首爾、東京的是留學生活所需的費用,此次與首爾、東京的差距則進一步擴大。在上榜的150座城市中,從留學生活所需費用來看,東京位列第58位,首爾位列第68位——儘管在全球的城市中稱不上擁有明顯優勢,但倫敦排在第137位,大幅落後。儘管如此,倫敦仍能獲得第3名的評價,原因在於:在考察留學生對城市友好度、可持續性、多樣性等方面的評價以及畢業後實際在該城市繼續居住學生比例的「留學生意見」中,倫敦獲得了所有城市中的第二高評分,遠超東京(第25位)、首爾(第48位),將差距進一步拉大。此外,在綜合評估上榜大學學生佔該都市人口的比例、在籍留學生數量、城市及其所在國家對留學生的寬容性與包容性的「學生構成」中,倫敦也位列第14位,持續大幅領先首爾(第51位)、東京(第70位)。

「QS最佳留學城市2026」排名前50的城市

排名 去年排名 前年排名 城市 國家/地區 該城市內在QS大學排名2026中排名最高的大學及名次
1 3 3 首爾 韓國 首爾大學(=38)
2 2 2 東京 日本 東京大學(=36)
3 1 1 倫敦 英國 帝國理工學院(2)
4 4 5 慕尼黑 德國 慕尼黑工業大學(=22)
5 5 4 墨爾本 澳大利亞 墨爾本大學(19)
6 6 7 悉尼 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大學(20)
=7 9 8 柏林 德國 柏林自由大學(=88)
=7 7 6 巴黎 法國 PSL研究大學(28)
9 8 =8 蘇黎世 瑞士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7)
10 14 12 維也納 奧地利 維也納大學(152)
11 15 15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8)
12 23 =24 吉隆坡 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58)
13 31 37 北京 中國 北京大學(14)
14 26 33 臺北 臺灣 臺灣大學(=63)
=15 16 10 波士頓 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1)
=15 13 16 愛丁堡 英國 愛丁堡大學(34)
17 22 21 香港 中國 香港大學(11)
=18 * * 京都 日本 京都大學(57)
=18 10 13 蒙特利爾 加拿大 麥吉爾大學(27)
20 =20 =24 阿姆斯特丹 荷蘭 阿姆斯特丹大學(53)
21 17 19 洛桑 瑞士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22)
22 11 11 多倫多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29)
23 18 17 紐約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38)
24 =20 =22 斯德哥爾摩 瑞典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78)
25 24 29 奧克蘭 紐西蘭 奧克蘭大學(65)
26 25 =22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亞 昆士蘭大學(=42)
27 46 48 上海 中國 復旦大學(30)
28 34 =27 馬德里 西班牙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187)
=29 40 =39 布拉格 捷克 查理大學(=265)
=29 19 18 溫哥華 加拿大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40)
31 28 26 阿德萊德 澳大利亞 阿德萊德大學(=82)
32 42 =34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84)
33 36 =39 魯汶 比利時 魯汶天主教大學(=60)
34 =37 43 哥本哈根 丹麥 哥本哈根大學(101)
=35 41 38 巴塞羅那 西班牙 巴塞羅那大學(160)
=35 33 36 格拉斯哥 英國 格拉斯哥大學(79)
37 35 =34 珀斯 澳大利亞 西澳大利亞大學(77)
=38 =29 =30 堪培拉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32)
=38 32 32 都柏林 愛爾蘭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75)
40 27 =30 曼徹斯特 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35)
=41 39 =39 紐卡斯爾 英國 杜倫大學(=94)
=41 =29 20 舊金山 美國 斯坦福大學(3)
43 =37 =27 洛杉磯 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10)
44 52 53 米蘭 意大利 米蘭理工大學(=98)
45 43 =44 考文垂 英國 華威大學(74)
46 54 56 羅馬 意大利 羅馬智慧大學(128)
=47 45 =44 布里斯托爾 英國 布里斯托爾大學(51)
=47 44 =39 芝加哥 美國 芝加哥大學(13)
49 51 52 諾丁漢 英國 諾丁漢大學(97)
50 50 47 聖地亞哥 智利 智利天主教大學(=116)

(根據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6、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5、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編製:=表示並列排名。京都在歷次評選中均與大阪、神戶作為同一地區參加評估,因此此前並沒有京都的單獨排名)

