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全家總動員,學齡前兒童最盛大的活動

2020年11月20日 學前教育

在日本,幼稚園運動會是由全體孩子、家長以及幼稚園老師們共同參與的最盛大的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說,運動會前的練習和當天的活動是幼稚園日常生活中所沒有的特殊體驗;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運動會的場面可以切實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保育園與幼稚園

日本的幼稚園分保育園和幼稚園兩種階層。幼稚園是3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受教育的機構,每天的入園時間是4個小時。保育園是0~6歲嬰兒和兒童福祉設施,每天保育時間爲11個小時或短縮到8個小時,它既爲雙薪家庭提供孩子保育服務,也給因母親健康或其他終極因數需要保育援助的家庭提供托幼服務。

title

送孩子去保育園大多是媽媽的事情

兩種保育階層裏的孩子們每天的活動内容不同,運動會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保育園運動會是日常托幼保育形式的延申和擴展,期待孩子們達到以下三個目標:體驗和認識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運動的快樂;享受與家長共同參與的快樂;從挑戰各種運動的練習中獲得自信。運動會還將使家長從中感知孩子的成長,讓平時忙於工作的父母與孩子們共同度過美好時光。

一週歲以上的孩子都要參加運動會。考慮到他們能持續的注意力和體力,運動會通常只安排在上午半天。主要内容還包括年幼孩子可以與父母一起參加的比賽專案或遊戲。因此,父母不僅僅是觀衆,也是專案參加者,「讓所有人快樂參與」便是保育園的老師們在準備程序和實施當天希望取得的效果。

title

運動會開幕式(右側是不滿3歲的幼兒和家長一起)

對運動會的期待

一般來說,運動會的練習大約從兩個月前就開始了。「要讓媽媽爸爸看到我很棒!」是老師對孩子們最靈驗的激勵。年幼的孩子還無法意識到這種單純動機的時候,老師便以家長的口吻誇獎孩子們:「這樣很酷哦!」,「沒做好也沒關係,練習了一定能做好!」等等。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都各有不同,引導他們的方式也不一樣。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每天都在進步。兩個月下來,他們的體能和自信都有強化。

每天運動會練習時間是30分鐘到1小時。這樣不會讓孩子們感到太累和厭倦。隨着對專案的熟練和自信,孩子們越來越期盼「明天快點來吧,又可以練習了」,如此讓孩子們保持興趣和鬥志迎接運動會的來臨。

title title

中班兒童體操練習

title title

大班兒童體操練習

孩子們回到家裏會迫不及待地展現剛學會的體操動作或舞蹈,每天扳着手指對運動會倒數計時的興奮也讓家長們越來越感受到孩子心目中運動會的美妙,同時也會充滿對運動會中孩子表現的想像……。

年輕爸爸的存在感

即使在雙薪家庭,承擔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事情多半是落在妻子肩上,丈夫們早出晚歸,休息日在家裏總是一副疲倦或懶散樣子,與孩子一起時又顯得有些笨拙和無所適從。在年幼孩子們的心目中,媽媽的慈愛和無所不能是爸爸遠遠不及的。對於年幼孩子毫不留情的評價,當爸爸的感到沮喪,同時也反省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多數年輕父親會設法改變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運動會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表現機會!

title

多數父親承擔運動會攝影任務

運動會上,孩子能一眼看到媽媽關注的身影,能聽到來自爸爸助威的吶喊聲,孩子的精彩畫面都被生動地拍攝下來……,要做好這些,確保不錯的觀戰位置就顯得十分重要。

title

全家出動的運動會觀衆席

到了運動會這天,早早在會場門口排隊,在佔據的位置上鋪好防水墊布,固定好遮涼傘和攝影三腳架,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就成了運動會的前哨戰,而這個「戰役」從一大早起牀就開始了。清晨4、5點起牀去排隊的爸爸們的‘成就’不僅會贏得妻子和孩子們的興奮和敬慕,特意來爲孫輩加油的岳父岳母也會對女婿有一番「辛苦了」的致意!

運動會的親子比賽中,爸爸與孩子親密接觸和合作,孩子享受着與爸爸互動的情感交融。保育園孩子的年齡跨距是6歲,一個家庭有2個孩子在保育園的情形也很常見,爸爸媽媽會事先商量好分別參加不同孩子的專案。無論是現場活動還是留下的照片影片都彰顯了爸爸不同於平時的颯爽英姿和爲了孩子們不辭勞苦的表現,這些就成爲父親們在孩子成長的程序中沒有缺席並引以爲自豪的資本。

title

親子專案入場式(三歲以下的孩子和家長)

title

父親積極參加親子專案

新冠時期的運動會

日本幼稚園的運動會安排在5-6月或9-10月。今年的新冠疫情讓幼稚園的很多活動都被迫取消,名古屋市的一個保育園在10月如期舉辦了運動會,但也因爲疫情仍然存在而對内容和要求做了一些變動。

提前發給家長們的通知裏這樣說明:爲避免人員密集和時間過長,運動會的專案將做刪減;每個家庭最多隻允許4名家人參加;進入會場的順序按照孩子們的抽籤號碼進行;入場時要提交出席成員的詳細資訊(以便發生傳染時迅速聯繫);一家人必須測量體溫後一起入場(中途不得入場);要佩戴口罩,入場前要酒精消毒手指等等。

title

安靜排隊等候入場(保育園附近的小學大門前)

