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對於數位原生代孩子,更應傳授給他們往日的生活習慣

2022年02月18日 學前教育

蘋果公司的第一代iPhone的上市銷售是在2007年6月29日,距今已過去近14年了,包括筆者在内,恐怕很多人都已經無法再回到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生活了。

那麼,孩子們情況如何呢?大人瞭解過去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不便,但從出生起身邊就有智慧型手機,並視這種生活爲理所當然的孩子們,即被稱之爲「數位原生代」的孩子們並不瞭解上一個時代習以爲常的各種不便。

title

智慧型手機對嬰兒來說也成了司空見慣的存在

例如,日常使用微信交流交握的孩子們不知道書信和賀年卡。可以透過給付寶和微信收取零花錢和壓歲錢的他們既不需要用存錢罐存零錢,也不瞭解收到現金壓歲錢時那種數錢的快感。遇到不明白意思的詞語或者不瞭解的事情時可以立即開啟百度搜尋。厚重的紙質詞典或許只在展覽中看到過吧。遇到不清楚如何去約定的地點時,只需開啟導航跟着走就可以了,無需鋪開紙質地圖自己規畫路綫。

一切都非常方便,但也略顯無趣。高效省時也的確是事實,但從試錯和失敗等角度,看似無用的東西也能從中學到很多。

其中筆者最想讓現在的孩子們瞭解的是存零錢和手寫的習慣。在當今的無現金社會,錢包裏有硬幣的話又重又佔地方,給付時還要花時間一個一個地數,因此人們都不願意在錢包裏放硬幣。但尚未完全理解硬幣和金錢含義的孩子們會認爲,大人只需用智慧型手機「嗶」地刷一下就可以買到東西,因此對他們而言,智慧型手機與其說是付錢的工具,更像是一個可以帶來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神奇設備。

在無現金社會很難向孩子解釋金錢的價值和爲什麼能得到錢。因此,首先要利用可以看到和摸到的硬幣來教孩子瞭解這些知識,這一點很重要。孩子接觸金錢的機會包括父母每個月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零花錢,或新年時從親戚那裏收到壓歲錢的時候。關於壓歲錢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敬請閱讀(從壓歲錢開始的家庭金錢觀教育)。這次主要想談一談如何對待零錢,尤其是零花錢。

作爲金錢教育,筆者家也認真思考過是否應該給孩子零花錢。最終認爲,與其直接給零花錢,還不如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等,然後用金錢給予獎勵的方式更接近現實社會,因此決定採取家務幫忙制。這也是爲了讓孩子知道,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透過認真工作換取的等價報酬。

下表是筆者家的家務幫忙表的一部分。選擇幫忙專案的標準也有不能讓步的地方,並不是「做了某些事就能得到錢」,而是「做了幫助別人的事才能得到了相應的金錢獎勵」。因此,收拾自己的書包並不是幫助別人,不屬於幫忙,所以不包括在内。

關於獎勵金額,筆者家的孩子目前是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因此設定了較低的金額。獎勵金額與壓歲錢一樣,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改成合適的金額即可。

用吸塵器吸地 走廊 10日元
廚房 10日元
客廳 20日元
洗衣服 晾衣服 20日元
收衣服 10日元
疊衣服 20日元
清洗浴缸 - 30日元
扔廢棄物 - 20日元

家務幫忙價格示例

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意識到,因爲努力幫家裏「打掃衛生或清洗浴缸」,所以得到了金錢作爲獎勵。另外,作爲獎勵給孩子的錢,真實的硬幣比無實體的電子貨幣更有實感。把自己的勞動所得存到存錢罐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存錢罐裏的錢一天天增加會成爲工作的動力之一,因爲工作而得到感謝同樣會成爲激勵孩子工作的動力。硬幣攢到一定數量時,父母可以幫孩子換成紙幣等。告訴孩子10枚1元硬幣與1張10元紙幣的金額相同,這還可以有助於他們學習加法、數數和計算大數。對孩子們來說,從真實生活體驗中學習遠比從教科書中學習更令人難忘。大家一定要利用這個身邊常見的教學機會。

title

孩子們從自己喜歡的手工存錢罐中取出存了一年的硬幣,正在數有多少錢

手寫的重要性也不亞於存零花錢。據說有研究結果表明,手寫的筆記比用電腦記錄的筆記更容易保留在記憶中。據說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打字時大腦似乎不是很活躍,而手寫時大腦則會更活躍地工作。筆者由於工作終極因數,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工作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感覺在寫文章前的思路整理階段將内容寫在筆電或紙上時,從開啟電腦到完成寫作的效率會更高。

關於如今已經鮮有人寫的信,也希望孩子們能體驗一下。現在使用微信可以即時發送文字或語音資訊,使用電話或影片可以像見面一樣交談。寫信從下筆到對方收到需要很長時間,而且要付郵票錢。雖然很麻煩,但寫信時要動腦思考如何寫,重寫幾次後再集中注意力寫時會相當緊張和用心。送伴手禮時如果附上手寫的信件或卡片會讓收到伴手禮的人更高興。不僅是收到時,日後想起時還可以找出來回憶一番,也可以裝飾到目之所及之處,在日常生活中鼓勵自己。

疫情之下,如今很多人連拜年也變成了微信羣發祝福語或者情緒表達包,不妨試着偶爾拿起筆,真誠地給重要的人寫一張「賀年卡」寄出去,肯定會收穫溫暖和喜悅。如果能收到回信,可能會成爲孩子們收到的第一封信。實際體驗應該會成爲最寶貴的財產。

title

給祖母家寄梨時孩子們寫的信,被祖母貼到了牆上

筆者這次列舉了零錢和手寫兩個例子,除此之外,還可以體驗前面提到的紙質詞典和地圖,以及去實際店鋪購物而不是網購等各種事情。不僅是「動動指尖的數位生活」,筆者還真誠地希望父母能把「讓身體動起來的讓日生活習慣」傳授給孩子們。

對孩子們來說,讓他們瞭解了從前的不便,才會讓他們更加珍惜現在的便利生活,意識到不便才會有改善的想法和發現。爲了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建議大人們回憶一下曾經的生活。

如果可能的話,大家不妨把往日關注的客觀日本的報導,透過閱讀書籍來加深理解,希望有朝一日各位能帶着孩子親自到日本來實際體驗。筆者很高興能爲此助一臂之力,同時也十分感謝作爲媒介的客觀日本。

文:原田捷子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