亞洲城市排名提升顯著

本次排名中引人注目的不僅是第1位首爾、第2位東京獲得了高度評價,還在於更多的亞洲城市排名實現了提升。新加坡第11位(去年第15位)、吉隆坡第12位(去年第23位)、北京第13位(去年第31位)、臺北第14位(去年第26位)、香港第17位(去年第22位)、京都第18位——前20名內亞洲的城市從去年的3個增至8個,增幅超過一倍,且幾乎都實現了排名提升。亞洲大學評價的提升,近年來十分顯著,今年6月公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6」也顯示了這一結果:躋身前200名的亞洲地區大學數量較去年增加2所,較前年增加4所,達到43所,其中27所排名較去年上升。似乎印證,本次的「QS最佳留學城市2026」排名揭示了不僅是大學,大學所在的城市也對留學生展現出了越來越大的魅力。

位列首爾、東京之後第11位的新加坡,擁有「QS世界大學排名2026」第8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2位的南洋理工大學這兩所著名大學。第12位的吉隆坡也擁有馬來亞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2026」第58位)、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第126位)等多所近年評價持續上升的大學。第13位的北京以北京大學(第14位)、清華大學(第17位)為首,有19所大學榜上有名。此外,第14位的臺北擁有臺灣大學(第63位),第17位的香港擁有香港大學(第11位)、香港中文大學(第32位)、香港科技大學(第44位)、香港理工大學(第54位)、香港城市大學(第63位),第18位的京都擁有京都大學(第57位),第27位的上海擁有復旦大學(第30位)、上海交通大學(第47位)等——這些城市各自擁有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6」中排名領先的大學。

日韓兩國:大學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以首爾、東京分別佔據第1、2位的韓國和日本,其他上榜城市則很少。日本除東京、京都外,僅有排名第62位的大阪和第111位的名古屋,韓國除首爾外,也僅有排名第117位的釜山和第131位的大邱。而縱觀150個上榜城市中,中國大陸有15個城市、臺灣有5個城市,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各有5個城市——即便僅看亞洲地區,日本和韓國的著名大學集中於少數城市的獨特性顯而易見。

留學生的期待與現實存在差距

在接納海外留學生方面,日本政府表現出了高度的關注。日本早在2008年便已制定旨在到2020年使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專業課程)、日語教育機構的在籍外國留學生人數達到30萬人的「30萬留學生計劃」。2021年3月公佈的報告書也顯示,該目標已提前一年實現——截至2019年5月,日本的留學人數已達31萬人。

然而,如果僅限於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院的外國留學生人數,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前年3月公佈的「2022年度外國留學生在籍狀況調查結果」則顯示,截至2022年5月1日,這一數字為12萬5169人。留學生的主要接受者為國立大學,國立大學協會早在12年前就已設定了到2020年將國立大學研究生院與本科合計的外國留學生比例提升至10%的目標。但該協會於2024年3月發佈的報告書指出,截至2023年11月1日,日本國立大學研究生院與本科的外國留學生總數為4萬7150人,僅佔全體研究生院與本科學生的7.9%(未能實現10%的目標)。

另一方面,與上述情況相悖的是,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於2024年6月發佈的 「2023年度博士一年級學生前途意識和經濟狀況調查」 調查結果。該調查顯示,日本的大學博士1年級在籍外國留學生中,45%在留學之際幾乎沒有考慮過日本以外的選項。若再加上「雖然曾比較考量過日本以外的留學選項,但日本仍是第一志願」的48%,合計超過90%。對此,該研究所的調查負責人表示:「這表明截至2024年,大多數選擇在日本攻讀博士的留學生為主動選擇了日本留學。」該調查結果還顯示「有33%的外國留學生考慮在博士畢業後長期留在日本」。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QSBest Student Cities Rankings 2026 | Top Universities
QSBest Student Cities 2025 | Top Universities
QS Best Student Cities Rankings 2024 | TopUniversitie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 Top GlobalUniversities | Top Universities

【相關報導】
2025年07月01日 サイエンスポータルチャイナ 【25-06】順位向上目立つアジア勢QS世界大學ランキング
2024年07月08日 客觀日本 日本文科省研究所調查:33%的外國博士留學生希望長期留在日本
2024年07月01日 客觀日本 全球適宜留學城市排名:倫敦第一,東京第二
2024年06月11日 客觀日本 QS最新世界大學排名,日本的大學排名繼續下滑,東京大學排到第32位
2024年05月13日 客觀日本 THE發佈2024亞洲大學排名,日本大學的排名普遍提升
2024年03月19日 客觀日本 日本國立大學增加留學生人數和外籍教師比例的目標均未能完成
2024年02月20日 客觀日本 THE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東京大學位居第10,日本有10所大學入圍前200
2024年02月01日 客觀日本 THE公佈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日本高校排名全面下滑
2023年07月07日 客觀日本 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亞洲大學的躍進勢頭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