多數保育園規模不大,沒有足夠的場地,因此,借用附近小學、學區體育館或附近的公園作爲會場也可以說是保育園運動會的特點之一。因爲每家入場的順序已由抽籤確定,清早排隊佔位置的必要就沒有了,前來觀戰的祖父祖母也少了許多。往年的會場提前一個小時大門敞開,人們魚貫而入。今年因爲要對入場者一個一個地應答和消毒,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讓老師們手忙腳亂,家長和孩子們倒是很體諒地靜靜地等候着。

到了規定的時間,一切都準備就緒,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精神抖擻地進入會場。

title

各班孩子入場

運動會的傳統專案

3歲前的幼兒專案是親子跑步、接力等遊戲。1歲多的孩子還不能理解運動會,讓孩子與家長跑完全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2歲多的孩子理解能力大大強化,在家長的陪伴下興致沖沖跑到終點,得到老師的讚揚和伴手禮就會十分得意。

title

1歲多幼兒接力賽跑:左圖)出發      中圖)中間折回      右圖)在終點選手交替

超過3歲的小班孩子主要是表演舞蹈和個人賽跑,第一次集體表演和與夥伴的賽跑顯示着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

title

小班的跳舞表演

title

小班的親子「汽車」比賽

中班和大班的專案基本上相同,只是在難度上有所區別。個人賽跑、接力賽、團體體操、網籃投球的完成度都能展現出孩子們一年的明顯成長和進步。孩子們的每一個體操造型都會贏得會場熱烈的掌聲和感嘆聲。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中班體操表演

title

大班舞蹈表演(漁民拉網小調)

title title title

大班體操表演

title

中班投球比賽

title

中班大班混合投球比賽

title

大班的家長們也像孩子們一樣投球比賽,以此紀念在保育園共同度過的幾年

親子舞蹈是運動會結束時的固定專案,全體孩子和家長圍成一個巨大圓圈,在音樂聲中孩子們熟練地跳起喜愛的舞蹈,家長模仿着孩子一邊跳一邊往前行進。

title

在這個盛大的場面與孩子分享快樂,無論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會有非常特別的感受和記憶。

家長和老師這樣說

運動會結束,當孩子們解散後來到家長身邊,每一個家長注視孩子的目光都充滿愛意和自豪,並給與孩子由衷的讚揚和鼓勵。尤其對大班的孩子來說,這是最後一次運動會,孩子在不同年齡時運動會上的身影一定會走馬燈似地浮現在家長的腦海,並對孩子的成長感慨萬千。

title

一位家長說:「孩子體操表演有難度的動作和造型讓我十分感動,接力賽的拼搏和團隊合作也讓我切實感受到他的成長。在我們面前孩子總會有任性和撒嬌的一面,而在運動會的大舞臺上,他是那麼堅韌和勇敢,這些出色表現在家裏是無法看到的,來聲援的爺爺奶奶也很爲孫子高興。」

一位女醫學家的2個孩子都在這個保育園,她介紹說:「大女兒5歲了。比起去年小班,她的舞蹈和體操、跑步都有了顯著進步。開始排練的2個月來,女兒似乎長大很多,她的自律和協助意識都大爲強化。運動會的動作要求和體力並不是一下子就達到的,但是老師的肯定和表揚的魔力讓女兒能夠毫不氣餒地練習。我們家長並沒有因運動會而對女兒做什麼特殊的事情,只是每天多了一些沾滿了泥土和汗水的運動服。

小女兒2歲多,去年第一次參加運動會,一開始跑步她哭着不肯前進。今年她不僅理解了比賽,還學會了剋制慾望。在終點得到老師給的獎品是點心,所有的孩子都遵守‘會場不能喫零食’的規定把點心帶回家。看到姐姐的成長,也很期待妹妹今後在運動會的表現。很感謝老師們爲運動會的成功付出的努力。」

title title

老師在運動會結束後給家長的交握通訊裏寫道:孩子們經歷了運動會這個盛大的活動後顯得更有自信了,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更加親近和深厚。從他們靈巧並充滿活力的身影中我們也獲得了能量。

在日本,學齡前孩子的運動會是每個家庭一年中最重視的活動之一,不僅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都會爲孩子在運動會上的表現鼓掌喝彩。新冠疫情下的運動會不僅讓很多爺爺奶奶不能親臨觀戰,上述3歲以上的親子專案和家長專案都被取消,運動會的各家席位也保持着一定的間距,以至於疫情期間的運動會缺少了以往家長之間交流的熱烈氣氛和親子合作的激動和歡笑,專案減量和難度下降也讓運動會的精彩顯得有些美中不足。

儘管如此,經歷了克服困難的鍛鍊之後,孩子們眼裏放出的光彩閃現着喜悅和自豪;從老師和家長那裏得到的讚揚和關注也讓孩子們的內心變得豐富和強大。以孩子爲主體的運動會展現日常體育活動的成果,但沒有優勝者表彰和成績排名。整個活動注重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與夥伴合作和相互鼓勵使運動會取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從練習階段開始,每個孩子積極地挑戰有難度的專案,在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程序中逐漸強化自信,運動會的意義正是以此促使孩子們今後的身心成長並給他們的兒童期留下美好的記憶。

文/圖: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