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JEITA會長綱川智:電子資訊產業全球產值21和22年均將實現正增長,綠色×數字化是關鍵詞

2022年02月21日 產業動態

日本的一般社團法人電子資訊技術產業協會(JEITA)的代表理事兼會長綱川智(東芝社長CEO)2021年12月17日召開記者發布會,展望了電子資訊產業的全球前景,並預測了碳中和的動向。綱川預測,2021年電子資訊產業的全球產值將達到3.36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創歷史新高,2022年也將實現同比2%的正增長,繼續刷新歷史最高記錄。預計2021年日本國内的生產也將時隔4年首次實現正增長,並且2022年將繼續保持正增長。

title

電子資訊技術產業協會(JEITA)代表理事兼會長綱川智(供圖:JEITA)

JEITA為通過數據明確全球電子資訊產業的生產規模,同時為掌握日本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每年都以針對會員企業實施的問卷調查為基礎,在國内外相關企業和團體的協助下彙總電子資訊產業的全球生產預測報告和國内生產預測報告。綱川會長就生產情況和預測發表了以下看法。

「關於2021年電子資訊產業的全球產值,在IT遠程控製等數字化進程和居家防疫需求的推動下,電視、智慧型手機和伺服器等實現高度增長,另外,以電視的大屏幕化和數據中心擴增等為背景的電子器件增長及數據應用複雜化等帶來的解決方案服務的增加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預計2021年的全球產值將達到3.3602萬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1%。

另一方面,2022年雖然存在疫情再次擴大的不確定性,但從各國的防疫政策和碳中和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推進IT遠程控製和5G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解決方案服務和通信設備的需求有望擴大和增長,因此預計全球產值將同比增長5%,達到3.536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從類別來看,以解決方案服務為首,通信設備、電子部件、顯示器件和半導體預計2022年將創歷史新高。

另外,綱川會長就日本企業的動向表示:「2021年包括海外生產在内,預計日本企業的全球產值將同比增長8%,達到37.3194萬億日元。這是因為以日本國内乃至全球範圍的居家防疫需求為中心,電視、列印機、醫用電子設備等均表現強勁,電子部件、半導體和無線通信裝置也受到了數字化發展帶來的出口增加的影響。預計國内產值將同比增長11%,達到10.9322萬億日元,自2017年以來時隔4年重新轉為正增長。」

此外,2022年在推進去碳化相關措施的同時,作為各種數據聯動和自動化等創造新價值的源泉,數字化轉型的相關需求也有望擴大,因此綱川會長預測日本企業的全球產值將同比增長2%,達到38.0152萬億日元,國内產值也將同比增長2%,達到11.1614萬億日元。

綱川會長還談到了關於碳中和的動向,他表示:「由於疫情需要,數字化正迅猛發展,不僅是以智慧型手機為基礎的BtoC領域,數字化還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和BtoB領域。那麼下一個普及數字化的領域是什麼呢?我們認為是碳中和!」認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是結合數字化的「綠色×數字化」。

另外他還表示,為實現日本政府的「2050年碳中和」宣言,IT和電子行業必須充分利用數字化的力量來幫助解決課題,並致力於建設一個考慮到全球環境的永續發展社會。

關於重點關注領域的動向,綱川會長將重點放到了旨在實現碳中和的「綠色×數字化」上,並選出5個有助於實現去碳的數字化領域,作為使其中的CO2減排潛力和社會應用實現視覺化的指標,介紹了2030年之前的全球需求額預測彙總結果。

結果顯示,為實現2030年排放211.5億噸CO2的目標,需要採取措施將全球的排放量較各國政府發布的方案進一步減少151.2億噸。其中發電領域的削減目標為66.1億噸,發電領域以外為85.1億噸,發電領域以外的削減目標有望通過基於數字化的社會變革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最適化等來削減。

關於有望通過數字技術為削減CO2做貢獻的5個數字化領域,從電動化、自動化、節能化和促進行為改變等的貢獻比較大,可以為解決社會課題做貢獻,以及有助於解決少子老齡化造成的人手不足和實現放心安全的生活等角度出發進行了探討,最終選出了「EV·自動駕駛」、「IT遠程控製」、「能源管理」、「智慧農林業」和「社會基礎設施監測」5個領域。

另外,關於這5個數字化領域可以為去碳化做出的貢獻,預計2030年的CO2減排潛力為55.9億噸。這相當於發電領域以外的85.1億噸削減目標的66%,由此可以看出數字化的貢獻非常大。

此外,綱川會長認為,「綠色×數字化」的社會應用對於推進全社會的去碳行動至關重要,併計算出了需求額,作為使社會應用視覺化的指標。關於旨在最大限度發揮5個數字化領域的CO2減排潛力的「綠色×數字化」的目標市場,綱川會長預測2030年全球的需求額將達到335萬億日元,以年均14.4%的速度增長。

其中「EV·自動駕駛」領域為98.3萬億日元,「IT遠程控製」領域為176.9萬億日元,「能源管理」領域為29.8萬億日元,「智慧農林業」領域為15.8萬億日元,「社會基礎設施監測」領域為14.0萬億日元。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