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調查】博報堂:對工作與職場滿意者為少數,9國調查中日本特徵明顯

2025年07月18日 經濟・社會

日本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針對日本、中國、印度、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9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居住在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和阪神圈(大阪神戶都會區)的受訪者中,表示「對穩定的工作/職場感到滿意」的比例僅為25.6%,在9國中墊底。該研究所分析認為,這是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認為勞動環境不好的日本人更多的緣故。此外,在「家務、育兒、工作等職責由夫妻平等分擔」以及「希望儘可能在休息日與家人共度時光」這兩個問題上,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的認同比例同樣在九國中最低,反映出日本人更傾向於重視個人時間的意識變化。

title

調查目的在於瞭解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

6月27日公佈的《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是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聯合其上海分支機構「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及東協分支機構「博報堂生活綜研(東協)」,自2023年起每年實施的調查。該調查的目的是瞭解民眾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前兩次調查覆蓋日本、中國、泰國等8國,本次(第3次)新增加了印度,共對9國15至59歲的1.3萬名男女於今年1月6日至31日進行了網路問卷調查。受調者包括,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的合計2000人;中國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合計3000人;東南亞六國各1000人;印度德里、孟買、班加羅爾三市合計2000人。各年齡段的樣本大小均等分配。

調查結果顯示,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對「對穩定的工作/職場感到滿意」的回答比例在所有受訪國家中最低,僅為25.6%的滿意率,是排名最高的印尼(51.8%)的一半,也是唯一一個滿意率未達30%的國家。然而,與2023年首次調查時的21.3%以及2024年第二次調查時的22.2%,此次該比例已有所上升。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對此給予了一定程度的積極評價:「滿意度逐步提升,源於在日本勞動環境流動性增強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組織與機構致力於推動工作方式改革,例如引入遠程辦公和彈性工作製、通過數字化改善業務流程、糾正長時間勞動問題、允許從事副業以及加強反騷擾措施等。」

title

對穩定的工作與職場感到滿意(摘自博報堂的調查報告《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

重視自己的時間的傾向也開始顯著

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墊底的項目還有其他幾項。「夫妻平等分擔家務、育兒、工作等職責」的已婚者僅為24.1%。相比最高的泰國(71.7%)以及倒數第二的中國北上廣三大城市的39.8%,不到30%的只有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而且「希望儘可能在休息日與家人共度時光」的比例為27.5%,還不到最高值菲律賓60.8%的一半。「想增加與親密朋友相處時間」的日本人比例也以21.2%的數據位列末位。研究所對此分析道:「比起陪伴家人與朋友,日本人的意識變得更重視自己的時間。這種意識變化的要因,在於雙薪家庭增加,家庭成員各自活動的情況增多,以及因數字化造成的與人始終‘線上連接’所引發的回彈效應。」

title

夫婦雙方平等分擔家務、育兒、工作等職責(摘自博報堂的調查報告《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

日本與中國的類似性也存在差異

本次調查結果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首都圈、阪神圈的居民與中國北上廣三市居民既顯現出顯著差異的一面,又呈現出意識變化某些相似的一面。比如能夠明顯顯示出中國北上廣三市居民意識變化的「是否渴望夢想」這一問題,回答渴望擁有夢想的比例高達24.1%,位居9國之首,遠高於排名第2的印度(18.1%),也是唯一超過20%的國家。同時,該比例從2023年的20.2%逐年上升,變化幅度也最大,尤其引人注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對夢想的渴望則以4.8%墊底,也是唯一低於10%的國家,且從2023年的6.0%連續下降,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中國北上廣三市居民的意識變化,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介紹了中國研究員的看法:「過去北上廣的居民主要追求工作和金錢上的成功,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感到生活停滯並承受壓力的人增加。與此同時,面向成人的烹飪、音樂、舞蹈等夜間興趣班以及通過社交網路(SNS)提供自家作為同好聚會場所的‘家庭酒吧(Home Bar)’開始流行,從中可以窺探到三市居民在排解壓力的同時,積極探索未來‘人生方向’的意識。」

