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如何因應孩子耍賴?

2021年03月09日 學前教育

上一篇文章聊了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這次來聊一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耍賴時該如何因應。

title

有孩子的父母應該都遇到過圖中那樣的場景。那麼家長們會如何因應呢?剛開始時,無論媽媽還是爸爸肯定都會溫柔地拒絕說:「哎~,家裏不是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嗎。不能再買了」。但孩子是不會那麼輕易理解的,一般都會耍賴說:「不嘛不嘛」、「我就要我就要」、「給我買給我買!」。漸漸地可能會惹怒剛開始時溫柔講話的媽媽,媽媽可能會說「不管你了!」,然後丟下孩子自己往前走。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和大人往往會覺得,即使跟孩子認真交談,他們也不會理解。

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理解方式。與爸爸媽媽一起出門看到玩具時肯定與媽媽發現自己喜歡的衣服或飾品時的心情相似。如果媽媽看到眼前的衣服覺得「好漂亮啊!」,旁邊的丈夫卻說:「你不是已經有這樣的衣服了嗎?」、「你總是買同樣的東西。」,這時你會怎麼想呢?雖然不會哭,但肯定不高興。在媽媽們眼中,即使同樣是衣服,每件之間也各有不同,對孩子來說也一樣,即使同樣是玩具,對每件的感覺也不一樣。

不過,父母也不可能把孩子想要的東西全部買給他們。大人看到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從價錢和用途等多個角度來衡量決定是否購買,但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孩子還不具備這樣的判斷能力。所以,大人需要一點一點地教他們。因爲金錢與食物和健康一樣,都是有限的,而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孩子發現想要的玩具央求父母買時,家長首先要理解這種心情。可以提起興趣問問孩子:「你想要這個啊。」、「這是什麼?」、「你喜歡這個嗎?」等等。在孩子告訴你關於玩具的情況後,再問孩子「這個多少錢呢?」。如果孩子比較小,還看不懂價格,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爲了便於孩子理解,可以跟他喜歡的東西進行比較,比如「這個玩具的價格可以買〇〇瓶〇〇最喜歡的牛奶!」,這樣孩子就能瞭解大概的情況。

此時孩子可能會放棄,也可能依然想要。依然想要的話,父母就要商量着決定是否購買。家裏如果事先定了規矩等就容易決定了。商量過後決定不買的話,也要把終極因數認真告訴孩子。重要的是,如果決定不買請堅持到底。因爲告訴孩子不買以及不能買的終極因數後,孩子可能會哭鬧,而家長爲了儘快平息這個場面往往會說:「好了,給你買。下不爲例哦!」,但這樣會讓孩子記住哭鬧可以讓父母聽自己的話。所以,即使孩子哭鬧,父母也不要畏懼,而是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認真告訴他今天決定不買的理由。

對家長來說,向哭喊吵鬧的孩子解釋不買的理由並讓他們理解是一件既麻煩又令人焦躁的事。相比較而言,告訴孩子「下不爲例」然後買給他們則要省時省力得多。不過,向孩子解釋,讓其理解父母的意思非常重要。

筆者前不久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4歲的孩子發現了動畫片《託馬斯和他的朋友們》裏出現過的自己非常喜歡的小火車「勇寶」,於是對我們說:「這是勇寶!我想買!」。筆者也知道他以前就喜歡這個角色。但那天我們出門的目的是給哥哥買學習用品。

筆者夫妻二人商量後決定當天不買玩具。告訴孩子之後,他果然開始哭鬧。

筆者內心雖然想盡快買完東西回家做飯,但還是先深呼吸平靜下來,試着讓他知道我們也理解他的心情,於是對他說:「這就是〇〇喜歡的勇寶啊!你以前就喜歡是吧!很想買吧!」。聽到這裏,他的哭聲小了些,筆者接着說:「但是呢,今天是來給哥哥買去學校要用的學習用品的。雖然看到勇寶很高興,但今天不能買。」,聽完之後他又開始大聲哭起來。這也在預料之中。筆者一邊默默地爲自己加油打氣,一邊改變策略。

筆者家中制定了買玩具的規矩,除了繪本和圖鑑等書籍、卡片遊戲、拼圖及積木等益智玩具外,只能在生日和聖誕節時買2000日元以上的玩具。另外還規定了玩具的收納空間,只能放在客廳一角的固定範圍内,那裏放不下時,就把已有的玩具送給朋友或者處理掉。每次孩子央求我們買玩具時都會反復告訴他們這兩條規定。

筆者這次也同樣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要它。你跟媽媽一起記下來!等下次過生日時我們再來一起買」。在店裏流着眼淚大聲哭鬧的孩子,會招來很多人的目光。這時孩子終於同意了,對我說:「嗯,今天不買了」,筆者等他這句話大概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連在旁邊等着的哥哥都說:「我都口渴了」。一邊感受着周圍人從背後投來的目光一邊勸說孩子,筆者覺得這段時間更加漫長,不禁在內心想,買給他更輕鬆些……

不過,回家洗澡時,孩子在浴缸裏自豪地說:「我今天在店裏跟勇寶拜拜了(沒有買想要的玩具),是不是很棒?」,聽到這句話時,筆者彷彿看到他又長大了一些。實際上,這句話是在他停止哭鬧並說「嗯,今天不買了」之後,筆者對他說的。應該是孩子自己思考了大人對他說的話,忍住了想買玩具的念頭,覺得自己今天努力了,很棒!對孩子的這種表現應該大力表揚,可以對他說:「你認真聽了媽媽的話並思考了,很厲害喔!」、「真棒!」、「〇〇長成大哥哥了!」等。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大人要親口告訴他們。這樣,孩子應該也能感覺到自己今天又取得了新的進步。

孩子出生時沒有任何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和固定概念等。既不知道社會上的規則,也分不清事情的好壞。比如,對於螞蟻是可愛還是可怕的概念也是根據周圍大人的反應和資訊獲得的。因此,父母和身邊的大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養育孩子的程序中,溝通、教導、展示都是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但孩子的成長應該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父母在育兒程序中摸索着與孩子共同成長就可以。如果這個程序是愉快的,那就更好了。

文:原田捷子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