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日本的學校供餐,全球效仿的模式(一):最初起源自一座寺廟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敗後變得一貧如洗,食物也十分匱乏。很多孩子都無法帶午餐去學校,政府對此也無能爲力。幫助日本孩子擺脫這種營養不良狀態的,是脫脂乳粉、鯨魚魚和牛奶。
拯救了日本兒童的脫脂乳粉
由於當時普通家庭均缺少食物,因此即使是城市裏,人們一般也會在自家周圍開墾土地,種植南瓜、玉米和番茄等蔬菜,同時也靠養雞獲得雞蛋,新年和盂蘭盆節時還會殺雞喫肉。
戰勝國美國看到這種情況後,從1950年開始緊急向日本運送了大量麪粉和脫脂乳粉。將這些物資用於學校供餐,爲日本的兒童提供援助。
脫脂乳粉是透過去除鮮奶中的乳脂和水分製成的奶粉,不僅方便保存,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鈣和乳糖等,營養價值很高,於是,用麪粉烤制的紡錘形麪包和用熱水沖泡脫脂乳粉代替牛奶的飲品成了固定的學校午餐。
不過,脫脂乳粉對日本人而言非常難喝,簡直難以下嚥。筆者當年在學校也強忍着喝過,但那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時代,所以孩子們只能用麪包和這種脫脂乳粉來填飽肚子。
當時的學校供餐只爲孩子們提供了最基本的食物。
供餐突然出現了炸鯨魚魚塊
日本是四面環海的島國。自古以來就有很發達的捕魚方法,是一個經常食用魚類貝介類的國家。很多魚類會洄游到日本列島周邊的海域,日本人一直捕撈這些魚類作爲蛋白質來源。其中捕撈效率最高的就是鯨魚魚。
一頭鯨魚魚可以填飽很多人的肚子。而且鯨魚魚不僅是身體各個部位的肉,鯨鬚、鯨魚鰭、鯨魚骨、鯨魚皮都可以食用,不會產生任何浪費。沒有比鯨魚魚更能被有效利用的食物了。
過去,日本有很多作爲「鯨魚之町」而繁榮起來的漁村。每年一到季節就有很多鯨魚魚洄游到日本的沿海區域,捕鯨魚因此而獲得隊形變換。沿岸的漁民全力致力於捕鯨魚,大型漁業公司還組成捕鯨船隊到遠洋去捕撈。從195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的學校供餐中出現了「龍田炸鯨魚魚塊」。
鯨魚魚肉有一種特殊的臭味。因此要先用醬油和大蒜鹽漬生肉,然後再裹上馬鈴薯澱粉用油炸,這種烹飪方法被稱爲龍田炸。
有一條流經日本古都奈良縣的著名河流叫龍田川,河流兩岸是觀賞紅葉的勝地。鯨魚魚的紅色魚肉和油炸時裹的馬鈴薯澱粉被比喻成龍田川的白色波浪和漂浮在上面的紅葉,所以日本人將這種食物稱爲龍田炸鯨魚魚塊。
1952年前後的典型學校供餐菜品。包括紡錘形麪包、脫脂乳粉、龍田炸鯨魚魚塊、高麗菜絲、果醬(出處:獨立行政法人日喻體育振興中心)
日本列島所有的學校供餐中幾乎都出現過龍田炸鯨魚魚塊。這是非常寶貴的蛋白質,以前只有脫脂乳粉、麪包及少量鹹菜和燉菜的菜單中增加了豪華的油炸鯨魚魚,因此孩子們非常高興。
據記載,鯨魚魚肉佔了日本人當時的蛋白質攝入量的40%,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如何被鯨魚魚拯救的。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學校供餐。
當時在學校供餐中喫過龍田炸鯨魚魚塊的人至今仍會充滿懷念地談論起這道菜,甚至還專門去尋找供應鯨魚魚肉的餐廳。但後來國際上禁止捕鯨魚後,日本學校的供餐中便不再提供鯨魚魚肉。
學校供餐中出現鮮牛奶
學校供餐中提供的脫脂乳粉雖然有營養價值,但太難喝。孩子們每次都要強忍着喝下去。所以從1958年前後起,一些市町村開始用牛奶取代脫脂乳粉。
牛奶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因此將脫脂乳粉換成鮮牛奶的市町村逐漸增加,到1964年,幾乎所有的學校供餐中都開始全年供應鮮牛奶。最初供應180毫升,1970年開始增加到200毫升,位於牧區的市町村還有供應300毫升的。
牛奶是一種能很好地均衡多種營養成分的食物,除了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外,還富含日本人的飲食中容易缺乏的鈣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和B2等。
尤其是富含孩子成長所需的鈣,因此成了學校供餐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醫學證明,大量飲用牛奶的兒童活體內的骨量更多,身高和體重也比不喝牛奶的孩子更高更重。(未完待續)
現在日本所有的學校供餐中肯定都有牛奶
文/照片: 馬場錬成(科學記者)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