title

渴望夢想(摘自博報堂的調查報告《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

煩惱鄰里關係

還有一箇中國北上廣3市居民回答最高、而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回答最低的調查項目——對那些回答感到精神壓力的人詢問壓力來源的提問。北上廣3市同意「與鄰里的人際關係是精神壓力的原因」的達到31.4%,是唯一超過30%的群體,而且隨著調查數值也在不斷增加。從2023年第一次調查的21.3%開始,數值增加超出10個百分點以上的只有中國。但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贊同該原因的僅6.7%,在所有國家中唯一低於10%這一點,與「渴望夢想」的調查結果非常相似。

對此,該研究所中國研究員的看法如下:「近年來,以小區為單位的SNS社區群組日益普及,鄰里聯繫較以往更為緊密。通過群聊交換育嬰用品、書籍等閒置品以及生活資訊的做法愈發平常,但同時,鄰里關係的高度視覺化也導致因噪音、寵物等引發的公開對話增多,凸顯出了社區緊密化帶來的矛盾一面。」

title

與鄰里的關係是精神壓力的來源(摘自博報堂的調查報告《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

中日大城市居民也有相似的意識

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的是回答「更注重在物質層面豐富生活」最高的也是中國北上廣3市居民。儘管該比例從2023年的27.8%以來持續下降,但仍顯示出物質慾望強於其他8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項回答上,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與中國相似:日本以23.1%的比例排在所有國家的第二位,且高於2023年的21.9%。

中日大城市居民與其他7國民眾意識顯著不同的還有一項:「關注有關環境問題的資訊」的比例最低者是日本首都圈和阪神圈居民,僅為9.1%;次低者是中國北上廣3市居民,為10.2%。這與最高的菲律賓(38.2%)以及其他7國中最低的新加坡(19.8%)差距懸殊。中日大城市居民的該比例均低於2023年的調查結果,其中,北上廣居民從2023年的21.3%大幅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顯示出對環境問題關注度的急劇降溫的狀態。

title

關注有關環境問題的資訊(摘自博報堂的調查報告《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

對海外工作及購物興趣淡薄

此外,還有幾項調查結果也清晰體現出日本首都圈阪神圈居民及中國北上廣居民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回答「對去海外工作沒有抵觸」的比例最低的是日本首都圈阪神圈居民的10.3%,次低則是中國北上廣居民的13.7%,最高為菲律賓的50.1%。回答「渴望幸福」比例最低的是日本首都圈阪神圈居民(20.5%),次低為中國北上廣居民(26.4%),最高為印尼(51.4%)。回答「想增加購物時間」的比例最低的是日本首都圈阪神圈居民(10.2%),次低為中國北上廣居民(13.8%),最高為印度(40.1%)。

對於「想增加購物時間」比例最高的印度,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公開了印度研究員的觀點:「在近年經濟增長顯著的背景下,顯現出新興國家特有的追求物質富裕的傾向。由於對家庭收入未來持續增長的預期較高,貸款消費的心理門檻較低,人們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踮腳消費’,從而推動了購買意願的提升。」

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雖未對印度以外的國家給出分析,但從結果可以推斷出「對家庭收入未來持續增長的預期」減弱的情況,不僅存在於日本大城市居民中,中國大城市居民目標值也在下降。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博報堂調查報告 關於《日本·中國·東協·印度九國調查 第3回「全球定點2025」》的實施

【相關報導】
2025年06月20日 【18歲意識調查】在全球變暖對策中自己應率先行動——日本年輕人責任感提升
2024年11月29日 【調查】博報堂:僅10.8%的受訪者認為明年經濟形勢會好轉
2024年05月08日 博報堂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對氣候危機認識不足,建議使用能激發共鳴的宣傳方式
2023年06月09日 認為自己的環保行動不足的日本人,在亞洲8個國家中最多